彩灯爷爷张双志:年味儿里的灿烂灯火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过香香甜甜的腊八粥,一年的工作也进入总结期,马上就将迎来全家团圆的日子—一春节。大年三十晚上,素有“点灯放炮”的习俗,小孩子们提着灯去外面放炮,点炮的香就用灯火引燃,而这一习俗中的“灯”,就是彩灯。
  提起北京的彩灯,“小灯张”可是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从清末民初时期,张双志的父亲就跟随宫廷中的手艺人,学了一手制灯技艺。每当进入腊月二十三,张父就把灯整整齐齐地码到将近一人高的纸箱子里,每天挑着两箱子灯,到东四牌楼、地安门一带卖灯。由于他制作的灯笼美观大方又精细实用,在当时很是有名,彩灯也十分抢手,所以有人送他一个称号“小灯张”。
  张双志是“小灯张”的第二代传人,名气大,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采访过他。北京市批准了20位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其中就有张双志。 “为什么我这个彩灯工艺是非遗项目,因为它都是传统的东西。”他在家里给自己辟出了一块地方,当作制灯的工作室。走进张家,家里挂满琳琅的彩灯,在这个寒冬时节,透出掩不住的年味来。
  在家庭的熏陶下开始做灯
  说起和灯结缘,父亲的影响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1953年左右,张双志的父亲有了正式工作,在国营工厂上班,做泥瓦匠。但每年过了立秋后,泥瓦匠的活就不多了,为了养家,父亲就继续做灯,过年前后拿去卖。 “我是在家庭的熏陶下开始做灯的,那时候做灯是全家动手,一年卖灯一年做风车,所以风车我也做过。”张双志把立在灯旁边的风车指给我看。小时候的张双志在画画上很有天赋,小孩子爱拍的洋画,小人书上的插画,他都能照着画出来,因此在制灯方面学习得也非常快。“因为家里五个孩子,生计艰难,大哥又参军未归,父亲无力抚育全家,我就先辍学去做学徒工,后来也和大哥一样去参军。”
  张双志曾经当过七年兵,专门负责气象,为飞机起飞降落提供天气预测。他总是在二层小楼上,每过一小时观测一次天气和温度湿度等,编成密码发到总站。那段日子也很艰苦,每次吃完饭,碗底都能积累起一层沙土。
  跟风筝传人关宝祥学艺
  1968年,张双志回到原来的工厂,在水电部做模型,这个时候的他,只把做灯当成个普通的手艺。当时正逢民间重视起非遗项目,他开始跟着金马派风筝传人关宝祥学艺。那时许多老手艺人离世,也带走了那些技艺。关宝祥当时入了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和北京民间玩具研究会,这两个组织像救火队一样,开始抢救非遗项目。关宝祥知道了张双志父亲的事,就建议他和父亲沟通一下,请老爷子出山做彩灯。 “我一开始不以为然,觉得一个普通的灯笼而已,说什么出山不出山的,但还是回家和父亲沟通了,父亲是一个实在的手艺人,并不同意。不是说手艺不行,他说我现在有正式工作,虽然休病假,但是国家一分钱都不少给,怎么能一边拿着工资一边出去做别的工作。”张双志回忆说,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父亲在七机部三院的五四七工厂,他觉得业余时间当顾问,就像第二职业一样。张双志向关宝祥传达了父亲的态度,关宝祥说,“那你来参加协会吧,把彩灯发扬光大。”
  改良灯“有美的共鸣”
  北京的彩灯,严格来说不止“小灯张”一家,当时有一位黄松清先生,做彩灯也是做蒺藜灯的,还会做各种动物灯。他以前是裱糊匠,也做婚庆丧葬用品,比如纸人纸牛纸马等等,都是等不得的急活,所以老先生一直認为自己虽然效率快,但并不如张父的灯做得精细。有一年,张双志在大观园展出,做了一个大猪灯,黄先生就在他隔壁,做的是一个像提线木偶一样会动的猴灯。
  举行开幕式的时候,黄先生和张双志正好站在一起,“我夸奖黄先生的猴灯做得好,黄先生得知我是张长顺的儿子,马上转过身,向我竖起大拇指,说,‘您父亲可是这个!我们都是大糙活儿,您父亲做的可是细活儿”。
  黄先生的称赞第一次让张双志领会到父亲不是一位普通的手艺人,他开始正视父亲在彩灯制艺中的成就。以前市面上曾卖过—种折叠纸灯,可以将一个扁扁的圆片拉开,成为一个长冬瓜形的灯笼,但这样的灯笼太轻太薄,如果在里面点上蜡烛,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张双志给我看了一种他家自制的灯,外面是一个上宽下窄的罩子,底座是黄土泥或胶泥捏好晾干的泥托,有风刮过的时候,泥托很沉,不会随着刮风摆动,里面的蜡烛就灭不了。这是张父根据以前宫廷中的“气死风”灯改良的。 “以前宫廷中的灯,形状多是圆灯或冬瓜形的长灯,而我父亲研究的这个灯在造型上更加美观漂亮。虽然现在用的都是电灯,这种设计也有些无所谓,但它的美感是始终如一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美的共鸣’。”
  现在的张双志除了做灯,还注重民俗文化的普及,平时他会去参加展览,到少年之家或其他学校教小朋友做彩灯,年底去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最重要的是维持现状,不能让彩灯的现景更差了。”
  冰野据《海淀·故事》海萱萱/文 图 整理
其他文献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是何等的铿锵,而又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又是何等的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
期刊
我相信即便有一天大家都忘记了李娜是谁,我也不会遗憾。我想要的,便是我现下拥有的,感觉生活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  1月22日,亚洲网坛先锋李娜出席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庆祝仪式,成为第一位正式入驻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中国选手。她曾两度勇夺大满贯单打冠军殊荣,分别为201 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单打冠军和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单打冠军。作为国际网球名人堂中的亚洲第一人,李娜再次缔造了光辉纪录。  “仇
期刊
从一开始,巴斯就是自己选教练,指定课程,恢复和食谱也是由他自己来定。所以他跟教练的关系,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他得听教练的,而是教练要听他的。对此,他解释说:“参加‘铁三’,挑战的是我自己的身体,只有我才最了解自己的机关在哪里。”  巴斯还给我看了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装备、器材和食品,他对世界上任何有名的一款顶级按摩器械、國内体育大学康复系研究出的新产品,还有跑鞋,从迭代到仿品,他都如数家珍。  两年
期刊
0.24秒,20组3位数字,双脑障碍运算……  1月27日,在央视CCTV播出的《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中,延边人吴美玲成功挑战“双脑障碍闪电心算”。去年节目中的“年度挑战王”王晶桐,用超强的心算能力征服全场。本期的首位挑战者是王晶桐的师姐,曾服役于珠心算国家队的吴美玲。  董卿惊讶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吴美玲的挑战是20组三位数字,在大屏左右两边分别依次闪现,每组数字在大屏上停留的时间仅为0.24
期刊
“很高兴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有一天我会停下来,但现在,我还没有享受够!”莫文蔚:  从1993年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karen莫文蔚》开始,到去年以压轴嘉宾身份出现在台湾金钟奖颁奖典礼上,莫文蔚好像一直不曾停歇,而且每次都以全新面貌出现。2018年11月,莫文蔚接受采访时称:“很高兴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有一天我会停下来,但现在,我还没有享受够!”  不要以为单靠读书就能装备整个
期刊
这张照片在我心里无比珍贵,主要是拍摄地点不同寻常,而领的奖项亦是非同小可,而且领奖过程也是有趣。  那是2011年冬季,单位与相关部门共同主办了一个诚信方面的全国性高峰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符合条件的各界人士来京参与活动。  颁奖盛典是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接待厅(即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当获奖人员排队,准备上台领奖时,意外地发现有两位获奖者还没有进来,电话也处于无法接通狀态。单位领导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期刊
他告诫孩子[任何个人兴趣都不能影响工作,工作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朱旭说:[玩儿的时候,尽情地玩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  朱旭出生于辽宁省沈阳,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同年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三年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
期刊
一提起公孙大娘,不知您脑子里是否会马上闪过“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几句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公孙氏”—公孙大娘。  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在许州郾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的一个广场上,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正在围观一位女艺人舞《剑器》。  这位花容月貌的女艺人看上去也就十八九
期刊
唐国强是个“老宅男”,除了拍戏,就是在书房中看书、写书法,或者约三五好友来家中聚餐,很少出门锻炼身体。  拍戏时兢兢业业的唐国强,工作之余是一个“老宅男”,除了躲在书房中看书、写书法,就是约三五好友来家中聚餐,很少出门锻炼身体。长此以往,他渐渐身体发福,出现了头晕、嗜睡、手脚麻木等症状。  “老宅男”遇“三高”  2008年7月的一天,唐国强在家中坐着看了会电视,猛一起身,只觉得眼前直冒金星,头晕
期刊
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军美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硎修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原空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曾为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次、第十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