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告诫孩子[任何个人兴趣都不能影响工作,工作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朱旭说:[玩儿的时候,尽情地玩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
朱旭出生于辽宁省沈阳,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同年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三年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2018年9月15日,朱旭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和父亲一样乐观
严格但不失亲切,幽默却有深度,爱孩子也跟孩子一起玩儿,这就是生活中的朱旭,也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父亲形象。朱旭和妻子宋凤仪育有两个儿子,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大儿子是北京人艺的美工,小儿子则是国内著名的摄影师,他们性格开朗、为人和善、有口皆碑。但鲜为人知的是,朱旭的两个儿子都患有先天性耳聋,一出生就听不见声音。
换成其他父母,可能会抱怨,对孩子也会极其严苛。但朱旭说,孩子们身有残疾,做父母的更不能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而是要让他们学会乐观开朗的生活,自己也要笑对人生。两个孩子都记得,他们小时候,父亲下班吃完晚饭,就会带着他们去大门口,门口总是聚集了一帮人下棋,有时他是热心观众,缺人时他就下两盘。有时候,父亲还在一旁认真地拉胡琴,替突然想吼两嗓子的人伴奏。朱旭没有一点儿架子,对谁都很亲切,所以有很多人喜欢他,自然而然,他的两个儿子从小就深得周围邻居和孩子们的喜欢。也正因为如此,听力不好的他们并不自卑,和父亲一样性格乐观、与人和善。
大夏天,朱旭穿一条大裤衩,在院子里和邻居下围棋;孩子们喜欢鸟,他就自己做鸟笼;他也会带着孩子们闷在房间里,一坐大半天,亲自给小鱼接生。在孩子们眼中,父亲会玩儿,喜欢带他们玩儿,是真正懂生活的杂家。“一味地沉浸其中而不务正业的玩儿能丧志,但是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玩儿的时候一心一意就是玩物兴志了。”朱旭曾这样鼓励喜欢画画的大儿子、爱好摄影的小儿子,因为父亲的鼓励和认可,他们最终把画画和摄影玩儿成了终身职业。去听蛐蛐儿叫了
朱旭所住的人艺宿舍,房子多、住户多,逢年过节,他就积极牵头组织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他爱打篮球,曾动员两个儿子和院子里的小伙子建了一个篮球场。孩子们做完作业,朱旭就拉着他们去打篮球,以至于院子里的所有孩子都喜欢跟他们爷儿仨一起玩儿。经常出去玩儿的兄弟俩,性格也越来越乐观开朗。
朱旭喜欢棋牌,扑克、桥牌、麻将、顶牛都会玩儿。每每被邀请参加围棋比赛,无论是业余棋手还是专业棋手,朱旭都乐于迎战。他说:“志不在输赢,而在参与的乐趣。”朱旭有口吃的毛病,为了改掉这个毛病,他故意钻到人群中,跟人唠嗑、侃大山,即便口吃被嘲笑也不生气,久而久之,口吃的毛病也好了。 朱旭会玩儿,工作上也非常用功。无论走到哪里,朱旭都揣着一个台词本。为了加深理解,他总是再誊写一遍剧本,别人说他不嫌麻烦,朱旭笑着说:“好玩儿,抄写时会误以为自己是剧作家。”他对很多剧中人物的理解和刻画,都源于生活中的玩兴。朱旭说,玩儿的时候,尽情地玩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他总是告诫孩子:任何个人兴趣都不能影响工作,工作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朱旭曾对家人说,“死”是不用直接说出来的,哪天他走了,就对别人说“朱旭去听蛐蛐儿叫了”。他这一生并不容易,但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前,都以一颗乐观的心来面对。如今,朱旭走完88年艺术人生,“去听蛐蛐儿叫了”,他的孩子们说,虽然悲伤难已,但还是会像父亲一样,继续笑着前行!
能够余音绕梁三日
有一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颁奖大会上,朱旭作为话剧老艺术家被特别邀请出席,并且清唱了一段《甘露寺》的乔国公名段。事后,一位梨园界的老演员说:“朱先生的清唱本身可能还不那么完美,但是他却有神、有味,能够余音绕梁三日。这就叫作‘功夫’!”
当年,朱旭在莎士比亚的名剧《请君入瓮》里扮演过一个“大混蛋”,观众可以通过表面的“混横不讲理”表现看到、想到人物背后深刻的内涵,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同时,还有一位青年演员也扮演了这个角色,虽然在生活中他的身上很有几分与人物相似之处,但是表演却不见精彩。一天,于是之对笔者说:“看见没有?别人演的是一个生活的大混蛋,而朱旭演的是一个艺术的大混蛋!”两厢比较,相差十万八千里之遥。
朱旭在美国名剧《哗变》里扮演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能言善辩、自尊极强,以致精神失常、语无伦次、口出秽言、性格偏狂的魁格舰长。此角色最为犯忌的是在舞台上没有什么行動作为,不用形象展现情节,事件是过去的,全靠说出来,就这样要一口气“干说”出1800个字的长篇台词。开始,朱旭真的发了愁,没了辙。怎么办呢?美国导演赫斯顿告诉他:“魁格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理直气壮的,没有乞求人家理解的时候,说这段台词的态度应该是:难道你连这个都不懂吗?!”这就启发朱旭一步步接近了角色,最后终于驾驭了角色。首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观众听进去了,坐住了,产生了极大兴趣。演出结束以后,赫斯顿紧紧地抱住了朱旭,说:“谢谢!谢谢!”朱旭也由衷地对赫斯顿说:“我非常感谢你!”
邢大军据《婚姻与家庭》张绍然/文整理
朱旭说:[玩儿的时候,尽情地玩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
朱旭出生于辽宁省沈阳,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同年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三年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2018年9月15日,朱旭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和父亲一样乐观
严格但不失亲切,幽默却有深度,爱孩子也跟孩子一起玩儿,这就是生活中的朱旭,也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父亲形象。朱旭和妻子宋凤仪育有两个儿子,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大儿子是北京人艺的美工,小儿子则是国内著名的摄影师,他们性格开朗、为人和善、有口皆碑。但鲜为人知的是,朱旭的两个儿子都患有先天性耳聋,一出生就听不见声音。
换成其他父母,可能会抱怨,对孩子也会极其严苛。但朱旭说,孩子们身有残疾,做父母的更不能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而是要让他们学会乐观开朗的生活,自己也要笑对人生。两个孩子都记得,他们小时候,父亲下班吃完晚饭,就会带着他们去大门口,门口总是聚集了一帮人下棋,有时他是热心观众,缺人时他就下两盘。有时候,父亲还在一旁认真地拉胡琴,替突然想吼两嗓子的人伴奏。朱旭没有一点儿架子,对谁都很亲切,所以有很多人喜欢他,自然而然,他的两个儿子从小就深得周围邻居和孩子们的喜欢。也正因为如此,听力不好的他们并不自卑,和父亲一样性格乐观、与人和善。
大夏天,朱旭穿一条大裤衩,在院子里和邻居下围棋;孩子们喜欢鸟,他就自己做鸟笼;他也会带着孩子们闷在房间里,一坐大半天,亲自给小鱼接生。在孩子们眼中,父亲会玩儿,喜欢带他们玩儿,是真正懂生活的杂家。“一味地沉浸其中而不务正业的玩儿能丧志,但是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玩儿的时候一心一意就是玩物兴志了。”朱旭曾这样鼓励喜欢画画的大儿子、爱好摄影的小儿子,因为父亲的鼓励和认可,他们最终把画画和摄影玩儿成了终身职业。去听蛐蛐儿叫了
朱旭所住的人艺宿舍,房子多、住户多,逢年过节,他就积极牵头组织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他爱打篮球,曾动员两个儿子和院子里的小伙子建了一个篮球场。孩子们做完作业,朱旭就拉着他们去打篮球,以至于院子里的所有孩子都喜欢跟他们爷儿仨一起玩儿。经常出去玩儿的兄弟俩,性格也越来越乐观开朗。
朱旭喜欢棋牌,扑克、桥牌、麻将、顶牛都会玩儿。每每被邀请参加围棋比赛,无论是业余棋手还是专业棋手,朱旭都乐于迎战。他说:“志不在输赢,而在参与的乐趣。”朱旭有口吃的毛病,为了改掉这个毛病,他故意钻到人群中,跟人唠嗑、侃大山,即便口吃被嘲笑也不生气,久而久之,口吃的毛病也好了。 朱旭会玩儿,工作上也非常用功。无论走到哪里,朱旭都揣着一个台词本。为了加深理解,他总是再誊写一遍剧本,别人说他不嫌麻烦,朱旭笑着说:“好玩儿,抄写时会误以为自己是剧作家。”他对很多剧中人物的理解和刻画,都源于生活中的玩兴。朱旭说,玩儿的时候,尽情地玩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他总是告诫孩子:任何个人兴趣都不能影响工作,工作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朱旭曾对家人说,“死”是不用直接说出来的,哪天他走了,就对别人说“朱旭去听蛐蛐儿叫了”。他这一生并不容易,但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前,都以一颗乐观的心来面对。如今,朱旭走完88年艺术人生,“去听蛐蛐儿叫了”,他的孩子们说,虽然悲伤难已,但还是会像父亲一样,继续笑着前行!
能够余音绕梁三日
有一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颁奖大会上,朱旭作为话剧老艺术家被特别邀请出席,并且清唱了一段《甘露寺》的乔国公名段。事后,一位梨园界的老演员说:“朱先生的清唱本身可能还不那么完美,但是他却有神、有味,能够余音绕梁三日。这就叫作‘功夫’!”
当年,朱旭在莎士比亚的名剧《请君入瓮》里扮演过一个“大混蛋”,观众可以通过表面的“混横不讲理”表现看到、想到人物背后深刻的内涵,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同时,还有一位青年演员也扮演了这个角色,虽然在生活中他的身上很有几分与人物相似之处,但是表演却不见精彩。一天,于是之对笔者说:“看见没有?别人演的是一个生活的大混蛋,而朱旭演的是一个艺术的大混蛋!”两厢比较,相差十万八千里之遥。
朱旭在美国名剧《哗变》里扮演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能言善辩、自尊极强,以致精神失常、语无伦次、口出秽言、性格偏狂的魁格舰长。此角色最为犯忌的是在舞台上没有什么行動作为,不用形象展现情节,事件是过去的,全靠说出来,就这样要一口气“干说”出1800个字的长篇台词。开始,朱旭真的发了愁,没了辙。怎么办呢?美国导演赫斯顿告诉他:“魁格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理直气壮的,没有乞求人家理解的时候,说这段台词的态度应该是:难道你连这个都不懂吗?!”这就启发朱旭一步步接近了角色,最后终于驾驭了角色。首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观众听进去了,坐住了,产生了极大兴趣。演出结束以后,赫斯顿紧紧地抱住了朱旭,说:“谢谢!谢谢!”朱旭也由衷地对赫斯顿说:“我非常感谢你!”
邢大军据《婚姻与家庭》张绍然/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