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研讨会第七分会场的主题是“聚焦式课程与自主学习”。在参展单位带领下,与会者参观了四所学校的课程成果展示,观摩了两节优质课的展示,听取了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基于“自教育”的“花自开”课程、郑州市第七十七中的“根文化”课程、郑州冠军中学的“百合花冠”课程、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基于“龙教育”的“灵慧课堂”汇报。200余名参会专家和教育同仁纷纷感叹金水区的品质课程建设不仅能高端引领,还能落地生根。
一、一节融合信息技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课
数学课很难吗?怎么让学生动起来?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陈梦园执教的《追本溯源——探寻勾股定理的验证》紧扣主题,结合学校“花自开”课程体系以及“自教育”课堂理念,抓住学校举办学科展的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展区的设计,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内容。
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多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体会了验证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上主要梳理课前搜集的验证方法,聚焦勾股定理验证方法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完成第二板块的设计。通过课堂上的拼图和验证,学生再次体悟等面积的证明方法,学习加辅助线的技巧,同时探寻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追溯到教材中的弦图,体会数形结合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思”后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培养创新品质;在课堂展示中,学生讨论验证图的验证方法,利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研讨,智慧课堂的课堂魅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一节融合文史哲知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历史课
历史课很枯燥?怎样让历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龙门实验学校邱朴智老师执教的《“画”为心声——中国历史上谐音现象管窥》,充满了新鲜感。上课伊始,邱老师通过展示多种图像史料和文献史料,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要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老师展示的“马旁边常有猴”的初步认识。随后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根据所给的史料推断出“弼马温”是“避马瘟”的谐音,达到认识的深化,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谐音现象进行梳理和归纳,再通过小组活动“以画载话”加深对谐音现象的理解。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应保持“温情与敬意”,并引导学生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客观态度,浸润家国情怀。课堂之上,邱老师授课文采飞扬,学生回答妙语连珠,令人回味悠长,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课程的落地生根
郑州市第七十七中学校长孟建锋认为,再好的课程也要落地,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最终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他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高品质教育。学校把“根文化”作为学校课程核心,开发了与之相关的三大课程。一是“慧智双运”经典诵读课程,提出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教育是天人合一的教育,是健康的教育。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传承中华文化,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路径。二是“少年养正,青年养志”课程,通过庄严隆重的入泮礼仪式、入学课程、校长团特训营课程、国旗班课程、武术课程、写字课程等,加强对学生外在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塑造学生品德、品格和品行。三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程,把国家课程的学习和研学旅行相结合,开设了以郑州为核心的“一河七城”(一河指黄河,七城指郑州、洛阳、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研学课程。学校还为七年级学生开设了农耕课程,培养学生的敬农情怀。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教师尚家茗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法——读思达数学教学法,提出现代教学应当以“教”为主向以“学”主的转变;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数学学习需要做到预习(阅读)——课堂(思考)——课外(表达)。尚家铭老师推出了拓展型课程《文化数学》,平时以课堂嵌入的形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精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四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即首先要问自己四个问题:你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来做?了解你的工具吗?如何使用它?比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做题之前,要清楚运算步骤和涉及到哪几种算理、分别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运算。为此,她还开设了《开口说数学》的拓展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聚焦核心素养,指向全面发展的人
郑州冠军中学校长李春雷在《“百合花冠”课程的探索与建构》报告中提出学校课程构建要以“德”为首,以“国”为根,厚植情怀;以“智”为宗,以“理”为界,守正出新;以“体”为本,以“意”为旨,心體共生;以“美”为悦,以“雅”为志,情趣同生;以“行”为力,以“知”为基,知行合一。从而实现五育共举,立德树人。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开发,设置具体课程20门,学生根据自我意愿、发展需求进行自由选择。以“冠军”精神为指引,集合优秀社会资源,开设以增强身体素养、加强生命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为目标的“欢乐游泳”课程、“冠军排球”课程。注重内向回归与寻找,立足未来发展与创造。
主题汇报之后,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原院长、特级教师蒋敦杰,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刘明,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萍,分别针对课堂观摩、主题报告和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的课程进行了点评。专家认为,金水区的品质课程建设不仅能够仰望星空,更能够脚踏实地。同时,三位专家提出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怎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希望金水区能够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系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副校长)
(本栏责编 行 之)
一、一节融合信息技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课
数学课很难吗?怎么让学生动起来?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陈梦园执教的《追本溯源——探寻勾股定理的验证》紧扣主题,结合学校“花自开”课程体系以及“自教育”课堂理念,抓住学校举办学科展的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展区的设计,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内容。
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多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体会了验证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上主要梳理课前搜集的验证方法,聚焦勾股定理验证方法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完成第二板块的设计。通过课堂上的拼图和验证,学生再次体悟等面积的证明方法,学习加辅助线的技巧,同时探寻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追溯到教材中的弦图,体会数形结合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思”后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培养创新品质;在课堂展示中,学生讨论验证图的验证方法,利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研讨,智慧课堂的课堂魅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一节融合文史哲知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历史课
历史课很枯燥?怎样让历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龙门实验学校邱朴智老师执教的《“画”为心声——中国历史上谐音现象管窥》,充满了新鲜感。上课伊始,邱老师通过展示多种图像史料和文献史料,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要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老师展示的“马旁边常有猴”的初步认识。随后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根据所给的史料推断出“弼马温”是“避马瘟”的谐音,达到认识的深化,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谐音现象进行梳理和归纳,再通过小组活动“以画载话”加深对谐音现象的理解。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应保持“温情与敬意”,并引导学生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客观态度,浸润家国情怀。课堂之上,邱老师授课文采飞扬,学生回答妙语连珠,令人回味悠长,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课程的落地生根
郑州市第七十七中学校长孟建锋认为,再好的课程也要落地,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最终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他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高品质教育。学校把“根文化”作为学校课程核心,开发了与之相关的三大课程。一是“慧智双运”经典诵读课程,提出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教育是天人合一的教育,是健康的教育。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传承中华文化,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路径。二是“少年养正,青年养志”课程,通过庄严隆重的入泮礼仪式、入学课程、校长团特训营课程、国旗班课程、武术课程、写字课程等,加强对学生外在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塑造学生品德、品格和品行。三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程,把国家课程的学习和研学旅行相结合,开设了以郑州为核心的“一河七城”(一河指黄河,七城指郑州、洛阳、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研学课程。学校还为七年级学生开设了农耕课程,培养学生的敬农情怀。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教师尚家茗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法——读思达数学教学法,提出现代教学应当以“教”为主向以“学”主的转变;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数学学习需要做到预习(阅读)——课堂(思考)——课外(表达)。尚家铭老师推出了拓展型课程《文化数学》,平时以课堂嵌入的形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精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四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即首先要问自己四个问题:你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来做?了解你的工具吗?如何使用它?比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做题之前,要清楚运算步骤和涉及到哪几种算理、分别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运算。为此,她还开设了《开口说数学》的拓展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聚焦核心素养,指向全面发展的人
郑州冠军中学校长李春雷在《“百合花冠”课程的探索与建构》报告中提出学校课程构建要以“德”为首,以“国”为根,厚植情怀;以“智”为宗,以“理”为界,守正出新;以“体”为本,以“意”为旨,心體共生;以“美”为悦,以“雅”为志,情趣同生;以“行”为力,以“知”为基,知行合一。从而实现五育共举,立德树人。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开发,设置具体课程20门,学生根据自我意愿、发展需求进行自由选择。以“冠军”精神为指引,集合优秀社会资源,开设以增强身体素养、加强生命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为目标的“欢乐游泳”课程、“冠军排球”课程。注重内向回归与寻找,立足未来发展与创造。
主题汇报之后,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原院长、特级教师蒋敦杰,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特级教师刘明,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萍,分别针对课堂观摩、主题报告和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的课程进行了点评。专家认为,金水区的品质课程建设不仅能够仰望星空,更能够脚踏实地。同时,三位专家提出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怎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希望金水区能够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系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副校长)
(本栏责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