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对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主要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对广州市越秀区6所小学360名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指标包括满意程度、调查动机、活动时间和开展前与开展后学生体质数据对比情况等。而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主要是兴趣爱好;参与活动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对活动的开展基本持满意的态度;大课间活动对提高学生体质成绩作用比较显著。
  【关键词】大课间;小学生;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06-02
  近些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明显呈下降的趋势,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缺乏体育活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而我国教育部在1978年就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通知”等文件,為了能够认真的贯彻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很多学校都将传统的课间操改为了大课间的活动。而后,教育部又在1999年决定将其改为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其活动时间更久、形式更加多样、强度也更大,对于调节学生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将通过调研及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小学大课间活动的行研究,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确切地落实大课间活动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的范围定在越秀辖区内的小学中,随机抽取6所学校,分别为省级、市级、区级各两所学校。并在6所学校中三至五年级的男女生各随机抽取10名,共36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期刊网检索1990-2012年有关大课间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期刊,了解大课间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展开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共发出360份调查问卷,只回收了340份,其中有效的问卷32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4.4%和95.9%。
  (3)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类,并仔细的核对,归档,对问卷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利用Exeel2003软件对数据库中的一些指标进行求和、平均值和百分比的计算等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课间活动及体质测试的开展情况
  由表1可看出,在参与调查的所有学校中都开展了大课间活动以及体质测试,这一数据充分体现参与调研的学校对于相关职能部门做出的规定和政策落实比较到位。大课间活动的良好开展反映出学校对于两项活动的重视程度,这为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二)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的主要项目有:1、球类项目(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2、体操类项目(韵律操、支撑跳跃、校园集体操、前后翻滚、纵横劈叉等)。3、田径类项目(实心球、跳远、跳高、短跑及一些其他田径的相关项目等)。4、健身器械类项目(爬杆、引体向上、攀爬肋木等)。5、体育新兴类项目(独轮车、旱冰滑轮、飞盘等)。6、学生传统体育游戏类项目(滚铁环、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7、身体素质类项目(仰卧起坐、蛙跳、台阶分腿跳等)。8、学生自主创造类(包括抓尾巴、打靶等)。项目的多样性给了学生选择的广泛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来进行项目的选择,这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对于学生自主创造锻炼项目的行为也大力的鼓励,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情况及分析
  由表2可看出,63.5%的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在于兴趣爱好。参与的动机是为了能够直接在学生中推动大课间活动,而学生自身的兴趣是其参与大课间的内驱力,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础。需要了解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动机,对其进行大课间活动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此外,排在第二位是锻炼身体。学生身体素质低下这个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学生身体素质所带来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体质低下这个副作用的影响下,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体质健康对他们的益处,因此学生对提高体质的意识也有所提高和重视。学生对于体质的重视也可从侧面为大课间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
  (四)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满意程度及分析
  从表3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持满意态度的,而只有极少数同学对大课间活动开展表示不满意。现今,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重,学生在重压下开始出现不喜欢学校、厌学等现象。而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去,调解紧张的学习情绪和心情,调节思维,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简单,学校也变得更加有意识。
  (五)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时间情况及分析
  传统课间操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锻炼的时间比较短,而大课间活动则是在传统课间操的明显延伸,活动时间得到了很大的延长,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锻炼时间,起到锻炼的效果。从表4中能够知道,大部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都超过了30分钟,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重视大课间活动的锻炼,都比较积极参与到大课间活动当中去。锻炼时间的保障确实是提高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也没有什么系统性、计划性而言,因此常常出现一玩开心就忘了停这样的现象,很多时候的运动量已经超越学生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而活动过量带来的运动疲劳也影响到锻炼的效果及学生本身的身体状态。   (六)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困难
  开展大课间活动带来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但调查中也发现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开展期间也是困难重重。在开展过程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这需要深入的分析并加以解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校决策层面重视程度还不够;2、场地与器材资源短缺;3、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与培训;4、活动项目及新颖性有待提高;5、游戏性及比赛性项目相对欠缺。
  (七)对策分析
  1.加大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投入
  (1)学校要保证体育专项资金的投入,能够做到专款专用,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因为越秀区是广州市内的老城区,学校场地限制是无法改变的物质条件。至于体育器材的配置,也很难根据学生人数一一配齐。所以若场地和器材限制了体育项目锻炼,可以错开不同班级运动内容及运动时间,合理安排,尽量让学生得到真正体育锻炼的机会。
  2.丰富活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学校在大课间活动自编操的设计上,可以收集更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编制的项目之中,适当加入学生喜爱又可以提高体质健康的体育项目的动作,如跳绳的跳跃动作、踢毽子的踢腿动作等:另外也可以安排一些比较流行的舞蹈,配合节奏鲜明、便于记忆的背景音乐,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
  (2)对于大课间期间的活动模式,要有计划和进行变更,定期进行更新、調整,逐渐形成一种特色鲜明的活动模式。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新颖、符合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3)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建议以及意见,适当完善自由活动运动项目内容安排,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和活动方式,如加入趣味运动、训练时间累积奖励等,吸引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学校可以将大课间活动改在第一节课前面;又或者设在下午第二节课课后;甚至将活动分上下午两段时间进行。这样一来,就会解决气温、天气、季节或教学的问题。
  三、结论
  1.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活动的主要动机是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而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大课间的活动都超过了30分钟;大多数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比较满意,并且认为场地和器材不能够实际满足课间的实际需求。
  2.大课间活动对于提升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曾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4):16-18.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8号.
  [3]程丽丽,王鹏宇.普通高校大学新生体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33.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应将核心素养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作为一名教师应对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充分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之中间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在文中以解决问题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激励性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无论是行为养成、学习习惯,还是思想道德、个性发展,都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阶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本文就教学中如何渗秀德育教育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
期刊
【摘要】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创业平稳起航,顺利度过初创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59-02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
期刊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教职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对教职工进行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能激发团队的激情与潜力,能迸发团队的创新与智慧。女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独特的温柔细腻、富于情感的天生的感染力,让女性魅力尽展。下面结合自身的学校管理实践谈谈我在教师运用柔性管理的点滴体会。  一、树立典范,用成熟细腻的领导魅力感染带动团队  女校长管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及时给予学生“启发”,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真正能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愤悱;情境;思维;启发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需求,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最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办学机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2-0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
期刊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英语考试一直在不断的加强对英语听力的考察,但还是很难准确地测试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这让英语教学长期地走偏了方向,似乎就是为了考试而教。本文从分析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入手,讨论了互动交流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以及实施,希望能找到一条切实提高英语水平的道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忽视了武术套路中的技击和健康价值,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学习武术的乐趣。笔者认为:教学中加大对大学生武术创新性教学学习,对于提升高校武术教学的效果,提高大学生武术套路的学习主动性具有关键作用。两个人或多人对抗时,应该只有一种最简洁且最有效的方式击败对手,省时省力。选用科学、有效的武术教育策略,根据不同现实场景,运用武术套路中的动作,灵活改变动作的幅度、击打的
期刊
【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处理好“学”和“练”的关系,让“练习”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58-01  一、新课前安排“练”  數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较强,新授前安排好与新知识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