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隧道受地震挤压破碎地带施工总结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映秀特长隧道地处2008年“5.12”大地震的中心地带,围岩挤压破碎较严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文通过对映秀隧道的部分施工技术进行简单总结,为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长隧道;挤压破碎;塌腔
  1.工程概况
  映汶高速公路A1标段映秀隧道是一座特长分离式隧道。地处汶川5.12大地震的中心地带,单洞全长5300m以上。映秀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80㎞/h,隧道主洞建筑界限净宽为10.25m、净高为5m。隧道中线穿越北川~映秀断裂带,属于地震频发影响的高危险隧道。
  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超前支护采用ф42mm小导管或Φ22锚杆,初期支护采用挂网、喷锚及工字钢联合加固。隧道衬砌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洞身主要围岩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微风化,由于山体受5.12地震的挤压影响,隧道内的Ⅱ、Ⅲ级花岗岩变得较为破碎,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实际围岩与原设计图纸有较大的出入,特别是隧道开挖进尺接近1000m左右時,岩石依然较破碎,自稳能力较差,暴露时间过长后易出现先掉小块、后整体大块掉落的现象,加上地下水较为丰富,加速了开挖掌子面围岩不稳定掉落的现象。
  2.施工问题提出
  计划工期30个月,但由于映秀隧道受大地震的影响,绝大部分Ⅱ、Ⅲ级变更为Ⅳ级,循环进尺减小,支护工程量增加,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映秀隧道原设计II、III级围岩地段较多,占全线70℅以上,但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出入较大,进尺1000m左右时II、III级围岩地段总计不到100m,并且围岩自稳较差,同一掌子面围岩拱顶和拱脚处差别都较大,开挖后拱顶易出现塌腔。
  隧道围岩较为破碎,在开挖过程中易出现卡钻或者塌孔的现象,造成钻杆损坏和因塌孔装药不到位欠挖情况。
  如何解决在地震挤压破碎地带开挖过程中拱顶出现较大塌腔的问题,成为技术工作者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施工方案确定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确定映秀隧道未开挖地段的支护方案,调整和安排各工序的衔接关系,成为施工重点解决的迫切问题。
  进行超前预报:由于隧道围岩变化较为复杂,每掘进100m进行一次超前预报工作,提前判断出围岩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有计划的增减施工工序。
  进行监控量测:由于隧道受到大地震的影响,岩石挤压破碎严重,初期支护过后有一定变形,需要及时进行变形观测,以便确定相对应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现场实施方案特点:
  1:支护不仅限于单一的超前支护方式,可采用药卷锚杆支护或者小导管支护,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支护结合的形式。
  2:超前锚杆和超前小导管两者相结合不但起到了超前支护的作用,还起到了导管周边固结的作用,大大增强了破碎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3:喷射砼处理使喷射范围内形成了较为牢固的支撑拱顶的破碎屏障。
  4:越破碎地带周边眼布置越密集,形成比较连续的开挖轮廓线,周边眼采用少药量与跳孔(跳1孔或2孔)装药相结合的方法,使之利用弱爆破影响密集周边眼之间裂隙开裂的开挖方式。
  5: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药孔采取不定量的装药方式,一般情况下跳孔装药约为普通孔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项目严格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作业,但并未有效的遏制塌腔的连续出现,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并且只有现场及时预埋冲砂管口,后期利用砼输送泵进行冲砂浆填充的方法进行质量保证,关键是费用成本较高。原因是在冲砂浆的过程中需要搅拌站、汽车砼运输工班、二衬砌班、电工班组等人员配合,设备、材料及电力投入也随之加大,从长远角度考虑不适合我项目的实际情况,故在超前支护围岩较差的地带,我项目积极采取科学的、费用合理的施工安排,从短期上看是费用增加,但从长远角度,即节约了成本还保证了质量,同时由于提前遏制了塌腔出现,保证了施工质量,无需后期单独处理节约了宝贵时间,是比较合理和结合实际的施工方法。
  7.结论
  映秀隧道作为5.12震后第一条跨越地震多发地带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虽然存在余震频发,地质条件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但通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对早日隧道保质保量按时贯通具有现实的意义。技术上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隧道山体经历了大地震后整个山体内部岩石都挤压破碎,要提前做好施工技术方案准备。
  2、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在围岩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不急于抢进度,而是充分做好围岩的超前支护工作,保证不因余震或者地质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3、严格控制关键工序。为防止挤压岩体长时间暴露出现掉块等应力释放问题,必须保证弱爆破、短进尺,快循环的工作模式。
  4、加强围岩的监控量测和超前预报工作。形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施工作风,保证隧道安全、顺利的贯通。
  作者简介:
  姓名:赖登斌 性别:男
  工作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成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职 称:助理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工程地质测绘中,为了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工程地质测绘经常采用专门性测绘。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逐步扩大应用,地质测绘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将逐步更换。本文从地质测绘的要素出发,论述在现代测绘技术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震灾害等定位技术。  【关键词】工程地质测绘;地质条件;遥感影像  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在勘察中最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
期刊
【摘 要】从中国各地城市建設情况看:新建建筑的设计缺乏考虑民俗和地方的建筑风格,城市建设基本上错走了一条千城一面的路子,这对中国建筑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我们的建筑逐渐失去了民族特性,失去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精神依据。建筑民族化,是维持、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我国的建筑界已经开始了对传统建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的探索,但并不成熟,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期刊
【摘 要】乡村性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卖点,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旅游开发者对乡村性缺乏清晰和深刻的理解是造成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中城市化倾向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选择乡村性为突破点,从乡村旅游的起源和游客动机的角度出发,乡村性内涵中应该包括自然性、和谐性、天然性、传统性和自由性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性;本质解析  1. 研究背景  从实践的角度而言,乡村性关系到乡村旅游
期刊
【摘 要】我国开展工程教育10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作为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研究与建筑类专业教学的探索实践,拟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理论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论教育  2012年是我国开展工程教育100周年。同济大学以“卓越工程百年、协同创新未来”为主题,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渡槽冰温度膨胀力进行了对冰层和槽身建立整体平面有限元模型建立研究。对冰层和槽身建立整体平面有限元模型,将温度变化作为体荷载施加在模型上进行结构分析。该方法将冰层和槽身整体建模,充分考虑了冰层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是对实际情况更为真实的一种模拟。  1 工程概况  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渡槽初涉阶段方案进行分析。  某渡槽全长270m,共分为9跨,单跨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现浇砼外墙外保温工程是其重要的项目之一,加强对于其施工要点的分析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的现浇砼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发泡砼保温板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施工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浇砼;外墙外保温;发泡砼保温板;施工要点  在国内的现浇砼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发泡砼保温板作为一种新型防火、保温、节能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
期刊
【摘 要】 本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渡槽为例,采用平面有限元建模方法对冰温度膨胀力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冰;膨胀;模型;应力计算  1 工程概况  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渡槽初涉阶段方案进行分析。  某渡槽,全长270m,共分为9跨,单跨长30m。渡槽为三槽一联带拉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槽,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槽身断面尺寸为宽7.0m×高6.7m×3槽,槽身纵墙尺寸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在科技日益发达,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让本土古老的历史文化融入到更多的现代产品设计当中,使我们日趋国际化,同一化的现代生活,更多一些可以证明我们自己民族身份和地域特色的元素;将新鲜的现代化元素注入进本土的传统文化体内,使我们日渐褪色和凋零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关键词】传承;创新;工业设计;融合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传承”一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对于生存环境质量期望值的提高,实现建筑同环境完美的结合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同周边环境、建筑设计同城市环境和建筑材料选择同环境保护等相互间的关系,提出关系的优化意见。  【关键词】建筑与环境;环境关系;优化处理;协调发展  1、引言  在经济腾飞、科技发展、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于身边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关乎自己生活的细节关注日益紧密,建筑工程对人文自然环境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嘉峪关南站配套建筑工程及周边交通的设计过程。设计围绕中心站房,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合理进行配套建筑工程的设计及周边交通的组织,形成气势雄伟的建筑群体,强化了站房的地标形象,体现了绿色交通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配套建筑;绿色交通;强化;体现  1、城市概况  嘉峪關,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万里长城最为壮观的关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魏晋民俗文化的集中地,驰名中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