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新春伊始,对于电视人而言极不平凡。作为中国电视行业的领军者,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重组,三者重新组建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受中宣部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先锋作用。广播和电视界的整合信号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全国电视媒体行业的热评和赞赏,很多地方台也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电视行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文章将针对央视三台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问题探析其蕴藏的改革模式及策略。
一、《中国之声》 《新闻联播》的融合模式
任何时代都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担负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新时期传统媒体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重大战略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都处在宣传各自为营、相互之间交流欠缺、整合能力欠佳的尴尬境地。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和冲击,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被打破,亟待进行内部整合。同时,更需要与新媒体进行对接,以适应新时代媒体行业的发展。阳春三月,中国媒体行业发生了一次伟大的改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诞生。改革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又适时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即在原央视《新闻联播》的播报中加入原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播音员的声音,这无疑在传媒行业掀起了一场重大的变革,成为了新时期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央视《新闻联播》自从1978年正式和观众见面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作为党和国家主流的新闻媒体,所有官方消息的第一发布平台就在于此,它的发声代表着党中央对于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的表态和观点。由于这一官方平台的身份,《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就以高度严谨性、官方性、权威性著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乎鲜有重大变化和调整。就连《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服装和发型都不轻易变换,换发型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其严谨程度可见一斑。从录播到直播,从主播卢静开始微笑播报到除夕之夜向观众行拱手拜年,从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到如今主持人与央广播音员合作播报新闻,《新闻联播》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以一种崭新蓬勃的姿态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还时常会听收音机,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新闻和报纸摘要》是央广的王牌节目,是几代人共同的“新闻记忆”。当那充满磁性且富有辨识度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时,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央视和央广首次针对“声音融合”展开了一场“跨界”的饕餮盛宴。央视的《新闻联播》讲究的是动态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作为重大的国际国内要闻的官方发布平台,需要播音员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及优雅端庄的气质和仪表,在播报新闻时则需要适当调整声音状态,增强声音的色彩感染力和原创力。相对而言,央广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逐渐形成了娓娓道来的口吻,在播报中以讲述为主,声音细腻而富有磁性。
由于不像《新闻联播》一样有电视画面作为辅助,对于央广播音员声音的要求就更为严苛。众所周知的央广优秀播音员,如忠诚、方亮、郑岚、于芳等,几十年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幕后,听众只能闻其声却不见其人。央視《新闻联播》的这次改版和升级,让几位优秀的播音员首次献声电视新闻节目,这是“广播人”第一次近距离地走进“电视人”,更是电视和广播进行融合的开创之举。作为在“两会”会场上宣读国家领导人选票结果的现场播音员忠诚,他长期担任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的节目主持人,在得知可以为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献声时,他便用浑厚且有磁性的声音说出了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广播人”的心愿:“十分期待,使命光荣。”2018年3月29日,一则《第五批2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的新闻在《新闻联播》播出,其声音源就出自央广播音员郑岚,这也是自央视和央广进行融合发展的尝试后,第一位为《新闻联播》献声的央广“广播人”。观众在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强烈,也更加期待央广其他播音员的亮相。
二、 新媒体浪潮中传统媒体的主动改革
自互联网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打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互联网异军突起,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对峙之势。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中存活下来,不被淘汰,答案显而易见,必须要抓住机遇,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近几年,在媒体融合上,以官方宣传媒体为代表,各地纷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建立和运营在本质上是一种融媒体的运营体系的尝试,它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各个产品和媒体,更是为媒体行业树立了一个主流的标杆和准则,为媒体行业搭建了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媒体优势的平台,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设立,在信息生产、传播、运营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了党中央和中宣部的高度评价,成为各地进行融媒体探索的范本。在此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新兴的手机智能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在小小的手机上几乎能容纳所有的信息。以《人民日报》APP和央视影音APP为例,这两款手机软件属于中国最大的报纸和电视台旗下开发的媒体应用。《人民日报》APP分为闻、评、问、报、旅、听、图、视、帮等几个版块,每个版块下面有对应的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民日报》只是“看报纸”的固有观念,将《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新媒体中心等几个主要的子产品结合起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重新整合和呈现。在这一客户端上,不仅可以看到当天报纸的电子版,还可以看视频、听广播、看直播等等,让手机用户耳目一新。央视影音则是一款移动影音软件,大体分为推荐、频道、CCTV 、小央视频等几个模块,不仅将央视1套到15套的综艺、新闻、专题节目整合其中,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互联网信号和电视信号同步,可以实时观看电视台直播节目,并能保持信号稳定。《人民日报》和央视能够进行这样的创新,实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将媒体的传播之路进一步拓宽、主动进行改革的创举。 然而,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之路永远没有止境,自微信横空出世以来,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微信公众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出现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大部分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除了吸收了微博等前期社交媒体的优点之外,又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开通了公众号,作为辅助宣传和推广的方式。新华社公众号是起步较早的且运营成熟的公众号,从早上的《早知天下事》开始,一天的时事新闻就开始了。一天24小时的时间段内,大约进行十几次推送,每次推送除了头条之外,还会有附带二至三条的推送,信息涵盖最新时事、国家重大会议、监察网站查处结果公示、新华社社评等等,形式内容颇为丰富。除此之外,在公众号单条内容上,《新华社》也一直秉持着严谨性、创新性的原则,注意吸收其它公众号的优点,不断改进不足,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早知天下事》推送中,《新华社》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将昨天至今晨的新闻进行梳理,是一种单纯的图文推送形式,但是后来,《早知天下事》借鉴《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等微信公众号运用语音播报新闻的形式进行了改版,这样一来,《早知天下事》版块就更有利于手机用户使用,更加便捷、高效、实用。
三、 创新交流共同探索媒体行业的新路径
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创新性地引入央广播音员的声音,这是媒体大融合趋势下的个体融合。央广的播音员和央视的主持人虽然主持的节目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从事语言工作,声音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适合节目的基调、能否被观众广泛地接受等都是节目优劣的评判标准。这样看来,他们在一起的融合可以称得上是强强联合。如何更好地实现二者的强强联手,有以下两点不可忽视:
首先,取长补短,主动适应。电视和广播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广播只有声音作为传播手段和途径,因此,对于播音员的声音要求极高,同时语音、语调不能过快,否则会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电视节目则不同,除了声音这一单向传播的媒介形式外,还拥有丰富的动态画面作为听觉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弥补声音的不足,电视节目的语速也通常快于广播类节目。因此,在二者進行融合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更加注重声音塑造的同时,要学习电视播音主持人形神兼备的特质,注意和控制好声音的节奏。电视播音主持人也要吸取广播人对声音处理的优势,练好声音的基本功。
其次,加强交流,拥抱创新。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创新,现阶段媒体的融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借鉴一切可以提升媒体发展的方式方法。央视《新闻联播》加入央广播音员声音的形式,固然是一种创新,但创新的脚步远不止于此。央广方亮、忠诚两位播音员化身“朗读者”,加盟央视新闻新媒体《夜读》栏目,为听众朗读诗歌和散文。而作为“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栏目之一的《夜听》,则特邀央视主播康辉和央广资深播音员于芳一起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反响和好评。这些探索和尝试无一不是对融合趋势的深刻诠释,也为中国主流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的推动之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无疑成为了媒体融合的助推剂。媒体发展既需要创新,更需要融合,增强主流媒体的原创能力,提升对外传播和融合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精准的定位,不禁让整个媒体行业为之一振,媒体行业的春天就蕴藏在“融”“合”二字里。
总之,在新时期大数据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必然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进行改革,主动拥抱新媒体,探索一条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能够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对于新媒体来说,也必须吸收借鉴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深厚经验,避免失去有利导向,少走弯路。如此,整个媒体行业才能整合优势资源,充分进行业务和行业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创新发展。
一、《中国之声》 《新闻联播》的融合模式
任何时代都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担负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新时期传统媒体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重大战略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都处在宣传各自为营、相互之间交流欠缺、整合能力欠佳的尴尬境地。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和冲击,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被打破,亟待进行内部整合。同时,更需要与新媒体进行对接,以适应新时代媒体行业的发展。阳春三月,中国媒体行业发生了一次伟大的改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诞生。改革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又适时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即在原央视《新闻联播》的播报中加入原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播音员的声音,这无疑在传媒行业掀起了一场重大的变革,成为了新时期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央视《新闻联播》自从1978年正式和观众见面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作为党和国家主流的新闻媒体,所有官方消息的第一发布平台就在于此,它的发声代表着党中央对于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的表态和观点。由于这一官方平台的身份,《新闻联播》自开播以来,就以高度严谨性、官方性、权威性著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乎鲜有重大变化和调整。就连《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服装和发型都不轻易变换,换发型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其严谨程度可见一斑。从录播到直播,从主播卢静开始微笑播报到除夕之夜向观众行拱手拜年,从首次男女主播对视、交谈到如今主持人与央广播音员合作播报新闻,《新闻联播》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以一种崭新蓬勃的姿态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还时常会听收音机,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新闻和报纸摘要》是央广的王牌节目,是几代人共同的“新闻记忆”。当那充满磁性且富有辨识度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时,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央视和央广首次针对“声音融合”展开了一场“跨界”的饕餮盛宴。央视的《新闻联播》讲究的是动态性、灵活性和实效性,作为重大的国际国内要闻的官方发布平台,需要播音员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及优雅端庄的气质和仪表,在播报新闻时则需要适当调整声音状态,增强声音的色彩感染力和原创力。相对而言,央广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逐渐形成了娓娓道来的口吻,在播报中以讲述为主,声音细腻而富有磁性。
由于不像《新闻联播》一样有电视画面作为辅助,对于央广播音员声音的要求就更为严苛。众所周知的央广优秀播音员,如忠诚、方亮、郑岚、于芳等,几十年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幕后,听众只能闻其声却不见其人。央視《新闻联播》的这次改版和升级,让几位优秀的播音员首次献声电视新闻节目,这是“广播人”第一次近距离地走进“电视人”,更是电视和广播进行融合的开创之举。作为在“两会”会场上宣读国家领导人选票结果的现场播音员忠诚,他长期担任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的节目主持人,在得知可以为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献声时,他便用浑厚且有磁性的声音说出了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广播人”的心愿:“十分期待,使命光荣。”2018年3月29日,一则《第五批2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的新闻在《新闻联播》播出,其声音源就出自央广播音员郑岚,这也是自央视和央广进行融合发展的尝试后,第一位为《新闻联播》献声的央广“广播人”。观众在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强烈,也更加期待央广其他播音员的亮相。
二、 新媒体浪潮中传统媒体的主动改革
自互联网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打破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互联网异军突起,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对峙之势。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中存活下来,不被淘汰,答案显而易见,必须要抓住机遇,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近几年,在媒体融合上,以官方宣传媒体为代表,各地纷纷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建立和运营在本质上是一种融媒体的运营体系的尝试,它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各个产品和媒体,更是为媒体行业树立了一个主流的标杆和准则,为媒体行业搭建了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媒体优势的平台,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设立,在信息生产、传播、运营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了党中央和中宣部的高度评价,成为各地进行融媒体探索的范本。在此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新兴的手机智能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在小小的手机上几乎能容纳所有的信息。以《人民日报》APP和央视影音APP为例,这两款手机软件属于中国最大的报纸和电视台旗下开发的媒体应用。《人民日报》APP分为闻、评、问、报、旅、听、图、视、帮等几个版块,每个版块下面有对应的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民日报》只是“看报纸”的固有观念,将《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新媒体中心等几个主要的子产品结合起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重新整合和呈现。在这一客户端上,不仅可以看到当天报纸的电子版,还可以看视频、听广播、看直播等等,让手机用户耳目一新。央视影音则是一款移动影音软件,大体分为推荐、频道、CCTV 、小央视频等几个模块,不仅将央视1套到15套的综艺、新闻、专题节目整合其中,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互联网信号和电视信号同步,可以实时观看电视台直播节目,并能保持信号稳定。《人民日报》和央视能够进行这样的创新,实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将媒体的传播之路进一步拓宽、主动进行改革的创举。 然而,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之路永远没有止境,自微信横空出世以来,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微信公众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出现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大部分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除了吸收了微博等前期社交媒体的优点之外,又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开通了公众号,作为辅助宣传和推广的方式。新华社公众号是起步较早的且运营成熟的公众号,从早上的《早知天下事》开始,一天的时事新闻就开始了。一天24小时的时间段内,大约进行十几次推送,每次推送除了头条之外,还会有附带二至三条的推送,信息涵盖最新时事、国家重大会议、监察网站查处结果公示、新华社社评等等,形式内容颇为丰富。除此之外,在公众号单条内容上,《新华社》也一直秉持着严谨性、创新性的原则,注意吸收其它公众号的优点,不断改进不足,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早知天下事》推送中,《新华社》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将昨天至今晨的新闻进行梳理,是一种单纯的图文推送形式,但是后来,《早知天下事》借鉴《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等微信公众号运用语音播报新闻的形式进行了改版,这样一来,《早知天下事》版块就更有利于手机用户使用,更加便捷、高效、实用。
三、 创新交流共同探索媒体行业的新路径
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创新性地引入央广播音员的声音,这是媒体大融合趋势下的个体融合。央广的播音员和央视的主持人虽然主持的节目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从事语言工作,声音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适合节目的基调、能否被观众广泛地接受等都是节目优劣的评判标准。这样看来,他们在一起的融合可以称得上是强强联合。如何更好地实现二者的强强联手,有以下两点不可忽视:
首先,取长补短,主动适应。电视和广播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广播只有声音作为传播手段和途径,因此,对于播音员的声音要求极高,同时语音、语调不能过快,否则会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电视节目则不同,除了声音这一单向传播的媒介形式外,还拥有丰富的动态画面作为听觉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弥补声音的不足,电视节目的语速也通常快于广播类节目。因此,在二者進行融合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更加注重声音塑造的同时,要学习电视播音主持人形神兼备的特质,注意和控制好声音的节奏。电视播音主持人也要吸取广播人对声音处理的优势,练好声音的基本功。
其次,加强交流,拥抱创新。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创新,现阶段媒体的融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借鉴一切可以提升媒体发展的方式方法。央视《新闻联播》加入央广播音员声音的形式,固然是一种创新,但创新的脚步远不止于此。央广方亮、忠诚两位播音员化身“朗读者”,加盟央视新闻新媒体《夜读》栏目,为听众朗读诗歌和散文。而作为“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栏目之一的《夜听》,则特邀央视主播康辉和央广资深播音员于芳一起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反响和好评。这些探索和尝试无一不是对融合趋势的深刻诠释,也为中国主流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的推动之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无疑成为了媒体融合的助推剂。媒体发展既需要创新,更需要融合,增强主流媒体的原创能力,提升对外传播和融合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精准的定位,不禁让整个媒体行业为之一振,媒体行业的春天就蕴藏在“融”“合”二字里。
总之,在新时期大数据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必然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进行改革,主动拥抱新媒体,探索一条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能够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对于新媒体来说,也必须吸收借鉴传统媒体长期积累的深厚经验,避免失去有利导向,少走弯路。如此,整个媒体行业才能整合优势资源,充分进行业务和行业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