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生存

来源 :汽车与驾驶维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诞节在中国虽然日趋流行,但国内的汽车厂商似乎更愿意把春节作为年度更迭的标志。大多数2006年改款车型会集中在年底或者明年初露面,相比之下,欧美的汽车厂商则大多赶在圣诞节前几个月便已经向消费者推出旗下车型的年度改款。打开一些欧美综合性汽车网站,琳琅满目的2006年款车型已经充斥新车和试车栏目。经过近1年的迁址和内部调整,刚刚改名的北京奔驰显然加快了市场步伐,在国产奔驰轿车上市前,率先在国内推出了欧蓝德的2006年款车型。相比不少车型习惯改换外观和内饰,2006年款欧蓝德进行了“换心”手术,所有车型都采用了功率和扭矩更高、油耗更低、排放更环保的MIVEC发动机。作为一款上市两年外形依然前卫的CUV车型,欧蓝德的个性化已经成为它的生存方式。
  
  相聚不易
  
  笔者和同事驾驶这辆2006年款欧蓝德沿着北京八达岭高速直奔昌平,打算在初冬去寻找一片铺满落叶的空地,和这辆红色的欧蓝德一同挽留北京最后一抹秋色。刚进收费站就发现前方恰好也有一辆欧蓝德在缴费。这种巧合实在难得,虽然欧蓝德在国内每年也有2万多辆的销量,但在这个拥有近300万辆汽车的北京城里,两辆欧蓝德不期而遇可不那么容易。当我们的红色欧蓝德与之擦肩而过的时候,笔者从后视镜里看到了驾驶那辆欧蓝德的女孩欣喜的表情。她一定以为这辆和她那辆是亲兄弟,不过真在高速上跑起来,她就会知道,我们这辆的脾气可比较暴躁。
  虽然是初冬,但笔者和同事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外套,坐进车里不开车窗的话还真有点热。按照资料上的介绍,2006款欧蓝德配备了自动恒温空调。中控台上的银色旋钮能够方便地控制出风模式和舱内温度。出风口的设计也比较别致,虽然也是圆形百叶窗式的,但与一般车型不同的是,它的出风口能够全角度开启,也能够完全闭合。通过调整温度和出风模式,笔者和同事能够获得非常舒适的舱内温度。
  内饰而言,欧蓝德的整体设计都力求体现运动感,功能按钮的设计都比较简洁,舱内的大部分内饰件都由手感较好的材料覆盖。中控台上比较别致的传统指针式石英表是一个亮点,而按键聚集的音响主机则是惟一需要时间熟悉其功能的配置。驾驶席侧的操控按钮与其他车型大体相似,驾驶者操作起来也比较轻松。不知是不是冬天穿着过厚的缘故,笔者感觉手动挡的这款车型挡杆位置稍微偏后了。在手臂放在中部手套箱上的状态下,3挡换4挡时,座椅凸起的侧面似乎对笔者肘部的运动有点阻碍。不过,对于手/自一体的车型来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发动机的变化也是笔者和同事比较感兴趣的。第一次起动车辆,笔者就喜欢上了起动电机发出的清脆声响。起动之后,即使笔者在郊外安静的原野上,站在车外发动机舱前也没有听到太大的发动机噪声,上车之后,驾驶舱内的同事也一再提及这款发动机的振动之小和噪声之低。打开发动机舱盖,笔者发现这款发动机较一般SUV或者轿车布置的位置更低,体积似乎也更小一些,这使得发动机舱内显得有些空。相信会更加便于其维修保养。
  
  运动并快乐着
  
  笔者和同事一路沿着畅快的市区道路直奔传说中一地落叶的地方。车辆较少的情况下,笔者就尝试着深踩油门。发动机没有如想像中那样传来轰鸣声,但加速并不含糊。在车辆强有力地加速到120 km/h之后,继续深踩油门,车辆能够平稳加速到160 km/h以上,而车身依然平稳。不过这个时候风噪已经相当明显,这也是车身较高带来的必然后果,就风噪来说,欧蓝德这类车型与轿车没法比。不过,欧蓝德对发动机的噪声控制的确能够在120 km/h以下为驾乘者提供堪比轿车的安静环境。
  在高速公路上安全飙车并非欧蓝德的惟一驾驶乐趣,其越野性能也是笔者比较感兴趣的。这次我们打算进入一片铺满落叶的空地,这片空地看似平坦,但落叶下的地面却坑坑洼洼。幸亏是驾驶欧蓝德,否则一般轿车进入这样的空地还真有点玄。摆造型的过程中我们一再移动欧蓝德,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一款车辆的性能,频繁的制动和大角度坡起都很好地考验了欧蓝德的动力性。虽然我们也想验证一下车身后部以“AWD”标明的这个全时四驱系统,但我们所选择的这个空地显然挑战性不足。不过笔者能够感觉到,在某些明显车轮会出现附着力不均的时候,欧蓝德依然能够很平稳地按照我们意图行驶,至于是不是四驱系统介入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SUV VS CUV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没有竞争对手是件可怕的事情。当年两厢的富康就没有竞争对手,结果大家还是钟情三厢轿车。消费者喜欢新概念,但拿真金白银买车的时候,似乎更钟情熟悉的车型。两年前刚上市的时候,欧蓝德没有竞争对手,为此,欧蓝德一度要把自己划入轿车的行列。从市场表现看,欧蓝德的竞争对手还是一些城市SUV,例如东风本田的C-RV、北京现代的途胜等等。目前上市的2006年款欧蓝德共有4款车型可选,价格从17.98万~22.98万元。这基本与竞争对手处于同一个价格区间上,车辆性能上的差异消费者似乎已经很难从中分出仲伯,因此,要取得胜利更多的需要依靠品牌知名度和营销手段。在海外,奔驰已经不再是三菱的大股东,但就欧蓝德这个项目而言,由于利益所系,奔驰与三菱显然保持了默契,国内的欧蓝德依然与国外保持了同步的换代步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要还能有销量,这个合作似乎不会轻易中断。但从品牌推广的角度来说,挂着三菱标志的欧蓝德在北京奔驰家族里多少会显得另类。车是好车,但北京奔驰的盛名究竟会给三菱欧蓝德加分还是减分,最终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其他文献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纯正的越野车型?牧马人肯定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剽悍的外形和超强的越野能力使其成为JEEP放旗下最成功的车型之一。
期刊
9月起,北京现代推出了NF御翔2.0L手动舒适型,也将御翔车系的价格门槛降至了16.58万元  中级车利润丰厚.任何一个有实力的厂家都会竭力争夺而购买中级车的消费者除了注重空间、面子之外,价格、油耗也是考虑重点。因此2.0L的手动挡车型就成了一个不错的“折中点’-从9月起.北京现代用NF御翔2.0L手动舒适型填补了这个”折中点”的空当,同时也将御翔车系纳价格门槛降至了16.58万元
期刊
这款带着尾巴的乐骋看起来并不令人感到陌生,它就是与上市不久的两厢乐骋AVEO同根同源的乐骋三厢轿车。这款车曾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并在全球同步发行。当时多数人认为它会在年底的时候实现国产,可是出人意料的是,2005年我们却在市场上率先见到了两厢版的乐骋。不过在刚刚举行的广州车展上,上海通用就表示:三厢乐骋将在明年的春天上市,届时还会有一个新的名字——LOVA。    之前,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在
期刊
9月19日,马自达品牌迄今在中国生产的最高端车型——Wagon轿车 在北京举行了在京媒体试驾会 会上,一汽马自达向新闻媒体正式公布了Wagon的市场价格——24.68万元 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山田宪昭先生在会上表示:Wagon车型在欧洲深受消费者喜爱 2005年,其销量约占欧洲整个中高级轿车市场销量的40%,是当之无愧的主流车型。
期刊
奇瑞汽车一直将发动机的研发作为自主的重要途径.在A520成功上市后,新的ACTECO系列1.6L发动机也被应用在A5系列车型上.排量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车型档次的下降,反而矗价格的下降令性价比有所提升,此消彼涨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奇瑞A5系列车型的款型,更拉低了入门级的台阶,A516的前景光明是在情理之中的。
期刊
提起福美来,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其前脸上海鸥飞翔的品牌形象,似乎马自达才是它的品牌,即使是“海马”这个缩写,其他表的也是“海南马自达”。不过现在可好了,“海马”就是“海马”,不必再藏着拖若什么进口品牌了。原因很简单,海马现在已经正式解除与马自这的合作关系。将来会以“海马”作为其品牌的标志,再也不会有“海南马自达”的说法了。从现在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又多了一个自主品牌。对于双方为何解除合抵作,当中的细
期刊
虽然笔者一再收到读者朋友的来信,希望我们多用篇幅来测试那些他们买得起的轿车,而这款全球年销量不超过10万辆,售价都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奔驰S级轿车显然不是大多数读者能够买得起和养得起的,否则就不叫“豪华轿车”了。不过,笔者还是希望在这个年末,向读者朋友介绍这款汽车工程领域的最新杰作——梅赛德斯-奔驰全新S级轿车。笔者认为,在过去50多年里,奔驰S级轿车开创性的设计一直是全球汽车设计的风向标,它的
期刊
1998年,雷克萨斯在北美国际车展上推出豪华SUV RX300,这是雷克萨斯首次进入豪华SUV这一领域。RX300一经推出,就在豪华SUV领域占稳了脚跟。2003年,RX300的升级产品RX330在北美推出,全新改款后的RX330,在设计、科技和豪华性上均有了新的突破。如今,2005年款RX300来到中国,它与美国RX330造型、技术如出一辙,只是动力系统采用了排量稍小的3.0 L V6 VVT-
期刊
什么叫做玩车?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车辆舞得团团转应该算是了吧,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以东风悦达起亚的千里马和赛拉图都可以被纳入玩车的行列,原因就在于它们轻巧灵便的操控性能,所以赛拉图的广告片都是以2辆在高速公路上玩耍的车型形象示人。记者曾经试驾过赛拉图,出色的操控性能和轻便的操控力道,使得记者一直在用玩的心态驾驶它,当然这仅限在普通的路面上,一旦上了赛道,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过,随着赛拉图1.
期刊
购车,  就如同一场拉力赛,  决胜,  当然是在终点。   中国有句俗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购车也是如此,选择了某款车,就会为捍卫这款车的优势而不惜大打“口水仗”。实际上,购车就仿佛是选手刚刚开始参与一场拉力赛,在余下的漫漫征途中,消耗多少燃油、花去多少保养成本才是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决胜应当是在终点线。我们认为,考量一款车型是否值得购买,不能仅凭购买时的一次性投入,而需要从其终身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