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与汉语拼音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ɑ、o、e、i、u、ü……这些是什么?恐怕每个同学都知道,并且都会回答:汉语拼音。
  是的,很多人学习语文的第一课便是汉语拼音,但你会不会好奇,汉语拼音是怎么来的?古代人也要学习汉语拼音吗?
  哈哈!古代人当然没有学过汉语拼音,事实上,古时候能进入学堂学习文字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的贫苦百姓不识字。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广教育,孩子们走进了校园,开始学习汉字。可是要学会汉字,首先就要会读,必须有一套教会孩子们拼读汉字的方法。于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特意邀请了一位在拼音和文字改革方面颇有见解的高人,加入制定汉语拼音的项目中来。
  这位高人是什么来头?是文学巨人,或是教育专家?
  答案出乎意料,他在50岁之前一直是一位经济学家,名字叫作周有光。

爱上语言学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1923年,周有光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成了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
  据说在他入学的第一天接到通知,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领取一张卡片,在上面写下他们姓名的罗马字拼写方法。周有光发现,记录档案时,用字母比用汉字更加方便。从此以后,他便对字母产生了兴趣,选修了语言学。
  在大学期间,他还积极参与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什么是拉丁化新文字呢?那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一种方案,这为周有光后来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时,周有光在新华银行任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恢复银行业,周有光被派遣到美国纽约工作。

与爱因斯坦的友谊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有光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成了朋友。当时爱因斯坦日子比较悠闲,很想找一个人来聊聊天,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周有光。
  虽然周有光不太懂愛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也不懂周有光的经济金融,但是两人却就着报纸上的新闻谈得非常开心。爱因斯坦对他说:“一个人到60岁,除去吃饭睡觉工作,还有很多业余时间。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在一门学科上有所建树。”这番话让周有光受益匪浅,于是他决心用业余的时间去研究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学。
  1946年,周有光被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他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非常重视,于是他买了许多书籍,在业余时间便静下心来研究字母。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有光也回到了祖国,在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任教。

半路出道的语言学家


  周有光有很多外国朋友,他常常教这些外国朋友讲中文。为了方便教学,他还特意编写了一本《中文十讲》,用英文来解释中文,还在里面标记了一种速记符号。一天,语言学家罗常培来拜访周有光,无意间翻到了这本厚厚的《中文十讲》,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无数小符号。罗常培十分好奇,得知这些是用来注释中文的符号后,他十分震惊,便将这本《中文十讲》借了回去研究。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有一位半路出道的语言学家,名叫周有光。
  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急需规范语言文字。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了解周有光的一些研究后,邀请他加入了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1955年,周有光来到北京,参与到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中。
  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提议用简单的拉丁字母来为汉语注音,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他仔细研究了中国文字注音的发展历史,结合历史上各种注音方式的优点,最终决定以26个拉丁字母为基础,编写出了我们今天通用的这套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这套汉语拼音方案进入了全国小学的课堂,孩子们从拼音入门,开始了他们的汉语启蒙教育。
其他文献
一走進饭店,一阵鲜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多呼吸了几口。许多人都在有说有笑地唠嗑,我走近一看,发现他们都在掰面饼,但是每个人碗里掰的饼块各不相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人掰得很匀称,有人掰得参差不齐。妈妈说,只有把饼掰得碎小均匀,才能泡出最好的味道。羊肉泡馍里有薄如纸张的羊肉片,有像银条般的粉丝,有红通通的羊血,还有翠绿的香菜和浮在汤上的油花,令人垂涎欲滴。  我们米做的食物有的软糯可口,有的喷香流
期刊
妈妈在做扬州炒饭之前,先准备好丰富的食材,圆滚滚的豌豆、鲜嫩爽口的虾仁、美味的午餐肉、香甜软糯的玉米粒、营养丰富的胡萝卜丁……然后她把鸡蛋打成蛋液,倒入油锅中。炒熟后,再把准备好的配菜倒入鍋中,翻炒几分钟后,放一点生抽继续翻炒。最后,妈妈将煮好的米饭放入锅里,撒上一点盐,再翻炒几分钟后,喷香的扬州炒饭就出锅啦!
期刊
几千年前,我们小麦从中亚地区来到中国,商周时期有人作了一首《麦秀歌》来描写我们—“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这说明自古以来,我们小麦就是中国人最主要的粮食……  哎,你等等!谁告诉你小麦是中国人最主要的粮食?  不然呢?  和你这个“外来客”不同,我们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早在七千多年前,长江流域的先民就开始种植我们水稻了。《诗经·白华》中有一句“滮(biāo)池北流,浸彼稻田”。你看,大家问候彼此
期刊
《七彩语文》的背包客们:  你们好!  我是西汉外交家张骞,公元前139年,我沿河西走廊西出敦煌,后来开辟出一条连接亚欧贸易的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如今,我欲故地重游,又恐物是人非,迷失于荒漠。希望你們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甘 的信息……  收到张骞的来信,我们的大小背包客们纷纷响应,立即热情地寄来他们的信件。
期刊
過桥米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书生要参加科举考试,常常为了读书忘记吃饭。于是他的妻子每天都做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送去给他吃。因为路途遥远,到达书生身边时汤已经凉了,妻子心疼丈夫,就在汤上浇上一层鸡油保温。书生吃了妻子送来的米线,后来考上了举人。从此这碗米线名声大振!据说,妻子每次送米线都要经过一座桥,“过桥米线”的名字由此诞生。  别得意!我们面食家族可不是只有一位面条大哥能顶梁,瞧瞧,
期刊
今天,万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 跳绳。  刚开始跳时,我没有掌握技巧,跳得很高,效率很低。每跳几下,我都累得气喘吁吁。  在一旁计数的爸爸看得好像比我跳得还要吃力。趁着休息时间,他一边认真地给我讲要领,一边拿起绳子,骄傲地说:“看我来示范一次。”  只見爸爸双手甩起绳子,弓着腰,弯着背,肚子上的肥肉在飞扬的衣襟下一颤一颤的,露出了许多道褶皱。他先把绳子绕在手上,让绳子往后划,接着,他做好了起跳
期刊
“好热好热!”夏天到了,天气热得让人受不了。这时候,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当然是身为对抗酷暑超级“武器”的我啦!我是谁  我的全名叫“空气调节设备”,也就是你们口中的空调。  像我这么先进的电器产品其实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1000多年前,波斯(今伊朗)人就发明了一种可以将吹过凉水表面的自然风导入室内,用以降低室内温度的空气调节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空调。  后来,人们改进了这套系统,他们
期刊
如果有人问我,谁最可爱?我会很自豪地说:“我爸爸!”我还会很自豪地说:“包括像我爸爸这样的人,比如王淑芳阿姨,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人,我觉得他们最可爱!”你们一定好奇,我爸爸、王淑芳阿姨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他们最可爱?悄悄告诉你,以前,我可不是这样想的哟。  我好像没有爸爸。他从来没有给我过过生日,没有接送过我上学,更没有陪我看过电影。  那一次,我们班要表演“超人爸爸”节目,他事先说好要
期刊
赵允亮“星档案”  学校、班级  广东省广州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四(3)班  兴趣爱好  阅读、弹钢琴、旅游、玩无人机等。  座右铭  梦想和现实,往往差的就是努力。  爸爸说,我的名字是他翻了很多古籍辞典,最后从《辞源》上找到的;妈妈说,我的名字是她找的。每次说到我的名字,他们都要争吵一次。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名字是谁取的,但是,“允亮”就是“诚信”的意思,他们没有争议。我喜欢阅读,也喜欢写作。虽然
期刊
螺螄粉的卖相很好,晶莹剔透的粉泡在红彤彤的辣油里,黄色的酸笋、翠绿的青菜、黑色的木耳、脆脆的花生……让人垂涎欲滴,它吸引很多来柳州旅游的人驻足品尝。如果你来柳州没有品尝我们的螺蛳粉,那么遗憾地告诉你:“你算是白来柳州了!”  螺蛳粉的做法很独特,先抓一把圆粉放进竹子编的漏勺,放在开水里烫熟,再捞出沥干。把劲道的粉放进大碗里,再淋上用螺蛳和辣椒等多种食材熬成的螺蛳汤。然后再加上酸豆角、酸笋、木耳、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