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废弃空间引起的污染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城市废弃空间的改造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课题。本文通过减量和再用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以及自然式、乡土化、保护性、恢复性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确保城市废弃空间的顺利改造。
关键词:废弃空间改造;可持续景观设计;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废弃空间的改造的重要性
垃圾围城、露天垃圾场污染水源、焚烧垃圾污染城市空气、垃圾污染周边鱼塘等等都是近期的热点话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都是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废弃垃圾堆放场不仅影响着景观,而且污染着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如何对城市废弃生活垃圾堆放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市政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城市的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前期准备
关于垃圾场的景观生态恢复,首先要填埋场封场。在这之后,基地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凡是与人活动相关的景区、景点暂不建设,垃圾填埋山体通过植被回归自然,重新发挥其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脆弱的填埋场生态系统需要植被的涵养,使之较快发挥生态效益,平衡区域生态环境。
在此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垃圾库容的满足及山体塑形。垃圾坡堆山最大的限制是堆体库容。堆体库容要求土方就地平衡。
(2)終场覆土厚度及改良。为了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堆体土壤条件,将终场覆土厚度设计为1.0m。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3)植被重建计划。生态恢复期间,栽植草坪、观赏植被及花灌木,同时考虑以后的群落配置定位,待垃圾完成稳定后,进行色彩的种植设计。
(4)耐性树种的筛选。规划选择乡土树种,对植被生长的速度、植物多样化进行分析,使环境快速形成绿色稳定的生态格局。
三、废弃空间改造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在对废弃垃圾堆放场改造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减量
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不再设立其他建筑项目。减少园区内能源、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植物配植中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可大大节约能源,并且植物能够进行自身繁衍。
2.再用
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利用现有废弃场地内的植被、建筑设计成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将新的环境伦理引入现代都市中。
四、废弃空间改造的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1.自然式
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模拟植物群落和地形起伏的设计方式,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环境之中。在规划设计应力求通过对场地景观重建、塌陷地的生态恢复,营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
乡土化
通过对基地及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生活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根据该园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选取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景观绿化。
3.保护性
垃圾填埋场的山体以及塌陷地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形成了较好的造园和造景基础,禁止"三通一平",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节省经济成本的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
4.恢复性
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五、预期结果
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的不同,会产生以下4种结果:
①恢复到它受干扰以前的状态;
恢复是将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杜伊斯堡公园西部3/5的废弃土地所采取就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策略。
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来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
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
④因适宜条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持受损状态。
六、结语
事实证明,废弃垃圾堆放场改造及景观规划可持续设计,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废弃垃圾堆放场转变为绿色生态公园的方式则将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景观化,并将人、城市、自然融为一体,也表达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同时,这种方式也满足了该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重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废弃空间改造;可持续景观设计;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废弃空间的改造的重要性
垃圾围城、露天垃圾场污染水源、焚烧垃圾污染城市空气、垃圾污染周边鱼塘等等都是近期的热点话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都是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废弃垃圾堆放场不仅影响着景观,而且污染着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如何对城市废弃生活垃圾堆放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市政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城市的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前期准备
关于垃圾场的景观生态恢复,首先要填埋场封场。在这之后,基地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凡是与人活动相关的景区、景点暂不建设,垃圾填埋山体通过植被回归自然,重新发挥其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脆弱的填埋场生态系统需要植被的涵养,使之较快发挥生态效益,平衡区域生态环境。
在此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垃圾库容的满足及山体塑形。垃圾坡堆山最大的限制是堆体库容。堆体库容要求土方就地平衡。
(2)終场覆土厚度及改良。为了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堆体土壤条件,将终场覆土厚度设计为1.0m。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3)植被重建计划。生态恢复期间,栽植草坪、观赏植被及花灌木,同时考虑以后的群落配置定位,待垃圾完成稳定后,进行色彩的种植设计。
(4)耐性树种的筛选。规划选择乡土树种,对植被生长的速度、植物多样化进行分析,使环境快速形成绿色稳定的生态格局。
三、废弃空间改造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在对废弃垃圾堆放场改造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减量
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不再设立其他建筑项目。减少园区内能源、土地、水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植物配植中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可大大节约能源,并且植物能够进行自身繁衍。
2.再用
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利用现有废弃场地内的植被、建筑设计成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将新的环境伦理引入现代都市中。
四、废弃空间改造的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景观生态设计方式:
1.自然式
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模拟植物群落和地形起伏的设计方式,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环境之中。在规划设计应力求通过对场地景观重建、塌陷地的生态恢复,营造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
乡土化
通过对基地及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生活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根据该园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选取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景观绿化。
3.保护性
垃圾填埋场的山体以及塌陷地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形成了较好的造园和造景基础,禁止"三通一平",保护好现有的地形地貌或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节省经济成本的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
4.恢复性
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五、预期结果
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的不同,会产生以下4种结果:
①恢复到它受干扰以前的状态;
恢复是将城市废弃地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杜伊斯堡公园西部3/5的废弃土地所采取就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策略。
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来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
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
④因适宜条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持受损状态。
六、结语
事实证明,废弃垃圾堆放场改造及景观规划可持续设计,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废弃垃圾堆放场转变为绿色生态公园的方式则将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景观化,并将人、城市、自然融为一体,也表达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同时,这种方式也满足了该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重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