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在一座内心的孤岛一个人说话,有时候是对自己说的,有时候是对一个人说的,有时候是对很多人说的。
有时候我说话很短,很慢,就成了一句不成熟的诗。
所以往往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会写诗的。我没办法准确地用一个定义,但好像,“不会”这个词,就是我对诗的感觉。
一种未历经的经历,一种最开始的感受,一种不具体的表达方式。不会,所以所有的表达就简单了起来。我延续了儿时自由自在说话的冲动,从某种程度上,这种碎片化的冲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成了我的诗。我只是在说话,假装自己没有长大,像小时候那样。
长大了,成了这一代里的一个年轻人,念书,看李沧东的《诗》:两条线,一个患有老年痴呆却对生活充满无限美好向往的老人,一个犯了罪的小孩。电影里每一个画面都充满着现实生活的压抑,生活的不堪与内心的倦意让我们失去了与生俱来的诗意,但同时,不可否认,落地的杏子之上,也是漫漫耀耀的阳光。
电影里,人生如同一首解构了的诗歌。同时我忽然意识到,生活里,很多诗是很难用逻辑分析的,更多的是那种不可控的压抑感,一种初经历的感觉,一点点去理解,然后一点点漫延意识。而在同一首诗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首诗的模样。
“我祝福你,在蹚过漆黑的河水之前,用尽我灵魂最后的力气。我开始做梦,梦到某个明媚的早晨,被阳光照醒的眼,能见到你在身旁。”
恍惚之中,像长大了的自己,忽然听到了小时候自己身体里,那颗小小心脏传出的跳动声音。怦,怦,怦。诗,干净如一条河流,就像电影里所发生的一样,我选择以写表达,成为生活里一种偶然但到最后必然的发生。如果认真地探究诗歌对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没什么意义,它只是从一种不稳定的情绪变成了没有被忘记的小时候说话的一种语气。
这种语气,带着一个普通年轻人对生活一些普通的想法,有情绪,真实的,一些纯粹的东西。随着这个年轻人慢慢长大,变老。也许表达会一直不成熟,但必然,会像过去所有其他年轻人一样,变化中,在留下生命本身就珍贵的同时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我在一座沉寂的孤岛写着所有关于自己生活的东西。这是一座属于我自己的岛屿,在一片无垠的汪洋,很小很小。较之天空,只是一只飞鸟,较之大地,只是一粒尘埃。而较之无垠的汪洋,只是一座被淹没的岛,露出小小的一角,不斷去呼吸,去感受这座岛所存在的意义。
我也曾有幸去过其他人的岛屿,若能记得的:谷川俊太郎,佩索阿,艾略特,木心,北岛,顾城……但我到底是个不善选择的人,目前好像未曾长久停留在其中哪座岛屿并视为此生挚爱,只是在不断理解感受这些也曾是年轻人的生命旅程。
或老去,或者,岛屿的主人已不在。但岛屿仍在,亿万年光影变幻里,耀眼群星之下,这些岛屿,木影青盛,少年辛香。
有对前辈的敬仰,也有对自己延续下来的感觉的尊重。生活的经验与体悟的沉淀让我不断去观察,去思考一些不同年纪时候的问题。
小时候,我的表达是自由的。我忘记最开始写诗是什么时候了,我当然是不会的。想法很多,总是有很多问题。拿着一个小本子,画画写写,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之中。
慢慢地,我开始被大人鼓励说出一些只属于小孩子的奇怪想法,像一本活体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太阳没有影子,为什么云会消失,为什么树会倒下……所有的一切,我都以短短的句子,不成形的诗做了一个只属于小孩的回答。因为所有的影子是太阳的孩子,因为云朵熟透了会被吃掉了,因为伐木工人对大自然说了谎话,种种。
一个孩子,在岛屿慢慢种着属于自己的玫瑰,在不断去感受季节变化里自然的不同。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站在那里,风吹来的方向,藤蔓在慢慢生长,小孩在慢慢长大。
而长大后的变化,大概就是相比于小时候更为自由宽泛的表达。一个年轻人年轻的故事,少了一些幼稚,更多了一些思考。当儿时很多的困惑都有了现实的答案,我开始试图去寻找一种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这种平衡,关于我所熟悉的生活。我试图去寻找一种方式填补现实与岛屿之间割裂开的沟壑。生活没有那么好。学习的压力,未来想做的事情的不确定,情感的复杂性。很多想坚持的事情不是一定都可以坚持下去的,很多想留住的人也不是一定都可以留得住的。而我所站的地方,只是一座很小很小的孤岛,目光所能到达的地方,也不过只是数寸时间。年少时种种关于美好的想法,其实是架空于残忍现实之上的。
所以愈长大,我愈发现,其实日子是没有答案的,在客观的条件里,只是人在主观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主观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写是我所站立的岛屿,而诗是一种答题的方式,生命,是不断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而学习的过程。
这一个过程,零散地分布在我幼稚的表达里。人是从小长到大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承载无数次相遇与告别才会得到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的体悟,我们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让这座岛屿长出那么一点点跟往常不一样的生机。但这个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不会”到慢慢熟悉过程的无意义也许已经超过了诗歌意义本身。
而我在这座沉默的孤岛,不断寻找平衡,不断地寻找自己,找到自己人生最想要的那一首诗。
作者简介
言一,一个文字者。言本于心,从一而终。写,是现在在做的,也是未来想要坚持的。在不断打破他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在《中学生百科》发表了《装作自己只是一棵树》《云朵熟了》《我把冬天留在了这里》《蓝色的镜子》等作品。
有时候我说话很短,很慢,就成了一句不成熟的诗。
所以往往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个会写诗的。我没办法准确地用一个定义,但好像,“不会”这个词,就是我对诗的感觉。
一种未历经的经历,一种最开始的感受,一种不具体的表达方式。不会,所以所有的表达就简单了起来。我延续了儿时自由自在说话的冲动,从某种程度上,这种碎片化的冲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成了我的诗。我只是在说话,假装自己没有长大,像小时候那样。
长大了,成了这一代里的一个年轻人,念书,看李沧东的《诗》:两条线,一个患有老年痴呆却对生活充满无限美好向往的老人,一个犯了罪的小孩。电影里每一个画面都充满着现实生活的压抑,生活的不堪与内心的倦意让我们失去了与生俱来的诗意,但同时,不可否认,落地的杏子之上,也是漫漫耀耀的阳光。
电影里,人生如同一首解构了的诗歌。同时我忽然意识到,生活里,很多诗是很难用逻辑分析的,更多的是那种不可控的压抑感,一种初经历的感觉,一点点去理解,然后一点点漫延意识。而在同一首诗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首诗的模样。
“我祝福你,在蹚过漆黑的河水之前,用尽我灵魂最后的力气。我开始做梦,梦到某个明媚的早晨,被阳光照醒的眼,能见到你在身旁。”
恍惚之中,像长大了的自己,忽然听到了小时候自己身体里,那颗小小心脏传出的跳动声音。怦,怦,怦。诗,干净如一条河流,就像电影里所发生的一样,我选择以写表达,成为生活里一种偶然但到最后必然的发生。如果认真地探究诗歌对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没什么意义,它只是从一种不稳定的情绪变成了没有被忘记的小时候说话的一种语气。
这种语气,带着一个普通年轻人对生活一些普通的想法,有情绪,真实的,一些纯粹的东西。随着这个年轻人慢慢长大,变老。也许表达会一直不成熟,但必然,会像过去所有其他年轻人一样,变化中,在留下生命本身就珍贵的同时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我在一座沉寂的孤岛写着所有关于自己生活的东西。这是一座属于我自己的岛屿,在一片无垠的汪洋,很小很小。较之天空,只是一只飞鸟,较之大地,只是一粒尘埃。而较之无垠的汪洋,只是一座被淹没的岛,露出小小的一角,不斷去呼吸,去感受这座岛所存在的意义。
我也曾有幸去过其他人的岛屿,若能记得的:谷川俊太郎,佩索阿,艾略特,木心,北岛,顾城……但我到底是个不善选择的人,目前好像未曾长久停留在其中哪座岛屿并视为此生挚爱,只是在不断理解感受这些也曾是年轻人的生命旅程。
或老去,或者,岛屿的主人已不在。但岛屿仍在,亿万年光影变幻里,耀眼群星之下,这些岛屿,木影青盛,少年辛香。
有对前辈的敬仰,也有对自己延续下来的感觉的尊重。生活的经验与体悟的沉淀让我不断去观察,去思考一些不同年纪时候的问题。
小时候,我的表达是自由的。我忘记最开始写诗是什么时候了,我当然是不会的。想法很多,总是有很多问题。拿着一个小本子,画画写写,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之中。
慢慢地,我开始被大人鼓励说出一些只属于小孩子的奇怪想法,像一本活体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太阳没有影子,为什么云会消失,为什么树会倒下……所有的一切,我都以短短的句子,不成形的诗做了一个只属于小孩的回答。因为所有的影子是太阳的孩子,因为云朵熟透了会被吃掉了,因为伐木工人对大自然说了谎话,种种。
一个孩子,在岛屿慢慢种着属于自己的玫瑰,在不断去感受季节变化里自然的不同。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站在那里,风吹来的方向,藤蔓在慢慢生长,小孩在慢慢长大。
而长大后的变化,大概就是相比于小时候更为自由宽泛的表达。一个年轻人年轻的故事,少了一些幼稚,更多了一些思考。当儿时很多的困惑都有了现实的答案,我开始试图去寻找一种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这种平衡,关于我所熟悉的生活。我试图去寻找一种方式填补现实与岛屿之间割裂开的沟壑。生活没有那么好。学习的压力,未来想做的事情的不确定,情感的复杂性。很多想坚持的事情不是一定都可以坚持下去的,很多想留住的人也不是一定都可以留得住的。而我所站的地方,只是一座很小很小的孤岛,目光所能到达的地方,也不过只是数寸时间。年少时种种关于美好的想法,其实是架空于残忍现实之上的。
所以愈长大,我愈发现,其实日子是没有答案的,在客观的条件里,只是人在主观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主观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写是我所站立的岛屿,而诗是一种答题的方式,生命,是不断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而学习的过程。
这一个过程,零散地分布在我幼稚的表达里。人是从小长到大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承载无数次相遇与告别才会得到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的体悟,我们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让这座岛屿长出那么一点点跟往常不一样的生机。但这个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不会”到慢慢熟悉过程的无意义也许已经超过了诗歌意义本身。
而我在这座沉默的孤岛,不断寻找平衡,不断地寻找自己,找到自己人生最想要的那一首诗。
作者简介
言一,一个文字者。言本于心,从一而终。写,是现在在做的,也是未来想要坚持的。在不断打破他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在《中学生百科》发表了《装作自己只是一棵树》《云朵熟了》《我把冬天留在了这里》《蓝色的镜子》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