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必要性、张家口学院30年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反思基础上,形成了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及考核标准。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作为师范院校,我院对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相当重视,30多年来,学院一直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如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力促进了师资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现学术性的要求和高等学校扩招等政策的影响,许多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师范类院校也随着扩招的脚步开始招收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导致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缺失,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到位的尖锐批评,我校教师教育类人才培养同样也受到学校的走向和扩招的影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和出现反复的状况。
一、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必要性
1、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
一项关于师范毕业生新教师的调查显示,师范毕业生新教师对当前教师教育提出的建议中, "应加强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课程,如书写、语言表达、班主任管理、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科研、社交能力、新课改辅导等"成为重要建议;这些毕业生的建议可以说明几乎都是技能方面的要求。我们邀请我校毕业生执教学校的领导座谈,了解毕业生就职后的工作情况,获得如下主要反馈意见:新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差,基本是上班近一年才能基本胜任教学,这一年基本是学校在对新教师采取职业技能培养,如体现书写能力的"三字一画"功夫很差;新教师的表达能力、肢体语言等都有所下降,缺乏责任感,缺乏沟通能力;新教师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差,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备课很粗糙,过分依赖资源(如PPT课件等),缺乏自己的思想;知识面窄,读书少。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于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才能使师范生尽早度过成为教师的适应期,才能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失误,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范毕业生。
二、我校30年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反思
我校从建校之初发展到现在成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一直占学校总专业和学生数总量的比例较大,一直占1/3-1/2的比重,我校一直将提高学生就业入岗的竞争力和入岗后的适应力作为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和落实。
学校在1978年建校之初的一个阶段主要是面向成人一线教师在职脱产进修而设立的,当时由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已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了理论课程的开设,尤其是学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针对师范专业特点开设的了师范教育特有的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偏重于理论课程,对于学生教师技能实践体系的培养基本没有过多的加强。
20世纪80年代,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所招收全日制学生以中师学历提高班为主,这些学生一般都未曾参加工作,普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而且他们在中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课堂教学时间训练也不够,教育实习时间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曾有教育实习实践的体会。学校根据生源变化的特点,适时的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教师教育的理论课时所占比重明显减少。例如对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要求任课教师精讲教材教法理论内容,将原教学计划规定课时压缩三分之一,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训练,包括对学生备课、书写教案、课堂试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训练;明确提出每名学生试讲不少于一课时,分两次试讲完成,以便学生第二次试讲时纠正改进第一次试讲的缺点与不足,同时注重强调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从此项具体的课程安排中可以看到,我校开始意识到学生教师技能体系的培养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作用。
2000年之后,随着我院第一届独立招生的全日制高等师范专科生的入校和高校扩招的开始,学校开始大量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师范特色课程。学校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班主任工作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增强对学生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培养,重视对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教育与培养。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还开设了口语表达艺术、三笔字基础等实践课程,突出了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明确提出教育实践的概念,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专业实习及与教育岗位相联系的社会实践等内容,喊出了"讲好第一句话,写好第一个字,上好第一节课,带好第一个班"的口号。此时,我校关于师范教育学生技能体系的培养已基本形成。
2004年,随着学院的发展,新组建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原有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我校也与其他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作为一所综合性院校承办教师教育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能综合利用学校的学科交叉优势,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师范"二字,通过跨学科的系统学习,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综合院校在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师范学院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提升",另一方面又忽略了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训练,使得学生在"师范性"上明显劣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生的技能素养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校提出了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设置是相对比较合理的,问题是实际运行中发现真正教育实践类课程较少,所占课时比重偏低,例如三笔字、教师口语、教师教学技能训练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学生只有较少的实践机会,又如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却几乎没有安排实践课。我校原来是比较注重学科专业课程的开设,学科专业课在三年的学习中比重较大,这样一种课程形式就增加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又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实践"模式初衷是充分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本身很少去中小学或幼儿园实践,缺乏经验,加上技能师资也不足。此外,高校教师更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理论+实践"的模式,一部分教师感觉不知如何开展,学生没有得到实际的训练,不能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学科教学技能课程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012年,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又一次修订过程中,学校对师范教学学生提出了三个原则:坚持全程培养与分段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与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全程培养要求体现了技能养成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学生不仅需要对各项技能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来认知技能、体会技能、改善技能和内化技能。分段培养是指根据各种技能间、各项技能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将各种技能形成一种递进次序,以学年为单位具体分解到每一学年进行实施,使得技能培养课程相接、训练环节相扣,构成一个完整过程,例如穿插在每个学年的岗位认知、岗位体验、岗位见习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学校有目标地加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在教师悉心教导的前提下,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不断重复的实践去体验技能,深化技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或环节,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改进的统一整体,例如课件制作基础、教师礼仪等课程的开设。专业技能培养应当渗透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在专业课程范围内,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特点,有目的地灵活运用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进行问题观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表达、分析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稳定、富有个性的专业技能,例如班主任工作艺术、心理健康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学校致力于在此三原则的要求下,通过课程的开设和具体实施,进而形成我校符合实际岗位需要、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学生技能培养体系。
回顾我校30年来教师技能训练的实践来看,技能训练安排因时因地安排,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灵活性,同时也可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出现过压缩、消减等情况,目前又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课程设置门数多,划分细,课程学时比例有所上升。
2012年专科生培养方案技能课程一览表(附后)
三、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形成
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形成途径有外出考察、问卷调查、访谈、设计方案、规划建设等方式。
1、外出考察:为了提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建设的设计理念,学校派出由七人组成的考察组赴湖北省、江苏省两省的具有代表性的师范院校考察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运行和建设情况,带回了大量的现场感悟和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我校开展张家口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暑期培训,我们现场发放了问卷,调查了他们对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见和想法,收回问卷后统计分析。
3、校长访谈:通过对出席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的部分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当前教师职业技能应该怎样构成,他们学校教师职业技能的优缺点,整理后参考。
4、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结合建筑特征,进过6轮设计论证,最后汇报给学校党委会,最终形成了建设方案和实验室组成。
四、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组成
学校投资近300万经过6个月建设和试运行,形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建设微格实验室,包括自主微格,包括中微格室、大微格室(即教学观摩室与精品课程录制室)、主控室 (含教学资源编辑室),书法训练室,教师礼仪与形体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学术报告厅、名师工作室和复式教学训练室、课例研讨室与专家教学研讨室、课件制作训练室、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室、班主任技能训练、科学探究室、第二课堂训练室、体能训练室、音乐与舞蹈训练室,成为河北省独一无二的教师技能训练中心。
五、张家口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考核标准
有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训练中心,落实训练就要制定训练和考核标准,一切就绪才可以真正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经过今年来的建设,学校范生技能训练考核已经形成完善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训练的内容形成不同的考核组织、考核标准、考核规则、考核方式、证书管理等考核体系。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2-),男,河北赤城人,张家口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作为师范院校,我院对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相当重视,30多年来,学院一直依据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如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力促进了师资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现学术性的要求和高等学校扩招等政策的影响,许多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师范类院校也随着扩招的脚步开始招收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导致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缺失,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到位的尖锐批评,我校教师教育类人才培养同样也受到学校的走向和扩招的影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和出现反复的状况。
一、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必要性
1、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
一项关于师范毕业生新教师的调查显示,师范毕业生新教师对当前教师教育提出的建议中, "应加强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课程,如书写、语言表达、班主任管理、儿童心理辅导、教育科研、社交能力、新课改辅导等"成为重要建议;这些毕业生的建议可以说明几乎都是技能方面的要求。我们邀请我校毕业生执教学校的领导座谈,了解毕业生就职后的工作情况,获得如下主要反馈意见:新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差,基本是上班近一年才能基本胜任教学,这一年基本是学校在对新教师采取职业技能培养,如体现书写能力的"三字一画"功夫很差;新教师的表达能力、肢体语言等都有所下降,缺乏责任感,缺乏沟通能力;新教师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差,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备课很粗糙,过分依赖资源(如PPT课件等),缺乏自己的思想;知识面窄,读书少。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于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才能使师范生尽早度过成为教师的适应期,才能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失误,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范毕业生。
二、我校30年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反思
我校从建校之初发展到现在成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一直占学校总专业和学生数总量的比例较大,一直占1/3-1/2的比重,我校一直将提高学生就业入岗的竞争力和入岗后的适应力作为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和落实。
学校在1978年建校之初的一个阶段主要是面向成人一线教师在职脱产进修而设立的,当时由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已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各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了理论课程的开设,尤其是学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针对师范专业特点开设的了师范教育特有的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偏重于理论课程,对于学生教师技能实践体系的培养基本没有过多的加强。
20世纪80年代,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所招收全日制学生以中师学历提高班为主,这些学生一般都未曾参加工作,普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而且他们在中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课堂教学时间训练也不够,教育实习时间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曾有教育实习实践的体会。学校根据生源变化的特点,适时的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教师教育的理论课时所占比重明显减少。例如对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要求任课教师精讲教材教法理论内容,将原教学计划规定课时压缩三分之一,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训练,包括对学生备课、书写教案、课堂试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训练;明确提出每名学生试讲不少于一课时,分两次试讲完成,以便学生第二次试讲时纠正改进第一次试讲的缺点与不足,同时注重强调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从此项具体的课程安排中可以看到,我校开始意识到学生教师技能体系的培养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作用。
2000年之后,随着我院第一届独立招生的全日制高等师范专科生的入校和高校扩招的开始,学校开始大量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师范特色课程。学校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班主任工作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增强对学生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培养,重视对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教育与培养。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还开设了口语表达艺术、三笔字基础等实践课程,突出了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明确提出教育实践的概念,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专业实习及与教育岗位相联系的社会实践等内容,喊出了"讲好第一句话,写好第一个字,上好第一节课,带好第一个班"的口号。此时,我校关于师范教育学生技能体系的培养已基本形成。
2004年,随着学院的发展,新组建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原有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我校也与其他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作为一所综合性院校承办教师教育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能综合利用学校的学科交叉优势,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师范"二字,通过跨学科的系统学习,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综合院校在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师范学院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提升",另一方面又忽略了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训练,使得学生在"师范性"上明显劣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生的技能素养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校提出了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设置是相对比较合理的,问题是实际运行中发现真正教育实践类课程较少,所占课时比重偏低,例如三笔字、教师口语、教师教学技能训练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学生只有较少的实践机会,又如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却几乎没有安排实践课。我校原来是比较注重学科专业课程的开设,学科专业课在三年的学习中比重较大,这样一种课程形式就增加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又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实践"模式初衷是充分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本身很少去中小学或幼儿园实践,缺乏经验,加上技能师资也不足。此外,高校教师更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理论+实践"的模式,一部分教师感觉不知如何开展,学生没有得到实际的训练,不能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学科教学技能课程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012年,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又一次修订过程中,学校对师范教学学生提出了三个原则:坚持全程培养与分段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与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全程培养要求体现了技能养成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学生不仅需要对各项技能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来认知技能、体会技能、改善技能和内化技能。分段培养是指根据各种技能间、各项技能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将各种技能形成一种递进次序,以学年为单位具体分解到每一学年进行实施,使得技能培养课程相接、训练环节相扣,构成一个完整过程,例如穿插在每个学年的岗位认知、岗位体验、岗位见习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学校有目标地加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在教师悉心教导的前提下,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不断重复的实践去体验技能,深化技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或环节,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改进的统一整体,例如课件制作基础、教师礼仪等课程的开设。专业技能培养应当渗透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在专业课程范围内,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特点,有目的地灵活运用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进行问题观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表达、分析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稳定、富有个性的专业技能,例如班主任工作艺术、心理健康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学校致力于在此三原则的要求下,通过课程的开设和具体实施,进而形成我校符合实际岗位需要、独具特色的师范教育学生技能培养体系。
回顾我校30年来教师技能训练的实践来看,技能训练安排因时因地安排,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灵活性,同时也可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出现过压缩、消减等情况,目前又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课程设置门数多,划分细,课程学时比例有所上升。
2012年专科生培养方案技能课程一览表(附后)
三、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形成
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形成途径有外出考察、问卷调查、访谈、设计方案、规划建设等方式。
1、外出考察:为了提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建设的设计理念,学校派出由七人组成的考察组赴湖北省、江苏省两省的具有代表性的师范院校考察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运行和建设情况,带回了大量的现场感悟和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我校开展张家口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暑期培训,我们现场发放了问卷,调查了他们对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见和想法,收回问卷后统计分析。
3、校长访谈:通过对出席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的部分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当前教师职业技能应该怎样构成,他们学校教师职业技能的优缺点,整理后参考。
4、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结合建筑特征,进过6轮设计论证,最后汇报给学校党委会,最终形成了建设方案和实验室组成。
四、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组成
学校投资近300万经过6个月建设和试运行,形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建设微格实验室,包括自主微格,包括中微格室、大微格室(即教学观摩室与精品课程录制室)、主控室 (含教学资源编辑室),书法训练室,教师礼仪与形体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学术报告厅、名师工作室和复式教学训练室、课例研讨室与专家教学研讨室、课件制作训练室、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室、班主任技能训练、科学探究室、第二课堂训练室、体能训练室、音乐与舞蹈训练室,成为河北省独一无二的教师技能训练中心。
五、张家口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考核标准
有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训练中心,落实训练就要制定训练和考核标准,一切就绪才可以真正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经过今年来的建设,学校范生技能训练考核已经形成完善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训练的内容形成不同的考核组织、考核标准、考核规则、考核方式、证书管理等考核体系。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2-),男,河北赤城人,张家口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