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结合教材巧妙地设计情境、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心的“真”“ 善” “美”,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仅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作浅近的探讨。
一、提取恰当的问题追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
《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的特点,即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求真求实的本质。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不断进行求真求实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科学态度将会不断得到加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教《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时,我就一开始做个演示实验,把浓盐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就有白花花的盐出来了,还四处乱溅。“同学们,这是怎么啦?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故作大惊小怪地发问。当学生回答说“老师,这肯定是盐,我知道”时就紧接着提问:“你怎么知道是食盐呢?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物体是不是盐,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来把这种物体仔细观察,再和它类似的食盐比较一下,有的学生说我们尝尝看,有的学生说把它放入水中看看能不能溶解于水。学生说的“可能是盐”这个结论,是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研究之后的结论,真正符合逻辑推理之后得到的结论。这样的课就体现了我们科学课对科学本质的追求,从而造就求真求实的精神。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敢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的爱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漠视对生命的热爱。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非常巧妙地蕴含着这些人文素养。
在教学《植物》、《动物》单元中渗透了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可贵的,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但要珍惜自己的,也要珍惜他人的,包括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灵,它们也同样是有生命的。在教《寻访小动物》时,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为了研究动物的一些特性,常想出各种方法来观察:为了找蚂蚁会把它们的巢翻个底朝天,还会把它们放入水中看看是否会游泳,还会敲碎蜗牛的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去把蚯蚓切成两段看能否再生……从中发现他们探究的热情是那么高,我们不能随意禁止他们的举动,扼杀他们的探究欲望,而是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学生先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可以去伤害它们,随便破坏它们的“家”。其实,小学生天生就有一颗爱心、善心,经我们的指引、教育,他们会懂得动植物的生命和他们自己的一样珍贵,会时刻捧着爱心好好呵护它们的。
三、创设适合的组织环境,培育学生为人处事的美德
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认知活动,更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充满灵性与活力,具有独特的情感和智慧。需要我们创设适合学生人文素养养育的组织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教育目的。有教育家说过:“小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孩子中最优秀的孩子。” 所以创设合作式学习的组织环境,进行合作学习,掌握合作的初步技巧,懂得与别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就很重要。
在科学探究中,许多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制作、测量、记录才能达到亲历探究过程的效果。而亲历的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内化人文精神的基本过程。但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到万般宠爱,娇纵任性自私,做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只注重个人的得失,造成了自我意识强而集体意识薄弱的现象。例如在教《设计一个保温杯》时通过自由组合,共同协商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式探究,来比比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最保温。这样缩小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能相互学习知识、技能。在交流学习成果时,允许个人作展示,同时又鼓励小组合作汇报;在表扬个别表现出色的学生之余,注重表扬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不仅为个体提供舞台,也渗透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团体的一分子,能够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所得成果的快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这样的优化组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课堂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协同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增强了责任感,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就要每时每刻都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方法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发展人的本质,深化人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能够做好人,读好书。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 江苏】
一、提取恰当的问题追问,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
《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的特点,即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求真求实的本质。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不断进行求真求实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科学态度将会不断得到加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教《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时,我就一开始做个演示实验,把浓盐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就有白花花的盐出来了,还四处乱溅。“同学们,这是怎么啦?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我故作大惊小怪地发问。当学生回答说“老师,这肯定是盐,我知道”时就紧接着提问:“你怎么知道是食盐呢?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物体是不是盐,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来把这种物体仔细观察,再和它类似的食盐比较一下,有的学生说我们尝尝看,有的学生说把它放入水中看看能不能溶解于水。学生说的“可能是盐”这个结论,是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研究之后的结论,真正符合逻辑推理之后得到的结论。这样的课就体现了我们科学课对科学本质的追求,从而造就求真求实的精神。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敢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的爱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漠视对生命的热爱。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非常巧妙地蕴含着这些人文素养。
在教学《植物》、《动物》单元中渗透了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可贵的,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但要珍惜自己的,也要珍惜他人的,包括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灵,它们也同样是有生命的。在教《寻访小动物》时,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为了研究动物的一些特性,常想出各种方法来观察:为了找蚂蚁会把它们的巢翻个底朝天,还会把它们放入水中看看是否会游泳,还会敲碎蜗牛的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去把蚯蚓切成两段看能否再生……从中发现他们探究的热情是那么高,我们不能随意禁止他们的举动,扼杀他们的探究欲望,而是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学生先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可以去伤害它们,随便破坏它们的“家”。其实,小学生天生就有一颗爱心、善心,经我们的指引、教育,他们会懂得动植物的生命和他们自己的一样珍贵,会时刻捧着爱心好好呵护它们的。
三、创设适合的组织环境,培育学生为人处事的美德
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认知活动,更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充满灵性与活力,具有独特的情感和智慧。需要我们创设适合学生人文素养养育的组织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教育目的。有教育家说过:“小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孩子中最优秀的孩子。” 所以创设合作式学习的组织环境,进行合作学习,掌握合作的初步技巧,懂得与别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就很重要。
在科学探究中,许多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制作、测量、记录才能达到亲历探究过程的效果。而亲历的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内化人文精神的基本过程。但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到万般宠爱,娇纵任性自私,做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只注重个人的得失,造成了自我意识强而集体意识薄弱的现象。例如在教《设计一个保温杯》时通过自由组合,共同协商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式探究,来比比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最保温。这样缩小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促使他们能相互学习知识、技能。在交流学习成果时,允许个人作展示,同时又鼓励小组合作汇报;在表扬个别表现出色的学生之余,注重表扬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不仅为个体提供舞台,也渗透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团体的一分子,能够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所得成果的快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这样的优化组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课堂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协同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增强了责任感,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就要每时每刻都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方法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发展人的本质,深化人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能够做好人,读好书。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