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守长江源头6年 搬走高原垃圾60万件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年过去了,绿色江河从三江源带走垃圾60万件。30岁的刘洋和刘希丹,从恋爱走向婚姻已两年。刘洋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垃圾还有很多,夫妻俩会一直守护下去。
  刘洋还记得2012年和刘希丹第一次作为志愿者,来到海拔4540米的“红房子”时,让自己感到惊愕的两个画面:很美的美景,很多的垃圾。
  “红房子”,大家对中国第一座长江源头环境保护站—一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的称呼,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与青藏公路交叉处,是由民间公益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牵头修建的藏式红色建筑。那一年,他们刚刚恋爱,“红房子”刚刚完工。
  高原工业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游客的渐多,大量垃圾也随之出现。1995年成立的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从2012年开始,向外搬运处理垃圾。6年过去了,绿色江河从三江源带走垃圾60万件。30岁的刘洋和刘希丹,从恋爱走向婚姻已两年。刘洋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垃圾还有很多,夫妻俩会一直守护下去。
  大量一次性塑料饭盒、矿泉水瓶、销制易拉罐等不可降解的垃圾,随着青藏铁路、城镇化发展,涌入生态本就极为脆弱的长江源。尤其是“红房子”所在的唐古拉山镇,当时成了万里长江的第一污染源。长江源区面积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垃圾很难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为此,绿色江河从2012年、2013年开始发起“垃圾换食品”“带走一袋垃圾”等环保项目。“就是鼓励牧民将分散在牧区的垃圾,带到保护站交换相应数景的生活物品。保护站志愿者们分类打包,再动员来此参观的自驾游客带走一袋垃圾,将垃圾送到格尔木的绿色驿站统一回收。”刘洋的妻子、曾于2014年担任保护站管理员的刘希丹说,“项目推广至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牧民开始参与。从拉萨到格尔木的游客,70%以上都愿意参加。”
  2017年,由绿色江河和青海省政府合作共建的“青藏绿色驿站”垃圾回收站项目也正式启动,既能回收垃圾,又能兼顾货车司机、游客短暂休息和环保宣传。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在格尔木到唐古拉山镇420公里的青藏公路路段上建立并运转6个站点。刘洋说,6年来,通过“垃圾换食品”项目,绿色江河从三江源带走塑料瓶、金属罐、废旧电池等垃圾60万件。
  来自甘肃的刘洋和刘希丹,是绿色江河全职工作人员里为数不多的夫妻档。青藏高原卒气稀薄、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一日四季。外地人来此生活一段时间,常会出现皮肤干、鼻孔出血的现象。刘希丹时间最长的一次在保护站连续待了五个月。高原天气易变,不能多洗澡,很容易感冒。一旦感冒,需很久才能痊愈,甚至还会发展成肺水肿。水要过滤,否则喝了会胀气;碰上停电,志愿者挤在厨房“抱团取暖”;晚上睡觉时也只能套睡袋,多盖几床被子。“每天七点钟起床,晚上卜一点之后才能休息,从睁眼到闭眼都是工作。”刘希丹说。
  绿色驿站的志愿者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捡拾青藏线两边的垃圾。每天工作人员都会组织志愿者徒步四五公里,或开车十几公里,捡拾路边的垃圾。一个驿站每个月大概能夠捡拾到矿泉水瓶6000个,红牛罐和铝管5000个。刘希丹担心,这种情况会渐渐积重难返,而这个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掉的。所以,他们要扎根在长江源,依靠这种方式来慢慢解决。
  邢大军据《西海都市报》整理
其他文献
前文我们说到钱谦益想给冒襄与小宛创造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于是就给董鸨儿使了个眼色,说:“这里地儿太小了,我看我们两个还是到楼下去喝茶吧。”董鸨儿会意,立刻笑道:“好,好,我们去楼下,就把这里让给他们两个年轻人吧。”随后,钱谦益和董鸨儿两个便离开了小宛的房间。  他们走后,冒襄先将小宛扶到一张椅子上坐下,然后,便怔旺地看着她,越看越觉得她美,虽说她脸上挂着一副病容,但那病容非但未使其减色,反而更加叫
期刊
许多事总是得不到才美,才珍惜。俗话说想得美。越想越美,其实可能满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篇文章触发的念头,恍然觉得一念一世界了。  我们得到的,大多不懂珍惜。譬如唾手可得的亲情,友情,乃至爱情。又譬如我们曾经的健康,袒露的真诚,内心的阳光和自由。  人届知天命,始知我们还是那个不曾长大的孤独的孩子,我们还在用力地寻找童年时的某一个想得美的念头。  几十年不曾谋面的发小,随随便便就见到了,又几乎不约而同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发小儿。就是所谓“放屁崩坑,撒尿和泥”一起长大的朋友。  写下这一行字,自己都觉得奢侈:朋友就不错了,还要从小一起长大。我们动用“发小儿”一词,往往是长大回望之时,标签儿界定一位或自己想起或他人提及的朋友:“那是我的发小儿!”没见哪位世事懵懂的小朋友,一边玩耍一边喊:“这是我发小儿!”  所以,“发小儿”这词儿,复杂。因为附加了岁月、情感甚至希望。本期四位作者,一位多年后“随随便便”
期刊
10月10日,2018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秋季)特别活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剧发布会于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电视剧诞生六十周年,一大批影视作品多视角、多纬度、多层次地展现着四十年来的社会变迁。本次新剧发布会上,十部展现改革成果的新剧集中亮相,致敬灿烂昨天,展望美好未来,以多元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辉煌成果。此外,另有
期刊
这次采访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大师”。虽然,所谓“年轻”,也是51岁了;但在“大师”中,确属年轻系。  用他取得的成绩去对应他人生时间轴,会发现:  “行差踏错”,基本不属于他的人生范畴。步步惊心,步步经心,但就是没有彷徨、徘徊、歧途……或者准确说时日短到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这个概括,寡言的张铁成,认真想想,也乐了:“是挺顺的,我很感恩。”  世事如万花筒,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了一种呈现,那一定是
期刊
老梁是我的发小儿,记得当年一起同窗时,家住在郊区的他,每天上学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他家种菜和水稻,日常开销及他的学费全倚赖卖菜的钱,每天中午带的午饭也出自自家的水田。每年农忙时节,他都要请几天假或旷课回家帮工,面对落下的功课,面对老师的责难,他只是一脸惭愧的苦笑。由于风吹日晒,肤色黝黑的他,牙显得很白。  从小学一路到了高中,我与老梁都是同学。高中毕业那年,在《等到明年的这一天》的歌声里,同学
期刊
唐代,是中国诗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代随便拉出一个读书人来,几乎都能分分钟给你做出一首诗来。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仍能以大诗人相标榜的人,没有逆天的诗才,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又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唐代被称为是大诗人?  古有诗仙、诗圣、诗佛、诗魔、诗豪、诗鬼、诗狂、诗囚、诗奴、七绝圣手、五言长城….-之说。那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就是这个诗鬼的故事。  诗鬼者谁?李贺是也。  家世、童年  李贺
期刊
由万达影视传媒、北京爱奇艺科技、大前门(北京)文化等单位联合出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业励志大戏《正阳门下小女人》于10月16日起,正式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与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每晚7:30两集连播,爱奇艺、腾讯视频每日24:00同步卫视播出。该剧由刘家成执导,王之理编剧,郝金明担任总制片人,蒋雯丽、倪大红、田海蓉、乔大韦领衔主演,李光复、郝金明、武笑羽、崔心心、陈姝、付强、那威等一众老中青戏骨倾
期刊
今年八九月份,绝对值得我们纪念——一群失散了二十年至三十五年不等的发小儿,又聚到一起了。激动不?!  我们小的时候,什么择校不择校的,家住哪儿,就上附近的小学,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正因此,小学附近的几个居民区的孩子们就这么在一起摸爬滚打地上了五年半的小学(我们至今也没搞懂,为什么不是六年、不是五年,偏偏是五年半)。当然,这其中,有的人不仅是同学,还是一个楼里、一排平房里住着的邻居——名副其实的发小儿
期刊
今天,同平台的二位写手问我有没有“发小儿”,其实在三十年前来北京之前,咱真不知道中文词汇中有“发小儿”这一词汇,三十年后的今天也不是很清楚“发小儿”的确切含义。  《百度百科》解释:发小儿,北京话的一个方言词,就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同性之间叫作总角之交,异性之间叫作青梅竹马。  那咱有小时候的发小,来北京后就“丢失”了。但他们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始终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