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幻想到幻灭:《玻璃动物园》中女性身份异化探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当代美国广受尊崇的剧作家之一,其成名作《玻璃动物园》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在剧中,威廉斯用其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张力,凸显出人物身份的异化。本文以异化理论为基础,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阿曼达和劳拉由满怀幻想到幻想破灭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揭示在新旧文化交接时期女性身份异化的现象,批判南方传统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
  【关键词】: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异化;身份
  1.引言
  在哲学领域里,异化(alienation)的基本涵义是代表主、客体的一种关系,主要指主体创造的产物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而与主体对立,控制主体(毕明理,10)。在《玻璃动物园》中,田纳西·威廉斯以温菲尔德一家的悲剧性故事为镜子,折射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普通民众的现实困境;通过阿曼达和劳拉的现实窘境与心路历程,威廉斯对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关系进行巧妙的刻画,揭示女性身份在新旧文化交汇时期的异化过程。
  2.令人窒息的亲情: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玻璃动物园》发生的社会背景是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在这动荡不安、新旧交替的社会环境里,《玻璃动物园》的女性人物也开始了她们的身份异化之旅,其中,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亲情关系的异化是女性身份异化的鲜明体现。
  剧中的阿曼达是传统的南方女性,因爱上了温菲尔德而来到北方,却不料作为电话接听员的他抛家弃子到处远行,留下阿曼达与他们的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丑恶。但她却丝毫没有埋怨,反倒将他的照片放大摆在客厅,并不时跟子女分享他们的浪漫爱情,似乎时刻期待他回来。她就像一株“黄水仙”,被带离温润的南方传统,被迫独自面对美国北方现代城市生活的雨露风霜,美好的“蓝山”少女时光是她躲避现实、重构自我身份的途径,更是她无比渴望的梦想。对过去的无限怀旧使阿曼达无视现实生活,切断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忽略身边社会的改变,最终导致了她身份的不断异化。放大的父亲照片代表着“父权思想”,在全剧内不断得到凸显,暗示温菲尔德虽已然离去,阿曼达及温菲尔德一家却仍受其影响。
  跟正常的家庭不同,阿曼达、汤姆和劳拉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从未真正走进彼此的心中,他们都将自己独立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阿曼达逃遁到对过去的回忆,汤姆逃离到电影的冒险,劳拉躲进想象中的玻璃动物园里。在美国旧南方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使阿曼达失去丈夫的依靠后极度地依赖儿子汤姆,不仅对其生活习惯絮絮叨叨,还对他的爱好和业余生活加以干涉,全然不顾儿子的看电影爱好和做作家的梦想,一味迫使汤姆用心工作以给家里带来经济上的保障。她为将汤姆打造成绅士、一家之主的形象而对他的人生横加操控,使汤姆最终在这令人窒息的亲情中逃离。
  对待女儿劳拉,阿曼达以南方传统观念将她塑造成一个传统的南方女性,全然不管她们身处的北方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她禁止劳拉说自己是“跛子”,虽也曾希望她到鲁比克姆商业学校学打字谋得工作,但在获知她中途辍学后希望通过婚姻让她得到保障,强迫让汤姆带来男客人吉姆,不顾劳拉生性懦弱,性格内向,逼她装扮、表现成传统的南方淑女。
  不可否认,阿曼达对汤姆、劳拉是充满母爱的,她对月亮许的愿是希望她的宝贝孩子们成功和幸福。但阿曼达却将她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汤姆与劳拉身上,这过于控制的令人窒息的亲情,实际上不仅体现了阿曼达因找不到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身份异化,更间接导致了劳拉与汤姆的异化。汤姆作为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似乎与传统的儿子形象不符;而劳拉,与其说是女儿,还不如说她是阿曼达一手塑造、略带缺陷的“玩偶”。在阿曼达的控制下,劳拉显得毫无主见、内向而怯懦,她逃离一切社会活动,躲在玻璃动物园内,在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安定与平和。过于控制的母亲使劳拉异化为“玻璃动物园”中的独角兽一般,虽清澈透明却不堪一击,无力面对现代社会。
  3.无所适从的自我: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
  在《玻璃动物园》里,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异化主要是指人物在他人与社会压抑下自我身份的异化与迷失,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阿曼达作为传统的南方女性,曾经历过旧南方种植园的辉煌以及蓝山少女时光的美好,反观现实生活的惨淡困境,她时常逃离到过去,在怀旧中被美好回忆所异化。蒋贤萍(102)认为,“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南方女性来说,异化的世界是她们转向怀旧的根源所在”。阿曼达对过去物体的依恋是她被过去异化的表现,那放大的温菲尔德照片和裙子代表的不仅是她美好的过去回忆,还代表她迟迟未放下过去,因此反而被过去所控制。在接待吉姆上门做客中,她的自我异化身份得到最形象的表现。
  阿曼达再次穿上少女纱裙,这在她的年龄里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以至于汤姆“吓了一跳”,连一向淡定的吉姆也“眨了眨眼睛”。这一“不合时宜”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长期在回忆中沉沦的阿曼达被回忆所异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不为现代社会所接受的现实。
  与阿曼达在回忆中自我异化不同,劳拉的自我异化是由于男权社会的影响。作为一个胆怯而内向的姑娘,劳拉的心门一直紧锁,从未轻易向外界开放。而她中学时代的仰慕对象吉姆的到来无疑是给她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从各方面而言,曾经为“中学时代的英雄”的吉姆可看作是男權社会的化身。在吉姆的循循善诱下,劳拉打开她紧密的心门,与吉姆谈天,和他一起跳舞,并将玻璃独角兽跟他分享。然而,当他们跳舞时,玻璃独角兽的角被吉姆碰碎了,这似乎暗示着劳拉的美梦注定破灭。果然,在亲吻劳拉后,吉姆道出他已经和别的女孩订婚的消息,罗拉露出了无限惆怅的神情,而破碎的玻璃独角兽则是她破碎内心的客观对应物。
  从终于得到中学偶像亲睐的喜悦到梦想破灭的惆怅与颤动,这情绪起伏是劳拉秘密生活的高潮。前面提到,玻璃独角兽可看做是劳拉的象征,而使独角兽与众不同的角被吉姆碰碎了,说明劳拉内心某一处已然破裂。她将独角兽送给吉姆作为纪念品,自己蹲到留声机旁上紧发条。剧中每次劳拉想要躲藏时便会摆弄留声机。因此可知,劳拉为吉姆打开的心门,此刻已经关上。她曾以为吉姆是她的救世主,却发现他只是男权社会的使者,虽然打开她纤细的心门,更无情地将她的世界打碎。经历心碎后的劳拉只好再次沉浸在想象与躲藏中,任由自己的自我身份不断异化,在剧终时她甚至将蜡烛吹灭,使自己隐于黑暗之中。
  4.总结
  在美国南方传统思想与男权社会的控制与影响下,阿曼达与劳拉从一开始的满怀幻想到最后的幻想破灭,她们的心路历程恰恰是她们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异化过程。她们自我身份的异化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女性身份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因社会变化、动荡而逐渐被异化的现象,反映她们的生存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批判南方传统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
  参考文献:
  [1]毕明理.从异化角度比较解读《蜗居》与《了不起的盖茨比》[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蒋贤萍.重新想象过去——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南方淑女[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02.
  [3]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鹿金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关“所以”的讨论,并且论证了所以虚化的标准及过程,最终得出“所以”最晚在魏晋时已经变成连词,由原来的表原因,变成了表结果。出现在判断句还是叙述句,是“所以”从所字结构到结果连词的语义标志;句尾没有也字,出现在主语之前,是它的形式标志。  【关键词】:所以;虚化;标准;过程  1.关于“所以”的一场大讨论  关于“所以”,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7),曾经有杨伯峻和刘冠群的一
期刊
【摘要】: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一部优秀的剧作。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其中的小物件都透出了浓浓的幻灭思想。作者把这种幻灭感融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又通过生活在其中人们的理想幻灭,人生虚无表达了出来。  【关键词】:孔尚任;桃花扇;幻灭思想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瞩目,不只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岁无虚日”(《桃花扇·本末》),剧本也被评说了几百年,众说纷纭。  孔尚
期刊
【摘要】:《喜宴》是当代华人著名电影导演李安之作,凭借该电影李安得以首次扬威国际影坛。该部影片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其题材跨越中西方,是李安一部成功进军美国电影市场的佳作,是世界知名的优秀影片。本文以电影《喜宴》为研究对象,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电影中所展现的中西方婚姻家庭观,得出中西方婚姻家庭观念的差异,进而探讨著名电影导演李安是如何在中西方婚姻家庭观的差异中寻求两种
期刊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二战后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描写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悲剧。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分析家庭矛盾背后的伦理身份缺失和混乱,聚焦作品中家庭成员婚姻关系及代际关系的失衡及其原因,进而说明其引发的伦理秩序混乱是最终导致家庭破碎的原因。威廉斯通过描写一部家庭伦理悲剧,表达了他的伦理道德观念,倡导以爱与责任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伦理的回归,
期刊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与弗龙斯基的爱情以悲剧作为结局,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试从社会、安娜与弗龙斯基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阶级局限性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弗龙斯基;爱情悲剧  安娜与弗龙斯基的爱情是美好的,他们彼此有着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相通和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爱情也是轰轰烈烈的,以大胆而令人向往的求爱方式开场,以震动上流社会的公开方式进行,更以震撼整个社会
期刊
【Abstract】:Tao An Meng Yi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 written by Zhang Dai, an essayist and poet in ancient China. In this paper, two translation methods used in Tao An Meng Yi, amplificat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这是中国第一個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小说中描写了现代都市的五光十色,灯红酒绿,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男女,反映出现代人对都市生活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表达了都市男女人生失意,颓废绝望的落寞感伤情怀。  【关键词】:都市;生活;心理;情绪  新感觉派小说是二十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
期刊
【摘要】:《倩女离魂》是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因其以“离魂”的奇异情节区别于其他三部作品,历来受到读者的追捧。《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但从传奇到杂剧的转变中,无论是内容、思想,还是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都不拘泥于《离魂记》,作者深度把握文学体裁的差异性,使《倩女离魂》焕发出迥异的光彩。  【关键词】:《离魂记》;《倩女离魂》;体裁差异性  郑光祖将唐传奇《离魂记》的故事继承发展为元杂剧《倩
期刊
【摘要】:雅文学与俗文学,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而互动,是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重要特色。到了宋代以“趋雅避俗”为口号,其目标追求在雅而不在俗。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宋元以来的文学发展轨迹表述为“由雅向俗”的转变。  【关键词】:趋雅避俗;士人心态;平民倾向  一、雅俗观在文学中的发展  雅俗对立的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殷商时期,雅俗界线尚不分明。殷商甲骨文、金文,均未见有“雅”、“俗”二字。
期刊
【摘要】:《神圣与世俗》作为伊利亚德的一本著名著作,是研究宗教学和伊利亚德宗教思想的重要参考。在《神圣与世俗》中,伊利亚德先是论证了神圣与世俗从本质上说即是世界存在的两种基本样式,同时也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其间也比较了宗教人与现代世俗人的一些差异,提出了一个“从对世界的开放,到生命的圣化、经过入门礼等宗教人的生命体验,到非宗教人在世俗化生活中所残留的宗教遗迹”的关于宗教人所生活的世界的宏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