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多角度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能力培养的相关对策,旨在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保证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造福社会。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一、引言
透视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既有经济上的困难,又有心理上的困扰,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为贫困生就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需要国家、社会、高校、贫困毕业生等各方立足本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二、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1.加大帮困助学力度,确保贫困生就业无后顾之忧
高校要积极挖掘,动员各方力量从资金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不仅要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还要尽力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困难。具体到工作中,一是要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贫困生资助主渠道工作。积极协助银行为经济困难生争取助学贷款,做好考研学生贷款展期服务,确保贫困生学习考研无顾虑;二是多渠道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帮困助学。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尤要注重勤工助学岗位、社会用工招聘等形式对贫困生能力的锻炼效果.充分顾及经济效益和能力发展的关系;三要想方设法降低贫困生就业成本。积极开发和完善以就业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毕业生无形市场,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和交流系统,让贫困生在校内就可以通过学校就业网络完成政策法规学习,求职简历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和网上竞聘等程序,解除贫困生就业奔波之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2.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工作
国家或省部门要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政策,并制定科学的政策配套机制,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消除由于政策不到位而给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的系列隐患,杜绝潜在的因就业不公平等社会现象带来的腐败。同时国家还要从宏观就业保障政策上进行改革,“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公正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宽松和谐的人才市场,建立人员到基层工作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顺畅流动的良性机制,减小劳动力流动的阻力”;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到中西部的老山边穷地区就业,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就业。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大学生村宫计划”的规模,积极吸引和鼓励毕业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贫困毕业生去基层和西部工作,缓解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减少毕业生失业人数。
3.加强贫困生素质拓展与职业技能培养工作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贫困学生也不例外。高等院校应在科学预测社会需求变化、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拓展将是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贫困生的素质拓展工作中,一是要努力构建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竞赛中争唱主角,使得校园文化成为贫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努力形成使贫困大学生潜心学习、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和谐氛围;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贫困大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接受历练,增长才干,拓展素质;三是要提高贫困生职业技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咨询、培训、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双选会等活动,把就业、创业理念引人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鼓励贫困生考证考级,取得职业技术资格,不断提升职业技能。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高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1)高校必须要对贫困生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自己的择业实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引导贫困毕业生要把个人的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做出一种合理的冲笛_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
(2)要重视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技能的培训。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贫困生既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展开正常的就业指导教育,还要结合贫困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和适宜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为择业有困难的贫困生配备一名就业辅导老师,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点对点的帮助,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开展职业测评、模拟面试、工作分析、就业技巧训练等活动,提升就业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对面试程序的了解、增强面试实战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提高面试成功率。
5.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消除因心理问题给贫困生成长成才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要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配足专业教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着力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二要鼓励贫困生增强择业信心,树立自立自强精神。要指导贫困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保持心态稳定;要教育学生经济拮据不等于知识贫乏、素质低下,要坚信自身实力,迎难而上,再接再厉,必能成功;三要耐心细致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贫困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要切实加强沟通,及时化解矛盾,缓解心理压力,倡导文明离校,确保安全和谐。
三、结语
总之,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就业是政府和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间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调控力度,明确目标任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实行更加积极有力的就业政策,坚决消除影响贫困生就业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机制上的篱笆,为贫困生提供优良的综合教育环境,保证贫困学生正常人学,安心学习,最终要促其顺利就业。
基金项目:省属高校“双困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76号。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一、引言
透视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既有经济上的困难,又有心理上的困扰,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为贫困生就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需要国家、社会、高校、贫困毕业生等各方立足本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二、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1.加大帮困助学力度,确保贫困生就业无后顾之忧
高校要积极挖掘,动员各方力量从资金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不仅要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还要尽力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困难。具体到工作中,一是要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贫困生资助主渠道工作。积极协助银行为经济困难生争取助学贷款,做好考研学生贷款展期服务,确保贫困生学习考研无顾虑;二是多渠道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帮困助学。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尤要注重勤工助学岗位、社会用工招聘等形式对贫困生能力的锻炼效果.充分顾及经济效益和能力发展的关系;三要想方设法降低贫困生就业成本。积极开发和完善以就业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毕业生无形市场,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和交流系统,让贫困生在校内就可以通过学校就业网络完成政策法规学习,求职简历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和网上竞聘等程序,解除贫困生就业奔波之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2.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工作
国家或省部门要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就业政策,并制定科学的政策配套机制,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消除由于政策不到位而给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的系列隐患,杜绝潜在的因就业不公平等社会现象带来的腐败。同时国家还要从宏观就业保障政策上进行改革,“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公正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宽松和谐的人才市场,建立人员到基层工作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顺畅流动的良性机制,减小劳动力流动的阻力”;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到中西部的老山边穷地区就业,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就业。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大学生村宫计划”的规模,积极吸引和鼓励毕业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贫困毕业生去基层和西部工作,缓解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减少毕业生失业人数。
3.加强贫困生素质拓展与职业技能培养工作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贫困学生也不例外。高等院校应在科学预测社会需求变化、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拓展将是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贫困生的素质拓展工作中,一是要努力构建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竞赛中争唱主角,使得校园文化成为贫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努力形成使贫困大学生潜心学习、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和谐氛围;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贫困大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接受历练,增长才干,拓展素质;三是要提高贫困生职业技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咨询、培训、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双选会等活动,把就业、创业理念引人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鼓励贫困生考证考级,取得职业技术资格,不断提升职业技能。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高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1)高校必须要对贫困生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自己的择业实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引导贫困毕业生要把个人的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做出一种合理的冲笛_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
(2)要重视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技能的培训。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贫困生既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展开正常的就业指导教育,还要结合贫困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和适宜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为择业有困难的贫困生配备一名就业辅导老师,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点对点的帮助,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开展职业测评、模拟面试、工作分析、就业技巧训练等活动,提升就业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对面试程序的了解、增强面试实战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提高面试成功率。
5.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消除因心理问题给贫困生成长成才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要把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配足专业教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着力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二要鼓励贫困生增强择业信心,树立自立自强精神。要指导贫困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保持心态稳定;要教育学生经济拮据不等于知识贫乏、素质低下,要坚信自身实力,迎难而上,再接再厉,必能成功;三要耐心细致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贫困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要切实加强沟通,及时化解矛盾,缓解心理压力,倡导文明离校,确保安全和谐。
三、结语
总之,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就业是政府和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间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调控力度,明确目标任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实行更加积极有力的就业政策,坚决消除影响贫困生就业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机制上的篱笆,为贫困生提供优良的综合教育环境,保证贫困学生正常人学,安心学习,最终要促其顺利就业。
基金项目:省属高校“双困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