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顿说:“我一直在想、想、想……”从小培养学生勤思、善思、乐思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乃至一生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学中我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从自身做起,使学生逐步做到“四会”——会审、会听、会说、会问。
一、会审——科学审题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里亚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科学审题,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读。就是认真读题,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我在教学中强调指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题时眼、口、手并用,通过读,提高审题能力。二标。即标重点、标关键字词、标出有关的量。通过标,抓住题目的精髓。三述。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四画。课堂上我注重几何图形的使用,可以通过画简图、示意图、线段图等形式让学生理解题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审题能力。
二、会听——仔细倾听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能逐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互相提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别人发言时仔细倾听,在四人小组讨论时请组长组织,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另外,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会安排一个听的专项训练环节,有时是新课前的听算练习,有时是新课中的随时抽检,有时是巩固练习中的听力测试。
三、会说——数学语言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工具
语言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两者转化的工具。我从学生一入学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我要求学生说话连贯、响亮、完整;二年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会补充他人的发言;三年级能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表达,做到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四、会问——问中质疑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从爱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
1.提供“问”的示范。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做出示范。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巩固练习2小兔做客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小兔要去它的好朋友小马家,可以怎样走?为什么路线不同而走的路程却相等呢?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认识。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选择“问”的时机。教学中我有时对课题提出质疑;有时在矛盾处质疑;有时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四分之一时,老师适时发问:“为什么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却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老师的质疑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班的“小神童”王天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不仅得到了分数1/4,还创造了3/4,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我灵机一动顺着王天宇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
3.鼓励“问”中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问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老师的追问:28×2的积比60大还是小呢?为什么?当学生汇报完算法时,引导学生质疑:听了这个小朋友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生1:为什么向十位进一?生2:十位上的5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在质疑问难中提升思考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迈向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实验小学)
一、会审——科学审题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里亚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科学审题,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读。就是认真读题,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我在教学中强调指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题时眼、口、手并用,通过读,提高审题能力。二标。即标重点、标关键字词、标出有关的量。通过标,抓住题目的精髓。三述。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四画。课堂上我注重几何图形的使用,可以通过画简图、示意图、线段图等形式让学生理解题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审题能力。
二、会听——仔细倾听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能逐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互相提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别人发言时仔细倾听,在四人小组讨论时请组长组织,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另外,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会安排一个听的专项训练环节,有时是新课前的听算练习,有时是新课中的随时抽检,有时是巩固练习中的听力测试。
三、会说——数学语言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工具
语言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两者转化的工具。我从学生一入学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我要求学生说话连贯、响亮、完整;二年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会补充他人的发言;三年级能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表达,做到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四、会问——问中质疑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从爱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
1.提供“问”的示范。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做出示范。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巩固练习2小兔做客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小兔要去它的好朋友小马家,可以怎样走?为什么路线不同而走的路程却相等呢?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认识。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选择“问”的时机。教学中我有时对课题提出质疑;有时在矛盾处质疑;有时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四分之一时,老师适时发问:“为什么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却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老师的质疑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班的“小神童”王天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不仅得到了分数1/4,还创造了3/4,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我灵机一动顺着王天宇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
3.鼓励“问”中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问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老师的追问:28×2的积比60大还是小呢?为什么?当学生汇报完算法时,引导学生质疑:听了这个小朋友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生1:为什么向十位进一?生2:十位上的5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在质疑问难中提升思考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迈向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