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官不修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云:“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对“官不修衙”,更多的解读是古代官员观念上不想修,道德上不愿修,恐惧“坏风水”忌讳修等等,其实,还有官制、土地、经费、施工、个人利害计较等重要的制约因素,导致官员没法修,不能修、难以修、修不如不修,于是干脆不修,最终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官场习惯。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除了边远地区的王爷土官,绝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官都成了流官,任期三年五载不等。汉承秦制,西汉时凡朝廷任命的地方官,上自郡国守相,下至县令、长、丞、尉、边侯、司马,均非本郡人,刺史用非本州人。东汉更加严格,官员不得在夫人娘家所在地做官,两个官员不得在对方家乡交互为官,避免官官相护,预防彼此对等照应亲朋故旧。魏晋以后,异地任职和回避制度臻于完善,成为传之后世的惯例。明朝实行“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制度,“不得官本省”。清朝规定,官员不但不能在本省做官,且官署所在地必须距离本籍五百里以上。古代官衙官邸产权属于官府,离任的官员必须无条件搬出去。古代官员亦没有行政级别待遇终身制,离职退休以后,除了私人身份和科举出身,什么都不是。法度所限,官衙如驿站,流官如房客,到期退房走人,异地做官,辞官回家乡,告老只能还乡,所以,官员没有修衙积极性。
   修衙免不了用地,古代官员拿地不容易。春秋战国以后,土地占有权从奴隶主贵族手中转入国家的编户齐民手中,庶民的口分田、露田属于个人支配,拥有继承权、处分权。未经朝廷批复,官府不得随意征用、划拨、占用、开发。与官员职位对应的职分田、公廨田、养廉田等公田可以出租收费,弥补经费不足,但地方官没有所有权、支配权、继承权,卸任时必须全部移交后任,不得随意买卖。官府没有可支配地皮,即使想搬迁官衙,也难以实现。
   不征新地,就地修衙的前提是官府有钱花,官老爷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在“皇糧国税”财政体制下,地方官是皇家的赋税征收官,也是“过路财神”,除了损耗、火耗两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地方官无权加征钱粮。火耗,又称耗羡。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损耗为由,加征钱银,称为火耗或耗羡。耗羡的范围大于损耗,还包含雀鼠耗等。通常,征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增到四斗。如此微薄的额外收入,除了补充日常用度,根本无法集中财力搞工程。在农业自然经济时代,除了“皇粮国税”,农民无义务为官府缴纳其他名义的钱粮。如果官府采取摊派手段筹集修衙钱粮,势必怨声载道,甚至激起民变,败坏官声,导致自己丢掉乌纱帽,以至于永不叙用。向上级、向朝廷申请费用修衙,则免不了花钱贿赂上级衙门官员,且工程完工后,还要接受上级验收检查,如果被查出贿赂、账务错弊和工程质量等常规问题,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都受影响。而掩盖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又要贿赂验收检查官员,增加预算外财务支出,弄出更大的财务亏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为任期很短的地方官,何苦为衙门公事给自己招灾惹祸呢?在皇权专制时代,皇权不下乡,乡里自治,家族自治,平民家庭自给自足,乡绅族长管理乡村事务,处理一般民事纠纷,与州县衙门少有关系,州县官员亦无法动员乡村社会“一盘散沙”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匪盗诉讼之事,民间与官家几乎相安无事。因而非战争时期,州县官员难以动员乡绅族长为自己聚敛财物,征调民夫。
   趋利避害、谋利避祸、得大于失,皆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将权力用足用活用扎实,用到边缘地带再收敛、收手、止步,是合乎人性人情的“官性”。就“官不修衙”官场习惯的形成而言,客观阻却因素远远大于官员内心的道德强制力。
   时至今日,“官不修衙”却已成了隔年皇历。网上百度“豪华办公楼”,竟有881000个结果,甚且出现了“十大政府豪华办公楼”排行榜。一边是国家的明令禁止,一边却是豪华政府办公大楼在各地的竞相涌现,相较古人的“官不修衙”,当下很多地区的政府办公大楼都犯上了十分严重的“豪华病”。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其他文献
今天午饭,我又吃油泼辣子了。  离开家乡多年,在这里我的饮食早已入乡随俗了!而且,我发现在海南不能吃辣椒,稍多吃一点,就会上火,不是这里起疙瘩就是那里起泡,怪影响“市容”的。可尽管如此,油泼辣子依旧是我的最爱!尤其在念家的时候,或心情郁闷的时候,我就会去吃辣椒。有时,还会一人跑到陕西的饭馆来一碗羊肉泡馍吃,特地嘱托店家多给打碟油泼辣子。一个人就着泡馍沾着油泼辣子吃得满头大汗,思乡情绪或者其他不良情
期刊
《屁股是个好东西》是朱国平先生发表于《杂文月刊》2016年11月(上)的一篇好文章,我要給朱先生点赞。  小时候,听上辈老人讲:找女婿看天庭(额头),天庭宽,走四方;找儿媳,看屁股,屁股圆,儿孙满堂。这种褒奖,现在也还有人仍旧挂在嘴边。  前些年,几位国家级相声演员同台演出,分别扮演嘴、鼻、眼、耳等人体器官。器官们各展其能,争夺霸主地位。演员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耳听环球雷雨声,眼看天地风光美,鼻闻人
期刊
希望,多么诱人的字眼。它似黑夜里的一點星光,荒漠里的一片嫩绿,浩海中的一叶白帆,渴盼后的一脉清泉。有了希望,便有了生活的信心,拼搏的勇气。希望,让人远离平庸,全身心去播种,去收获。  因为希望,才有耕耘的苦与乐,磨损的得与失,成败的悲与歡。  昙花一现是过早凋零的希望,鸿雁传情是苦苦默守的希望,百花竞放是流光溢彩的希望,日月经天是执着持久的希望。  希望于有无之间,它是精神力量的一种凝聚,是人生境
期刊
红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問:“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
期刊
有一次,我问一个孩子,是喜欢太阳还是喜欢月亮?孩子说:喜欢月亮。  为什么喜欢月亮?孩子说:因为月亮有光。我问:太阳能发光,为什么不喜欢太阳呢?孩子说:太阳是在白天给我们光,而月亮是在黑夜给我们光,是在没光的时候给我们帮助。我说:整个白天的光都是太阳给的,没有太阳就没有白天。孩子想了想,说:还是喜欢月亮。  生活中,也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对那些在黑暗中给我们一点“光”的人,我们尤为看重,尤為珍惜,
期刊
现如今,不知道你与他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反正时下的我,庶几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興趣了。   电视节目主打者,当然非新闻档类莫属。照理,作为混迹时评杂文圈多年的一介“虾米”,酷爱新闻节目本顺理成章不在话下。然而放眼现下电视新闻节目,离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传播”之本初定义及“人咬狗”公认标准,似有渐行渐远愈来愈远之势。受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是,盘据黄金档的电视新闻重心,大抵已固化定型为大官小吏们的从
期刊
来到天津,住市郊孩子单位。孩子要求留住不得少于两个月,我觉着幸得排除了在家時的诸多杂扰,静下来读书。  捧读《杂文月刊》2016年5月上期《读书是生活》一文。啊!作者冯积歧,我是上午才读完了他的34万字的长篇小说《村子》的,还把他的这本反映农村现实的书称为“大杂文”。先生更是注重和倡导读书的,然而,如他在《杂文月刊》本期这篇文章中举述的,深圳年轻企业家把读书当生活的事在当今委实不算常见。  还说我
期刊
2015年5月27日,瑞士刑警深夜冲入苏黎世酒店,拘捕了在此下榻的七名涉嫌贪腐的FIFA高官;6月2日,连任FIFA主席不几天的布拉特,迫于形格势禁,宣布辞职;四个月后的10月8日,FIFA道德委员会裁决庭又把布拉特、普拉蒂尼、瓦尔克、郑梦准四名现任或前任大员处以“禁足”,即禁止其参与和足球相关的任何事务。丑闻叠曝的FIFA,屡屡被置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FIFA到底怎么了?   作为“第一运动”
期刊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新上任的公车令张释之,抓住太子与梁王违反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乘轺传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的规定,坚决以律治罪。最后,汉文帝免冠谢罪,自承“教儿子不谨”。“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县人“犯跸惊马”。也就是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汉文帝乘马。张释之依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律条判处罚金。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
期刊
几位友人,都老球迷了,近年却谢绝上球场,叹气曰:“太叫嚣、粗俗,都有点为他们难为情哩。”   不细说也知道,媒体都登过:本地球员每射门未破,必引来观众席异口同声的“臭球!”“饭桶!”“你昨晚做啥去了!”一旦球门为对方攻陷,更是喊着门将号码狂喊:“×号,笨蛋!”“×号,滚蛋!”骂人算文的,还有武的,干脆就掷杂物、吐唾沫、动拳脚。   最叫人纳闷的,是如此这般陋习竟通行无阻,盖为“你见过满场老外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