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这群弱势群体,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根据学校和辖区的实际,对辖区内的“三残”儿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他们送去一路心光,照亮他们人生的道路。
我们学校辖区有两名智力残疾的儿童,一男一女,女孩是属于先天的智力残疾,男孩,是后天因生病导致的智力残疾。针对两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学校对两位孩子,也分别作了不同的教育方案。对先天发育有缺陷的女孩,着重培养她的识字和简单书写能力以及简单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两年的送教上门活动,三残儿童的表现让老师们触动很大,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道路多么泥泞,老师们两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为孩子们的进步在不断的努力。孩子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在感动中不断的成长。
一、以学校特色教育为基点,全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校是一所“乡村少年宫活动”基地校,学校开展组建了美术、书法、篮球、手工、音乐、舞蹈、乐器、乒乓球等活动兴趣小组十余项;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为残疾孩子送上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美术老师为孩子带去画笔及材料,教孩子学习绘画;手工老师为孩子教孩子用身边的废弃塑料瓶制作漂亮的塑料花;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孩子学习审美,学习环保,学习变废为宝;信息技术的老师则教孩子学习使用手机中的APP,用手机听音乐,听故事,看视频,聊微信,QQ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生活的技能。音乐和体育老师们则送去了收音机,乒乓球和球拍,丰富孩子的闲暇生活,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学校领导在春节、中秋等节日为孩子送去节日的问候,有时候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有时候是保暖的衣物,时刻让孩子感受社会的温暖,教育孩子要自强、自信、自立;教育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注意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专门为孩子的父亲送上家庭教育读本,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书本,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日常化,让送教上门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创造机会,让特殊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苏霍姆林靳基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学校地处乡镇,孩子家在农村,孩子自身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孩子很难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在学校的少年宫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体育活动,等大型节目表演时间,学校都安排专门的老师,接送孩子到校,观看或参与活动,并全程负责陪伴孩子。为了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校还组织专门的班队活动,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老师们感到特别的满足。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们的特殊性,努力构建多元化教育环境。首先,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密集的知识学习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阳光、友善、温暖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逐步实现由学习向生活的过渡,由知识到能力的形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无论身体条件如何,他们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和向往,作为教师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认可、关注和鼓励,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三、发挥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作用,促进全体孩子健康成长
特殊孩子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品格,这些孩子的先天不足,让他们在生活中比其他的孩子更努力,更踏实,对待他人更真诚,更乐观,更积极……作为教育特殊孩子的普通学校,老师们不仅要爱护特殊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应该号召其他孩子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四、多角度的关爱,让残疾孩子家庭感受社会的温暖
本着“让每一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并能享受平等的课堂教学”的理念,送教老师每次都会同家长进行细致的交流,了解了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困难;在节假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积极主动的为这些家庭送表示慰问和关心,送上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老师们与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科知识教授的同时,还对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通过老师和学校的努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良好发展。
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和肯定促进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
杨宇同学是一个先天智力残疾的孩子,对自身有残疾的特殊孩子,其在学习和生活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歧视,遭遇到一些困境,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在策略上以肯定和鼓励教育为主,多表扬;最开始教学的时候,老师们,一次又一次,一个一个的字母,一次一次的口型示范,让孩子第一次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一开始 孩子有些害羞,不敢读出声音,13岁的孩子和母亲差不多高了,还躲在母亲的身后,用胆怯的眼神,有些好奇,又有些害怕的望着老师们,是老师们亲切的微笑,肯定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让孩子慢慢慢慢的试着与老师们沟通交流……对于身体存在特殊障碍的孩子,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巨大的付出和努力,所以,教师只要看到孩子的一点进步,都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和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在学生与教材间搭建衔接情感的桥梁,利用人物的榜样力量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学生体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不低头,不放弃,摆脱心理上的困扰,踏着正能量的步伐,奔向夢想的远方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将会继续坚持对辖区内的“三残”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用我们的努力和爱心,用我们的坚持和付出,为这些特殊的孩子,送上一路心光,引领他们在人生路上且行且远。
我们学校辖区有两名智力残疾的儿童,一男一女,女孩是属于先天的智力残疾,男孩,是后天因生病导致的智力残疾。针对两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学校对两位孩子,也分别作了不同的教育方案。对先天发育有缺陷的女孩,着重培养她的识字和简单书写能力以及简单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两年的送教上门活动,三残儿童的表现让老师们触动很大,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道路多么泥泞,老师们两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为孩子们的进步在不断的努力。孩子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在感动中不断的成长。
一、以学校特色教育为基点,全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校是一所“乡村少年宫活动”基地校,学校开展组建了美术、书法、篮球、手工、音乐、舞蹈、乐器、乒乓球等活动兴趣小组十余项;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为残疾孩子送上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美术老师为孩子带去画笔及材料,教孩子学习绘画;手工老师为孩子教孩子用身边的废弃塑料瓶制作漂亮的塑料花;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孩子学习审美,学习环保,学习变废为宝;信息技术的老师则教孩子学习使用手机中的APP,用手机听音乐,听故事,看视频,聊微信,QQ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生活的技能。音乐和体育老师们则送去了收音机,乒乓球和球拍,丰富孩子的闲暇生活,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学校领导在春节、中秋等节日为孩子送去节日的问候,有时候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有时候是保暖的衣物,时刻让孩子感受社会的温暖,教育孩子要自强、自信、自立;教育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注意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专门为孩子的父亲送上家庭教育读本,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书本,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日常化,让送教上门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创造机会,让特殊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苏霍姆林靳基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学校地处乡镇,孩子家在农村,孩子自身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孩子很难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在学校的少年宫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体育活动,等大型节目表演时间,学校都安排专门的老师,接送孩子到校,观看或参与活动,并全程负责陪伴孩子。为了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校还组织专门的班队活动,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老师们感到特别的满足。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们的特殊性,努力构建多元化教育环境。首先,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密集的知识学习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阳光、友善、温暖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逐步实现由学习向生活的过渡,由知识到能力的形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无论身体条件如何,他们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和向往,作为教师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认可、关注和鼓励,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三、发挥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作用,促进全体孩子健康成长
特殊孩子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品格,这些孩子的先天不足,让他们在生活中比其他的孩子更努力,更踏实,对待他人更真诚,更乐观,更积极……作为教育特殊孩子的普通学校,老师们不仅要爱护特殊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应该号召其他孩子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四、多角度的关爱,让残疾孩子家庭感受社会的温暖
本着“让每一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并能享受平等的课堂教学”的理念,送教老师每次都会同家长进行细致的交流,了解了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困难;在节假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积极主动的为这些家庭送表示慰问和关心,送上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老师们与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科知识教授的同时,还对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通过老师和学校的努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良好发展。
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和肯定促进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
杨宇同学是一个先天智力残疾的孩子,对自身有残疾的特殊孩子,其在学习和生活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歧视,遭遇到一些困境,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在策略上以肯定和鼓励教育为主,多表扬;最开始教学的时候,老师们,一次又一次,一个一个的字母,一次一次的口型示范,让孩子第一次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一开始 孩子有些害羞,不敢读出声音,13岁的孩子和母亲差不多高了,还躲在母亲的身后,用胆怯的眼神,有些好奇,又有些害怕的望着老师们,是老师们亲切的微笑,肯定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让孩子慢慢慢慢的试着与老师们沟通交流……对于身体存在特殊障碍的孩子,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巨大的付出和努力,所以,教师只要看到孩子的一点进步,都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和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在学生与教材间搭建衔接情感的桥梁,利用人物的榜样力量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学生体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不低头,不放弃,摆脱心理上的困扰,踏着正能量的步伐,奔向夢想的远方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将会继续坚持对辖区内的“三残”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用我们的努力和爱心,用我们的坚持和付出,为这些特殊的孩子,送上一路心光,引领他们在人生路上且行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