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随文练笔;落笔成文;字斟句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片广阔的天空,那么阅读和写作就好比天空与小鸟。天空广阔了,小鸟才会自由地飞翔,自由地舞蹈,书写自己的一片天空,语文教学就是锻炼实际运用的能力——读与写的结合,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文中读写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巧妙地设置随文练笔的形式。
近几年,我从事小学语文高学段教学,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发现,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往往在讲述课文时,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习作教学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得到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那就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我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示范性,不失时机地设置仿写目标
能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都是经过小语专家反复推敲、精心筛选的,无论是其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直接的引领、导向作用,特别是有些课文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可直接用来规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仿写训练。例如《北京的春节》这一课,老舍先生介绍北京春节特有的习俗,从节前的腊月初开始,写到了腊月二十三、春节、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几个具有特殊且热闹的几天,语言简朴、流畅,学生喜闻乐见,并能说出自己过春节的感受,在这种引领下,我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按时间顺序这一写法,又让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此刻,学生已按捺不住心情,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很快地表达出,很快就落笔成文。在课后,我在批改时,看到有一位学生就很好的学以致用,把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文路清晰、有条有理,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今后如遇到按时间的顺序来习作的文章,就应该很容易下笔成文了。
二、关注课文精美的插图,设置看图写话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课文插图,不但色彩鲜艳,而且与课文巧妙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老师能充分地运用它,既能帮助学生由形象、感性的插图加深对抽象、理性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及诗歌的意思以后,就引导观察书中的插图:在长满青青草的小溪边,一座低矮的茅屋,屋内一位白发老翁与满面笑容的老婆婆在浓浓地用乡音交谈着,屋外大儿子在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多么温馨的一幅田园风光呀!然后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温馨恬淡的氛围就给渲染出来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由说到写,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写出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瞄准课文内容的空白点,进行拓展想象
在参加了不少语文观摩课活动后,发现了很多语文老师往往注重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下功夫,不厌其烦地斟字酌句,力求讲解得深刻透彻,而很少有教师愿意在写作上花时间,费心思,仿佛把书读完,课文的学习也就结束了,但学生的习作怎能提高呢?学以致用,只有把课文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引起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一个无依无靠,在大年夜的夜晚,即将冻死在街头,给学生的心灵上产生了怎样的撞击呢?此刻,无声胜有声,孩子们那张幼稚的面孔已呈现出对小女孩的同情,情感已溢于言表,孩子们写下了对小女孩的祝福与祈盼。于是,在课堂上很快完成了对这篇课文的读后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又怎能不提高呢?
其实,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不但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把“大作”化为多次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课堂中的小练笔散发熠熠的光芒。
(编辑:陈岑)
【关键词】随文练笔;落笔成文;字斟句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片广阔的天空,那么阅读和写作就好比天空与小鸟。天空广阔了,小鸟才会自由地飞翔,自由地舞蹈,书写自己的一片天空,语文教学就是锻炼实际运用的能力——读与写的结合,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文中读写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巧妙地设置随文练笔的形式。
近几年,我从事小学语文高学段教学,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发现,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往往在讲述课文时,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习作教学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得到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那就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我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示范性,不失时机地设置仿写目标
能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都是经过小语专家反复推敲、精心筛选的,无论是其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直接的引领、导向作用,特别是有些课文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可直接用来规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仿写训练。例如《北京的春节》这一课,老舍先生介绍北京春节特有的习俗,从节前的腊月初开始,写到了腊月二十三、春节、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几个具有特殊且热闹的几天,语言简朴、流畅,学生喜闻乐见,并能说出自己过春节的感受,在这种引领下,我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按时间顺序这一写法,又让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此刻,学生已按捺不住心情,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很快地表达出,很快就落笔成文。在课后,我在批改时,看到有一位学生就很好的学以致用,把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文路清晰、有条有理,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今后如遇到按时间的顺序来习作的文章,就应该很容易下笔成文了。
二、关注课文精美的插图,设置看图写话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课文插图,不但色彩鲜艳,而且与课文巧妙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老师能充分地运用它,既能帮助学生由形象、感性的插图加深对抽象、理性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及诗歌的意思以后,就引导观察书中的插图:在长满青青草的小溪边,一座低矮的茅屋,屋内一位白发老翁与满面笑容的老婆婆在浓浓地用乡音交谈着,屋外大儿子在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多么温馨的一幅田园风光呀!然后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温馨恬淡的氛围就给渲染出来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由说到写,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写出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瞄准课文内容的空白点,进行拓展想象
在参加了不少语文观摩课活动后,发现了很多语文老师往往注重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下功夫,不厌其烦地斟字酌句,力求讲解得深刻透彻,而很少有教师愿意在写作上花时间,费心思,仿佛把书读完,课文的学习也就结束了,但学生的习作怎能提高呢?学以致用,只有把课文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引起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一个无依无靠,在大年夜的夜晚,即将冻死在街头,给学生的心灵上产生了怎样的撞击呢?此刻,无声胜有声,孩子们那张幼稚的面孔已呈现出对小女孩的同情,情感已溢于言表,孩子们写下了对小女孩的祝福与祈盼。于是,在课堂上很快完成了对这篇课文的读后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又怎能不提高呢?
其实,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不但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把“大作”化为多次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课堂中的小练笔散发熠熠的光芒。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