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依托的新世纪,在一定意义上,学生如何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比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更为重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那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呢?
1 创设情境灵活多样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创设情境教学也是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来的,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当回小老师”等,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空间中学习一定会如鱼得水,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一方是反映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新课程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领域的民主性。这种双向交流与传统的单向传递有本质差别,前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后者教师是真理的化身。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真正让学生“活”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教师也可发表见解,并非强求学生绝对接受,师生之间允许存在观点、思维方法的分歧,相互驳斥甚至争辩均属正常。所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促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2 材料收集顾及大局
学习是一个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罐装”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对学习者传输知识。而合作性学习方式是“海绵吸水”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获取。
“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得开,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材料收集全面、系统,外在知识与内在知识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手段,教师的“驱动力”变成学生的“原动力”,教材变成工具书,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这样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合作学习人文结合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某种学习方式的探究,都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无形中也加深了,他们除了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合作,在课外也能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利。同时,当学生在互动的时候,只要遇到他们的能力之外的问题,就及时请教老师,从而也带动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4 开放时空联系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无论从应用性,还是从时代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如在“价值规律”这一节,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当地典型企业兴衰实例,或到市场上了解某种商品价格的近期变化情况。
从教师方面来看,在学生合作式学习中,教师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几天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让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试着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心态;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催化剂。
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育者只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要求的团队。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四中学)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那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呢?
1 创设情境灵活多样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创设情境教学也是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来的,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当回小老师”等,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空间中学习一定会如鱼得水,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一方是反映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新课程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领域的民主性。这种双向交流与传统的单向传递有本质差别,前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后者教师是真理的化身。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真正让学生“活”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教师也可发表见解,并非强求学生绝对接受,师生之间允许存在观点、思维方法的分歧,相互驳斥甚至争辩均属正常。所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促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2 材料收集顾及大局
学习是一个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罐装”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对学习者传输知识。而合作性学习方式是“海绵吸水”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获取。
“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得开,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材料收集全面、系统,外在知识与内在知识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手段,教师的“驱动力”变成学生的“原动力”,教材变成工具书,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这样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合作学习人文结合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某种学习方式的探究,都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无形中也加深了,他们除了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合作,在课外也能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利。同时,当学生在互动的时候,只要遇到他们的能力之外的问题,就及时请教老师,从而也带动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4 开放时空联系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无论从应用性,还是从时代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如在“价值规律”这一节,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当地典型企业兴衰实例,或到市场上了解某种商品价格的近期变化情况。
从教师方面来看,在学生合作式学习中,教师的工作更多了,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几天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让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试着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心态;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进行反馈,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催化剂。
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育者只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要求的团队。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