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更新,在新课程背景下,也要求各校对于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各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加强对学生实验教学方面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物理思维.然而,由于高考模式的制约或是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实验教学的现状始终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笔者有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此局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若有不足,还请多多指教.
  1 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物理在高中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在课本知识上的学习已经处于被动,实验教学本应是严肃枯燥的物理学习中的一道“开胃菜”,然而之前的被动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于实验学习方式的积极性,做起实验来更是云里雾里,不知从何下手,也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兴的媒体技术也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为了改变学生这种对于实验课上索然无趣的现状,我们也可以利用媒体教学来使我们的实验课堂变得有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研究平抛运动这一实验教学中发现,虽然该实验表达着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矢量合成这一规律,但由于实验操作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提不起兴趣,更不能深入理解小球平抛运动规律.所以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学生做实验前,放映一段简单的动画视频,动画中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球将平抛运动分解,可以适时暂停,并巧妙加入特色音效,使其诙谐幽默,学生们全都被吸引过来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我步入正题,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所阐明的物理规律,在接下来的动手实验学生不仅感到简单熟练,更是怀着饱满的激情去进行,效果甚佳,深刻体会到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在实验课堂中适当的加入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实验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对于该堂实验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为今后其他实验教学铺平道路.
  2 抓住典型,把握全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然而时间毕竟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实验教学都做得面面俱到,甚至有时老师在精心安排,详细讲解时,学生会感到不厌其烦,不仅不能掌握知识,还导致其积极性降低,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学习也要讲方法,讲效率,实验教学亦是如此,然而要真正的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学时必须学会抓住典型,方可把握全局.例如:通过我对近几年高考题的分析发现,在电学实验的考点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路端电压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方面出题率很高,根据公式R=U/I,E=U Ir我们可以知道,解此类问题的核心无非是电压U和电流I的测量,所以在电学实验教学学习时,我会让学生重点掌握电压、电流的直接或是间接等多种多样方法的电路去测量,比如我搜集了一些十分新颖的题目,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但一定要渗透知识在其中,去实验室进行针对性实验,然后我再结合高考,去做一些有指向性的加强训练.在这过程中,学生十分明确自己实验的目的性,认真对待,从而使知识掌握的更精更深,用最短的时间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实验项目较多时,我们抓住典型,重点解读,反复研讨,总结出相应的实验规律,这样不仅节省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更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真正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把握全局.
  3 学生主讲,模式创新
  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老师在讲,学生机械的去听的这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虽然教授给学生部分知识,但却不是真知识,难以铭记于心.这种学习学生一直处在被动,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分析能力,打压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模式创新,让学生去讲一些他们可以自主完成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和测量过程中,我让之前有所准备的学生去讲自己所掌握的实验知识,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同学准备的十分充分,从实验器材的结构、材质、原理、使用方法、甚至是注意事项和读数时的易错点,面面俱到,其余学生也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会有人提问或补充.再如教授电学实验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这一实验时,由同学轮流组成监督小组,每名学生都有做“老师”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有电压表、电流表量程使用错误,正负极接反,电路连接错误等等,指出的同时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改正,之后我会对于他们的表现提出表扬,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给予点评.这种模式创新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之前的被动填鸭式变为主动索取知识.对于讲课的学生而言,自己扮演老师的角色,必定会认真的思考,全方位的准备,而听课的学生也会因少了老师权威的压制,更加自由发散的思考.还有利于师生打成一片,增进师生友谊,加强沟通.无论是对于讲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学生亦或是老师,都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实验课堂上把握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去讲课,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难得的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一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实验交流,取长补短
  由于目前实验课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还远不及理论课的
  程度,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有时任课老师可能会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会尽可能的压缩实验课堂的时间去加紧学习理论知识,会省去一些所谓的不重要环节,比如课堂实验交流.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孔子有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孔子又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在实验教学后进行一些课后的实验交流讨论会,正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实验心得,帮助复习,相互学习的绝好机会.所以在实验课堂结束后,一定要趁热打铁,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定会比老师重点强调几次还要牢固.例如:在电学相关实验结束后,我开展了一次课后交流讨论会,同学们仔细回想实验时的情景,就自己或身边同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及其纠正方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颇有成效.(1)对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规则模糊不清,会直接指示读数错误(2)滑动变阻器应用过程中,对于什么时候用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混淆(3)实验接电路过程中忽略对实验时元器件两端电压和流入电流的估计,致使接错量程(4)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时,容易思维定式,对基础知识把握的不牢,无法正确搭接电路.这些全部都是学生自己交流后的结果,也正是考试时的重点难点.
  教学绝不能一味的赶进度,其中也要放慢其速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每次实验课堂结束时,抽出部分时间,展开课后实验交流,会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时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直击重点难点.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引发对实验课堂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适应新的课程需要.虽然目前我们的实验教学情况还略有欠佳,但是我相信,在新的课改背景的逐步推动下,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会更加辛勤的工作,不断摸索,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与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一定会开出一片新天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其独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不同于别的学科,它对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物理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快地吸收,还有一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缓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进步,真正学好
人教版普通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选修3-4》中第十四章第三节介绍了有关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知识.物理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主要结合电路图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过程.教学中涉及到调制、调频、振荡频率等物理概念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又缺少感性的认识,教师对概念的直接讲授会显得生硬和枯燥,学生理解困难.为此,我们制作了“简易无线话筒演示实验”演示电磁波的发射,通过真实的
一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中考前的第一场演习,它的复习效率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工作的开展,还决定着中考质量的提升,更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结合《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谈
物理学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一般来说,物质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所有因素,才能化解难题.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应该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在解题时将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突出,忽略次要因素,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构建反应事物本质的理想模型.最后能够根据理想模型来建立一个科学的抽象模型,从而能够将
在各行各业中。总有一些人格外出色。他们成就卓著,其行为表现被视作业界典范。我们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广博的学识、熟练的技艺、准确的诊断、适恰的决策。等等。在教师行业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卓越教师:他们深受学生爱戴,总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似乎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是什么使他
期刊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标的物理教材体现了物理科学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活动单”导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改进呢?本文就该话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1 “活动单”导学教学容易存在的问题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立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力图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在主动探究中建构认知,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
《平面镜》知识点是无论哪种教材中都要学习的一节内容,笔者所选用的是苏科版的物理教材,《平面镜》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教学时间应该为1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这个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从提出猜想,到设计实验,活动后归纳结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如何开展也进行了几次修订,从2003年的全开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避免不了要制作各种各样的课件,用来代替部分演示实验.制作课件的软件很多,如Office自带的Word或PowerPoint,也有专门的课件设计软件如“课件大师”、“课件王”、“数理平台”等等.另外对Flash较熟悉的教师也可用Flash制作课件,使课件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但这些软件共同的不足是制作的课件真实感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