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活动单”导学容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203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活动单”导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改进呢?本文就该话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1 “活动单”导学教学容易存在的问题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立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力图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在主动探究中建构认知,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教师在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容易导致导学案教学效率偏离预期,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落实到位
  笔者从教学经验来看,用活动单组织的课堂教学有很多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为什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课前没有进行充分地预学和思考.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立足于学生能在课外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是这一点无法达成的关键原因.此外,自主学习的进行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这需要借助很多教学资源,而教师的课堂设计没有与之匹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使得学生的互动不能流畅进行,这也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1.2 “活动单”导学作用的缺失
  纵观当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组织的物理课堂教学,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将活动单当做课堂练习使用,教师在处理完 “导学提纲”之后,就引导学生处理“课堂训练”,并进行解析思路的讲解,将新授课转化为习题课.整个课堂立足于“活动单”的问题(习题),只注重于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解析,而忽视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的体验,忽略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这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
  1.3 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兼顾个性差异的有效教学手段,在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研讨,相互帮扶,共同成长.“活动单”导学也应该细化任务的完成指导,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的班级内部学习小组组建非常随意,或者说并没有精细化分组(如各门学科的学习小组是同一个),成员能力水平层次缺乏考虑,小组分工也不够明确,更没有组际交流,并且小组活动的时间也很少,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在小组互动中获得认识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活动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激情的一种摧残.
  2 优化策略研究
  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回归“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即积极转换师生角色,教师由以往的灌输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学生也应由接受者转变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探究者.同时课堂也不能仅仅被定为为学生的训练场,而应该演变为师生积极互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场所.具体的操作有以下几点.
  2.1 科学编写“活动单”是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编写活动单时,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有效整合已有教学条件,系统化、标准化地设计活动单.其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堂活动、课堂训练、课堂总结和反馈等等,尤其是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要细化,充分发挥活动单的“导学”作用.
  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针对“火车拐弯”这一教学难点,可以这样来设计“活动单”.
  活动1 图1所示为玩具四驱车的轨道,请和有经验的同学交流一下,什么力提供四驱车在拐弯处运动的向心力?
  活动2 光滑的漏斗内壁,一个小球在其侧壁做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2所示),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活动3 火车车轮有什么特点?请描述其在轨道上行驶时,车轮与铁轨间有怎样的关系?
  活动4 火车轨道如果是水平架设,那么什么力来提供向心力?这会带来什么结果?怎样改进?
  活动5 请分析场地自行车赛道(如图3所示)倾斜的原因.
  对应难点,就要依托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上述活动1源于大多数学生童年的最爱,对部分对此没有经验的同学,活动单以图片的形式进行适当地引导,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明确模型——轨道对车体的挤压提供向心力;活动2是刚刚所学内容的复习,同时也是火车拐弯直接的模型对应——重力和轨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活动3和4都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的一种自主探究;活动5则是引导学生在相对开放的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相似模型中的向心力来源.
  2.2 协调好“导”与“学”的关系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都不可或缺,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上,应该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很多模型取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导”更多地借助导学案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受力分析和模型构建,对于相关难点提供铺垫式支架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地在自主学习中突破难点.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的“学”主要就是针对“火车拐弯”、“拱形桥”等模型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以及积极的思维迁移,将“火车拐弯”与“水平路面的汽车拐弯”、“漏斗侧壁小球的圆周运动”等模型进行对比,明确隐藏在其中的异同点;将“拱形桥”模型进一步推广到“近地卫星”模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一系列“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获得提高,同时对物理情境进行图形表征和数学表征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2.3 优化课堂的多维互动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多维互动的结果,师生互动是知识传递的过程;生生互动是情感碰撞的过程;生本互动是知识沉淀和准确化的过程.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课堂上多维互动的优化.
  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中可以就“四驱车模型的拐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是小组同学交流时很好的素材,有过经验的发烧友能侃侃而谈,未曾接触的同学则在交流中明确模型的特点.同时由实物到模型,再由模型拓展到相似的模型,这就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中互相启发,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形成认知.
  2.4 有效评价和反思是教学的升华
  富有智慧的评价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它能促进教学进程的发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因此,课堂上营造健康的探究氛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以欣赏的目光来对待学生的探究成果,要用充满耐心的聆听来给予学生鼓励,更要能及时把握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肯定.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这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来看,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仅仅应该注重知识本身,注重知识本身其实就是传统教学的窠臼,它所强调的是让学生养成机械化的记忆型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地重复中熟练知识的运用,长久下去,学生的思维就会退化,探究意识就会趋于僵化,只会以套公式的形式来应付作业和考试,学习激情无法持续,最终导致学生排斥学习、厌恶学习.为此,我们应该用“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单”导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在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进一步研究活动单编写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策略,并继续探索改进小组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改进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堂的快乐.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实际情况.在对初中学生观察中我们发现,初中生正处于13到17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主动,但容易注意力分散,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用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思维性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才能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考查了多用电表内电池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总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有这样一句名言:“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寓教于乐,激活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同行们探讨.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在教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不同于别的学科,它对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物理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快地吸收,还有一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缓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进步,真正学好
人教版普通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选修3-4》中第十四章第三节介绍了有关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知识.物理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主要结合电路图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过程.教学中涉及到调制、调频、振荡频率等物理概念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又缺少感性的认识,教师对概念的直接讲授会显得生硬和枯燥,学生理解困难.为此,我们制作了“简易无线话筒演示实验”演示电磁波的发射,通过真实的
一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中考前的第一场演习,它的复习效率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工作的开展,还决定着中考质量的提升,更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结合《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谈
物理学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一般来说,物质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所有因素,才能化解难题.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应该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在解题时将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突出,忽略次要因素,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构建反应事物本质的理想模型.最后能够根据理想模型来建立一个科学的抽象模型,从而能够将
在各行各业中。总有一些人格外出色。他们成就卓著,其行为表现被视作业界典范。我们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广博的学识、熟练的技艺、准确的诊断、适恰的决策。等等。在教师行业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卓越教师:他们深受学生爱戴,总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似乎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是什么使他
期刊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标的物理教材体现了物理科学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