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教育的对象可以分为学校、社区、专业爱好者等,他们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不同,从实践出发提供恰当的教育是博物馆教育成熟的表现。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群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目前山西博物院的教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到: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信赖博物馆、依靠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围绕这一中心我们将教育服务的对象分为:学校、社区、专业爱好者(研究人员)。
一、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和现代化的展览场所,这使得我们有能力成为文史教育的生动课堂。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类别,制定不同的教育活动方案”。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细划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各类专门职业技术学校。
小学和初中是山西博物院目前所设置的教育活动的重要吸引对象。这一教育计划的提出和实施,通过大量调查和实践检验才得以最终确定。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最大的可塑性,是接受知识、认识事物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这一群体是为博物馆教育的继续推广和教育能力的提高培养忠实的追随者、拥护者。
博物馆教育争取通过积极的教育推广,让这一群体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就能够对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信赖博物馆。博物馆教育在这一年龄阶段人群中的推广具有可行性,在当今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是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比较轻的,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有效地参与到博物馆的日常活动中来,保证了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走进博物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探索的可能性,这期间他们从心理和行动上都能够积极支持孩子们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山西博物院以孩子为突破口的教育实践,主要注目于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做好这一方面的教育既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国家基础性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立了博物馆教育自身的权威性才能够更好地为整个社会的青少年教育服务。山西博物院在这方面的实践工作:包括小小讲解员、暑乐汇等,在社会上和学校中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发挥了极大的正面影响力。
高中、大学是山西博物院推广教育的另一个高地。高中是我国学校教育中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最大的一环,让他们走进博物馆难度较大。结合实践,对高中生的教育活动,首先要具备可行性,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在博物馆中既能够获得知识又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娱乐。要让高中教师理解博物馆教育,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博物馆以藏品展示为基础的各种教育活动,远比他们照本宣科式的纯课堂教育,要深刻和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设想和实践活动还很贫乏,这需要社会、家庭、老师、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博物馆的积极努力只有在得到广泛响应的情况之下,才能达到教育活动的效果。
博物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协作活动,我国的大学教育虽然在教授学生的内容和思维训练方面与高中存在差异,但是整个教育形式并未脱离高中教学的模式,这就需要博物馆教育进行有益地补充。到博物馆中进行实地教学,将突破只凭描述来教学的传统课堂。针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活动以知识性讲座为主:其一,依托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广泛延请省内、国内有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结合长期高水平的书画展,设置“国画的历史”、“国画技法”、“国画理论”等学术讲座,集中录音、制作影像、形成文本,作为博物馆的教育资源长期服务观众。其二,请有经验的美术工作者现场临摹、创作、座谈,以展品为中心形成合力,增强吸引力,提高参与者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
各类专门职业技术学校具有培养实践技术特长的优势,但他们的教育在文化知识修养方面相对薄弱,这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层次发展,因此他们就更加需要博物馆教育。山西博物院通过教育推广,争取成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提高文化素质的教育场所。设计融合专业技术的专门展览是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最直接的途径。
二、博物馆教育积极吸引社区群众,创建社区公众心目中的精神居所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社区的不断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该适时补位,引导群众走进博物馆。“国内外的博物馆研究发现,多数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是为了参观展示品,参与教育活动的比例很少。因此,博物馆必须具有吸引观众主动受教的条件,要致力于教育与娱乐间的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式。”科普性的教育宣传活动进社区是博物馆教育应该具备的职责,长期定时在不同社区举办宣教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社区群众与博物馆工作者一起设计一场民俗色彩浓重的公开露天展览。开始以征集设计方案等的方式招募社区志愿者来参加展览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展示博物馆藏品所包含的民俗信息,让社区群众从博物馆的藏品中感受到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延续社区群众对传统节日的热情。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的教育工作者们,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走进一些特殊社区如老年公寓、福利院等,进行生动、多彩的宣教活动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在这些社区中的推广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三、博物馆教育主动吸引专业爱好者和研究人员,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专业修养,从而能够为更多的专业爱好者提供教育服务
专业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应该是博物馆教育付出教育精力最少,但收获最大的一个群体。各方面的爱好者对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些前提条件之下对他们进行教育,能够得到积极回应。在对专业爱好者的教育活动中,可能遇到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这时我们应该明确讲明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应该及时澄清,这是博物馆教育严谨性的要求。对学术界尚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作出明确说明的前提之下,应该有效地驳斥一些奇谈怪论。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应该创造环境,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便利,吸收他们进入博物馆教育的队伍中,邀请他们以讲座或座谈的形式贡献他们的专业才能。
博物馆教育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把重心放在吸引大众走进博物馆上。博物馆应该对初步学习者具有吸引力,对具有一定修养的高层次的学习、研究者具有凝聚力。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群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目前山西博物院的教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到: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信赖博物馆、依靠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围绕这一中心我们将教育服务的对象分为:学校、社区、专业爱好者(研究人员)。
一、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和现代化的展览场所,这使得我们有能力成为文史教育的生动课堂。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类别,制定不同的教育活动方案”。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细划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各类专门职业技术学校。
小学和初中是山西博物院目前所设置的教育活动的重要吸引对象。这一教育计划的提出和实施,通过大量调查和实践检验才得以最终确定。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最大的可塑性,是接受知识、认识事物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这一群体是为博物馆教育的继续推广和教育能力的提高培养忠实的追随者、拥护者。
博物馆教育争取通过积极的教育推广,让这一群体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就能够对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信赖博物馆。博物馆教育在这一年龄阶段人群中的推广具有可行性,在当今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是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比较轻的,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有效地参与到博物馆的日常活动中来,保证了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走进博物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探索的可能性,这期间他们从心理和行动上都能够积极支持孩子们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山西博物院以孩子为突破口的教育实践,主要注目于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做好这一方面的教育既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国家基础性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立了博物馆教育自身的权威性才能够更好地为整个社会的青少年教育服务。山西博物院在这方面的实践工作:包括小小讲解员、暑乐汇等,在社会上和学校中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发挥了极大的正面影响力。
高中、大学是山西博物院推广教育的另一个高地。高中是我国学校教育中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最大的一环,让他们走进博物馆难度较大。结合实践,对高中生的教育活动,首先要具备可行性,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在博物馆中既能够获得知识又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娱乐。要让高中教师理解博物馆教育,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博物馆以藏品展示为基础的各种教育活动,远比他们照本宣科式的纯课堂教育,要深刻和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设想和实践活动还很贫乏,这需要社会、家庭、老师、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博物馆的积极努力只有在得到广泛响应的情况之下,才能达到教育活动的效果。
博物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协作活动,我国的大学教育虽然在教授学生的内容和思维训练方面与高中存在差异,但是整个教育形式并未脱离高中教学的模式,这就需要博物馆教育进行有益地补充。到博物馆中进行实地教学,将突破只凭描述来教学的传统课堂。针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活动以知识性讲座为主:其一,依托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广泛延请省内、国内有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结合长期高水平的书画展,设置“国画的历史”、“国画技法”、“国画理论”等学术讲座,集中录音、制作影像、形成文本,作为博物馆的教育资源长期服务观众。其二,请有经验的美术工作者现场临摹、创作、座谈,以展品为中心形成合力,增强吸引力,提高参与者深入学习、研究的兴趣。
各类专门职业技术学校具有培养实践技术特长的优势,但他们的教育在文化知识修养方面相对薄弱,这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层次发展,因此他们就更加需要博物馆教育。山西博物院通过教育推广,争取成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提高文化素质的教育场所。设计融合专业技术的专门展览是吸引他们走进博物馆最直接的途径。
二、博物馆教育积极吸引社区群众,创建社区公众心目中的精神居所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社区的不断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该适时补位,引导群众走进博物馆。“国内外的博物馆研究发现,多数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是为了参观展示品,参与教育活动的比例很少。因此,博物馆必须具有吸引观众主动受教的条件,要致力于教育与娱乐间的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式。”科普性的教育宣传活动进社区是博物馆教育应该具备的职责,长期定时在不同社区举办宣教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社区群众与博物馆工作者一起设计一场民俗色彩浓重的公开露天展览。开始以征集设计方案等的方式招募社区志愿者来参加展览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展示博物馆藏品所包含的民俗信息,让社区群众从博物馆的藏品中感受到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延续社区群众对传统节日的热情。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的教育工作者们,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走进一些特殊社区如老年公寓、福利院等,进行生动、多彩的宣教活动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在这些社区中的推广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三、博物馆教育主动吸引专业爱好者和研究人员,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专业修养,从而能够为更多的专业爱好者提供教育服务
专业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应该是博物馆教育付出教育精力最少,但收获最大的一个群体。各方面的爱好者对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些前提条件之下对他们进行教育,能够得到积极回应。在对专业爱好者的教育活动中,可能遇到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这时我们应该明确讲明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应该及时澄清,这是博物馆教育严谨性的要求。对学术界尚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作出明确说明的前提之下,应该有效地驳斥一些奇谈怪论。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应该创造环境,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便利,吸收他们进入博物馆教育的队伍中,邀请他们以讲座或座谈的形式贡献他们的专业才能。
博物馆教育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把重心放在吸引大众走进博物馆上。博物馆应该对初步学习者具有吸引力,对具有一定修养的高层次的学习、研究者具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