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珠宝鉴定课程为例,探讨了网络交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所起的积极作用。文章最后表明,网络交流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网络交流平台;教学;互动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流平台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电子邮箱(email)到论坛(BBS)到腾讯QQ到博客(blog)到微博(microblog)再到微信(wechat),人们的网络沟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便捷。
大专院校的学生乃至教师都是使用网络交流平台非常活跃的群体,因此网络交流平台在大专院校中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聊天的工具,而应该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本文拟以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珠宝鉴定这门课的教学为例,主要从目前在高校师生群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论坛、QQ、微博和微信这四种网络交流平台入手,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分享已初步取得的经验和体会。
珠宝鉴定的课程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操作技能和图像记忆在大脑中的形成。珠宝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在我校是新办专业,教学条件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珠宝鉴定课程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标本也还在不断完善和充实。特别是宝石标本,需要长时间的收集积累才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要求。
另一方面,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相对单调的教学标本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方面存在极大不足。据笔者观察,部分学生对实物和便于理解的东西更感兴趣,对高深的理论和单调的说教不怎么热衷。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是笔者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作为珠宝鉴定课程的教师,笔者在积极探索改善课程教学手段和效果的道路上发现,充分利用学生天天接触的网络交流平台为珠宝鉴定教学服务,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珠宝鉴定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利用网络及师生资源,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在珠宝鉴定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大量运用图片资料来说明所教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图像记忆。在互联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图片资料比较容易获得。一方面教师在网上搜寻和通过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与业内人士沟通获取,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学生亲自去寻找图片资料或自己拍摄图片并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师生利用图片搜索工具、专业论坛、QQ空间和微博等平台获取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整理好保存到我们专门建立的公共微博和QQ群空间里面,随时供大家查阅和学习。教师起到推动和把关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珠宝鉴定这门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
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目前大专院校里面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厌烦。这里面涉及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等等因素,而作为教师,我们容易改变的就是教学方式和方法。做营销讲究投其所好,教学亦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运用好学生使用频率高的网络交流平台在教学方面与学生互动的话,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笔者的做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心理,结合珠宝鉴定的课程进度,在QQ群里面发布每天猜一猜的活动,给学生发一张某种宝石的全部或者局部细节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宝石的种类、真假、是否经过处理和市场价格等进行猜测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同时还在微博里就某个珠宝鉴定的专题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鉴定案例进行讨论,吸引学生各抒己见。我们鼓励学生平时多用手机拍看到的宝石,然后发到QQ群、公共微博或者微信的平台上供大家讨论。这些活动甚至带到了课堂上,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手机都可以连接到移动互联网,与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顾上网不听课,不如引导学生利用我们营造的专业交流平台借助手机终端开展课堂讨论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一开始有强制的性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但随着学生认可度的提高,现在学生已经比较主动地就专业的学习进行互动,兴趣也比较高。
三、丰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提高专业教学的欢迎度。
以前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完善,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跟随潮流的发展,利用这些交流工具主动融入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当中。一些专业教师也许觉得我们并非辅导员和班主任,跟学生基本限于专业的交流,因此网络交流平台的沟通作用不大。
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融入学生的互动之中,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进而提高所教课程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笔者参与建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交流平台和专业网站,同时负责珠宝鉴定课程子平台和空间的建立和维护,因此平常与学生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上有较多的交流与互动。笔者抓住网络交流非面对面和地位相对平等的特点与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从而获得了学生的好感与信任,在专业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
四、促进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构建虚拟社区,让教与学永不落幕。
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像中学生那样班集体相处时间较长,一般是上课时见见面,下课了各忙各的事情。这种情况导致有的学生毕业了也没跟同班同学说过几句话,有的老师到学生毕业时也没叫出几个所教专业课学生的名字。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部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专业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
笔者除了平时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交流互动之外,比较注重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加强老师和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我们在QQ群方面不但建有本专业的总群,还有班级和各个课程的群;在论坛和QQ空间上建有相关兴趣的圈子;在微博微信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和比赛。这些平台和活动的建立和开展,无疑给平时见面少的同学之间增加了互动的机会,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表的同学提供了表达的平台,充分打开了各自的心扉,从而形成了一个活跃的虚拟社区。我们正在优化和完善我们本专业的虚拟社区,使得同学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社区的互动中而不是网络游戏,使同学们实习的时候或者毕业了还在社区里面不断与在校的师生互动,为专业的发展继续做贡献,让教与学永不落幕。
综上所述,网络交流平台是可以也应该在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的实践和研究也表明,以论坛、QQ、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网络交流平台作为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平台,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专业课程的吸引力,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为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正能量。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当中,网络交流平台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华芬.网络时代教师的另一种身份:网友[J]. 基础教育,2007(8):32-33.
[2]董雷.浅议师生网络沟通的技巧[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4):53-55.
[3]唐文奕.QQ群在教学应用中的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0-4.
【关键词】网络交流平台;教学;互动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流平台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电子邮箱(email)到论坛(BBS)到腾讯QQ到博客(blog)到微博(microblog)再到微信(wechat),人们的网络沟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便捷。
大专院校的学生乃至教师都是使用网络交流平台非常活跃的群体,因此网络交流平台在大专院校中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聊天的工具,而应该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本文拟以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珠宝鉴定这门课的教学为例,主要从目前在高校师生群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论坛、QQ、微博和微信这四种网络交流平台入手,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分享已初步取得的经验和体会。
珠宝鉴定的课程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注重操作技能和图像记忆在大脑中的形成。珠宝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在我校是新办专业,教学条件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珠宝鉴定课程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标本也还在不断完善和充实。特别是宝石标本,需要长时间的收集积累才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要求。
另一方面,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相对单调的教学标本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方面存在极大不足。据笔者观察,部分学生对实物和便于理解的东西更感兴趣,对高深的理论和单调的说教不怎么热衷。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是笔者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作为珠宝鉴定课程的教师,笔者在积极探索改善课程教学手段和效果的道路上发现,充分利用学生天天接触的网络交流平台为珠宝鉴定教学服务,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珠宝鉴定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利用网络及师生资源,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在珠宝鉴定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大量运用图片资料来说明所教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图像记忆。在互联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图片资料比较容易获得。一方面教师在网上搜寻和通过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与业内人士沟通获取,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学生亲自去寻找图片资料或自己拍摄图片并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师生利用图片搜索工具、专业论坛、QQ空间和微博等平台获取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整理好保存到我们专门建立的公共微博和QQ群空间里面,随时供大家查阅和学习。教师起到推动和把关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珠宝鉴定这门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
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目前大专院校里面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厌烦。这里面涉及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等等因素,而作为教师,我们容易改变的就是教学方式和方法。做营销讲究投其所好,教学亦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运用好学生使用频率高的网络交流平台在教学方面与学生互动的话,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笔者的做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心理,结合珠宝鉴定的课程进度,在QQ群里面发布每天猜一猜的活动,给学生发一张某种宝石的全部或者局部细节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宝石的种类、真假、是否经过处理和市场价格等进行猜测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同时还在微博里就某个珠宝鉴定的专题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鉴定案例进行讨论,吸引学生各抒己见。我们鼓励学生平时多用手机拍看到的宝石,然后发到QQ群、公共微博或者微信的平台上供大家讨论。这些活动甚至带到了课堂上,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手机都可以连接到移动互联网,与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顾上网不听课,不如引导学生利用我们营造的专业交流平台借助手机终端开展课堂讨论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一开始有强制的性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但随着学生认可度的提高,现在学生已经比较主动地就专业的学习进行互动,兴趣也比较高。
三、丰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提高专业教学的欢迎度。
以前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完善,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跟随潮流的发展,利用这些交流工具主动融入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当中。一些专业教师也许觉得我们并非辅导员和班主任,跟学生基本限于专业的交流,因此网络交流平台的沟通作用不大。
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融入学生的互动之中,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进而提高所教课程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笔者参与建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交流平台和专业网站,同时负责珠宝鉴定课程子平台和空间的建立和维护,因此平常与学生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上有较多的交流与互动。笔者抓住网络交流非面对面和地位相对平等的特点与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从而获得了学生的好感与信任,在专业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
四、促进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构建虚拟社区,让教与学永不落幕。
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像中学生那样班集体相处时间较长,一般是上课时见见面,下课了各忙各的事情。这种情况导致有的学生毕业了也没跟同班同学说过几句话,有的老师到学生毕业时也没叫出几个所教专业课学生的名字。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部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专业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
笔者除了平时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交流互动之外,比较注重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加强老师和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我们在QQ群方面不但建有本专业的总群,还有班级和各个课程的群;在论坛和QQ空间上建有相关兴趣的圈子;在微博微信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和比赛。这些平台和活动的建立和开展,无疑给平时见面少的同学之间增加了互动的机会,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表的同学提供了表达的平台,充分打开了各自的心扉,从而形成了一个活跃的虚拟社区。我们正在优化和完善我们本专业的虚拟社区,使得同学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社区的互动中而不是网络游戏,使同学们实习的时候或者毕业了还在社区里面不断与在校的师生互动,为专业的发展继续做贡献,让教与学永不落幕。
综上所述,网络交流平台是可以也应该在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的实践和研究也表明,以论坛、QQ、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网络交流平台作为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平台,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专业课程的吸引力,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为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正能量。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过程当中,网络交流平台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华芬.网络时代教师的另一种身份:网友[J]. 基础教育,2007(8):32-33.
[2]董雷.浅议师生网络沟通的技巧[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4):53-55.
[3]唐文奕.QQ群在教学应用中的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