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强化问题意识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引发新的问题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观点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由继承然后创新。
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发展创新性思维。这里涉及两个概念:问题性水平低,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备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高,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到头来徒劳无益。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坚决避免“果子”挂得太高或太低,即学生怎么“跳”也摘不到或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减少“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适时采用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李政道博士曾说:“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提问,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问题的表述要尽量清楚明白。
最后,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联系不紧密,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教学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一种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可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及体现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发言权,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达欲望。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同时,课堂上也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新时代的高中学生正是成长在千变万化的信息世界中。他们对知识的选择、理解、接受、迁移等的要求随之发生着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是开放的,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放,才能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不会感到所学的知识太浅显,太古板,甚至太落后。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放得开,收得栊”。并努力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素质。一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摒弃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做法;改变教师永远是主角、是支配者,学生是配角、是服从者的陈腐教学模式;改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好教师的陈腐观念。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和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探索的领导者,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反思,不断加强自身学科知识基础,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组织协调教学能力、校本教研能力的提高等。否则,再好的教学艺术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功效。三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要求在运用“提问艺术”时,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为关键,以开发挖掘学生发展的核心潜能为重点,精心准备材料、巧妙设计问题、适时启发诱导,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这个主体的认识能力、智力潜能、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证明,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好“提问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但应注意,在“提问艺术”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消除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引发新的问题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观点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由继承然后创新。
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发展创新性思维。这里涉及两个概念:问题性水平低,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备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高,即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到头来徒劳无益。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坚决避免“果子”挂得太高或太低,即学生怎么“跳”也摘不到或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减少“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适时采用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李政道博士曾说:“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提问,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问题的表述要尽量清楚明白。
最后,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联系不紧密,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教学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习心理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一种感情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可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及体现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发言权,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达欲望。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同时,课堂上也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新时代的高中学生正是成长在千变万化的信息世界中。他们对知识的选择、理解、接受、迁移等的要求随之发生着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现代的教学必须是开放的,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放,才能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不会感到所学的知识太浅显,太古板,甚至太落后。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放得开,收得栊”。并努力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素质。一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摒弃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做法;改变教师永远是主角、是支配者,学生是配角、是服从者的陈腐教学模式;改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好教师的陈腐观念。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和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探索的领导者,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反思,不断加强自身学科知识基础,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组织协调教学能力、校本教研能力的提高等。否则,再好的教学艺术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功效。三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要求在运用“提问艺术”时,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为关键,以开发挖掘学生发展的核心潜能为重点,精心准备材料、巧妙设计问题、适时启发诱导,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这个主体的认识能力、智力潜能、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证明,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好“提问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但应注意,在“提问艺术”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消除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