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败的胜利者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与海》是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作者海明威也凭借此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描写了老渔人桑地亚哥在海上的经历,以及他如何在危险的环境下坚持下来的过程,老人没有屈服于命运,他的斗志永远是昂扬向上的。即便是凶猛的大鱼、凶狠的鲨鱼、恶劣的环境,他都一一克服了。虽然他在历经艰难之后,只得到一副空空如也的骨架,他也毫不后悔。
  从这部小说当中,我认识了一个即使一无所获也永不放弃的老人,就像文中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给打败。”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即使面对不可征服的自然,人类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所以我认为老人是一个打不败的胜利者。
  首先,之所以称他为胜利者,是因为在老人身上我看到了大多数胜利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非凡的意志力、百折不挠、不可战胜等等。但不幸的是84 天里老人没有逮到一条鱼,其他人都把老人视为一个失败者。但正是老人不甘失败的性格,使他决心在第 85 天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这是永不服输精神的体现。等到老人终于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明知对方比自己强大,还是没有放弃。
  并且他用尽一切方法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用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后来硕大的鲨鱼一条一条地被打死,面对鲨鱼群的进攻,老人却越战越勇。老人不断地赶走鲨鱼,但鱼肉都被咬去了,最后老人带着这具残骸回家了。也许有人认为老人是自不量力的,但在有限的状况下,老人没有退缩,他选择了坚持搏斗。
  换一种角度来看,在整个过程中,老人他始终没有低头,而是以非凡的意志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饥饿和痛苦。面对注定的命运的坎坷,老人没有屈服,却勇往直前,体现了胜利者的高尚精神,值得为我们去学习。
  其次,老人除了拥有不同常人的精神品质之外,他的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也是我认为为什么他是一个胜利者的原因。老人划着小船连续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老人并没有失去信心;在海上,他仍然关心喜欢的棒球比赛,甚至想有台收音机,这都表现了老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几乎都吃光了,他也没有气馁,而是去想好的一方面:“想点开心的事吧,丢了四十磅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无论是在有限的环境下,还是在激烈的搏斗中,老人却没有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文中这样说道:“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他一次又一次的与大自然、鲨鱼进行顽强斗争,这展现出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是他和自然的冲突,不是简单的征服自然,这是向生命的挑战。老人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正如文本中老人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在无数次绝望中顽强保存的自信与内心中的信念,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具有不可匹敌的精神力量。他从头至尾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各种状况,以乐观的心态挑战死亡。在这种凶残的战斗中,无论是他的乐观、自信、积极、坚定的信念,都展现了一位胜利者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或许有人说老人是一个失败者,没有成功的保护好自己的鱼,反而都被鲨鱼吃光了,鲨鱼才应该是一个胜利者。那么我想引用王小波曾说过的话:失败是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这就是失败。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鉤,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而“失败”这个词在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含义,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并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一个失败者。所以说,我认为只要一个人曾经为他的理想努力奋斗过,就算没有成功,他也是一个胜利者。
  那么,你可能会有疑问:老人最后一无所有了还是胜利者吗?在我看来,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不足。但是如果这个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懂得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那么无论最终成功与否,这都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是一个胜利者了,他是敢于挑战困难的胜利者。并且老人在最后不仅没有放弃战斗,还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所以老人正是我心中的一个永远都不会被打败的胜利者。
其他文献
摘要: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十分自然表现出来的,是对自身的思考,也是女性自身价值的体现。这种表达如果用人物题材表现的话,自然更加的直接明了。相对于花鸟题材借物言志的方式,人物题材使得画家表达起来更加直接、更加主动,这是从审美对象到审美主体的转化,这种转化能够让画家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和表达出女性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国画;王仁华;女性意识表达  人物题材是现在很多女性画家表达情绪,表达自我常用的题材
期刊
摘要: 国画艺术创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意境,讲究“情景交融”。绝大多数的国画作品都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融入了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国画;艺术创作;情感表现  一、中国画的情感意境表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十分看重意境的渲染。意境是创作者主体性情感与真实世界中的客观物质的互动。人的情感与客观环境的交融将生成某种创作者所向往的艺术创作氛围,使艺术创作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技术革命的不断推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各种APP 等新型传播媒介受到热捧,电子商务网站也日趋成熟,使得大家可以利用的媒介工具日趋多元化,广告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平面广告的收入、典型的平面广告成功案例来讨论数字媒体发展对人们的影响。  关键词:童话书籍 插图艺术 数媒设计  一、书籍插图艺术概述  (一)书籍插图的应用  
期刊
摘要:宗师画家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从哲学角度分析,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而革新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所以,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渗透是必然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没有了地域的限制,各种艺术观点和文化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等许多渠道迅速传播开来,艺术门类之间也渐渐模糊了界限,油画、水彩画、版画、动画、设计艺术、装置艺术、甚至是摄
期刊
摘要:《搜神记》体现出的干宝文学观念,即干宝对文学创作中同时存在“信”与“不信”这一观念的认可。干宝创作《搜神记》的目的,实則是通过记载神异之事来向人们证明世界上所存在的神秘法则。  关键词:《搜神记》;文学观念;探究  《搜神记》被称为“中国志怪小说鼻祖”。其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搜神记》共二十卷,是明朝人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出的。全书钩稽古籍,博采今世
期刊
摘要:“纵观女性艺术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最为直观的变化便是题材的多样化、生活化、女性化。传统的中国画题材已不能满足当代画家们自我表达的冲动,女性画家亦是如此,她们在选材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这种独特主要表现喜爱以花自喻,偏爱花舟题材。  关键词:雷苗;国画;花鸟题材;女性意识  花鸟题材是中国传统绘的画题材,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用于比兴寄托的常用手法。其中花并不仅是男性画家一直热衷表现的题材,更是女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发展历史的古国,先后出现了各种灿烂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戏曲与话剧都是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无论是戏曲还是话剧都要归类到戏剧的艺术门类之下,在基本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如果把这两种艺术放到舞台上的时候,在许多方面则表现出了不同。  关键词:戏曲;舞台;话剧;区别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多样化需求也很
期刊
《费德尔》是在17世纪由拉辛创作的作品,这是一部真正的经典悲剧。他讲述了雅典国王的继后费德尔向国王前妻之子依包利特求爱,但王子另有所欢。费德尔羞愧欲死,但最后听从奶娘的劝告,向国王诬告了王子。国王请求海神惩罚了依包利特,费德尔则受到良心谴责而自尽,临终时向国王吐露了真情。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情节十分的简单、朴素,但整部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实质,却令人深思。  在十七世纪这个背景下,是高举王权至上,国家至
期刊
摘要: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充斥着各种时尚潮流,嘈杂的音乐,拥挤的人群,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不知不觉就会想要过一种清淡的生活,远离尘嚣。褪去所有的装饰,穿简单的服饰。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清淡唯美不仅是画面的美,而且是画面中人物形象的真、善,这也是我为什么将清淡唯美风作为女性国画作品的一个风格特征之一的原因。在这一风格特征下分成了轻松简约的背景处理和清新淡雅的唯美意境,正是
期刊
摘要:乾隆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但是否真如大众所认知的盛世?我们以孔飞力先生的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百姓、底层官员、封疆大吏和乾隆帝对“叫魂”案应对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盛世。在“叫魂”案件发生的1968年也同时发生了清缅战争的失败,两淮盐引贪污案和台湾冈山起义。把这几件事结合在一起分析,乾隆盛世的另一面面就显露了出来。  关键词:叫魂;乾隆盛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