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冈、台“断交”的台前幕后
在台湾的政治语境中,“邦交”、“对外关系”、“国际空间”向来是关系尊严、情感和身份的敏感领域。台湾当局曾经以“兄弟”关系来描绘与冈比亚间的友谊,然而这终究敌不过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冈比亚总统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看,冈比亚选择与台湾“断交”是基于“对国家战略意义的考虑”。“国家战略意义”这一看似模糊的概念,却道出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冈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国家,领土面积只有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80万,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人均GDP不到500美元,是目前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具有台北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头衔的冈比亚总统贾梅,曾九度率团赴台寻求金钱援助。作为台湾在非洲仅有的五个“邦交国”之一,台湾当局为维持双方关系稳定,从未停止向冈比亚提供经济援助,内容涵盖投资当地农业、铺设公路以及提供医疗设备等。2009年,台湾向冈比亚捐赠了四艘巡逻艇;2012年4月,马英九率团访问冈比亚,并赴贾梅的私人农庄做客;今年8月,台湾又向冈比亚捐赠三艘快艇;10月,由台湾出资建设的冈比亚武装部队训练中心完成移交。然而,台湾对冈比亚的这些援助并没有挽回双边关系的最终破裂。
“断交”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驻冈比亚代表陈士良返回台湾,在立法部门备询时道出了背后真相,台湾当局对“断交”事前毫无警讯,应该与冈比亚要求台湾方面追加1000万美元援助被拒绝直接相关。根据马英九当局2008年5月以后推动的“活路外交”政策,对外援助应以“目的正当、程序合法、执行有效”为基本原则,因此台湾方面未同意冈比亚此次提出的缺乏明确目标和计划的援助申请。
如果深究,冈比亚与台湾“断交”并非一起偶然性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实力地位的消长对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深刻影响。在中国大陆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对外经济的辐射能力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大幅上升,在非洲地区尤其明显。2009年中国大陆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非贸易额达近2000亿美元。据台湾“国贸局”统计,2012年台湾与冈比亚双边贸易总额约为599.6万美元,其中出口额576.3万美元,进口额23.3万美元;但今年双边贸易额锐减,1~8月仅74.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9.24%。与之对照的是,中国大陆与冈比亚2011年和2012年双边贸易额分别高达3.45亿美元、3.42亿美元,远远超过台湾与冈比亚的贸易规模。台湾“邦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在一个利益高于道义的国际体系中,面对中国大陆和平崛起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这些国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重新选择外交政策也就不足为怪了。
“活路外交”政策不至于改变
2000年至2008年,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的冲撞式“外交”曾给台湾社会留下了深刻教训。近五年多来,马英九当局改变思维,推行更加务实、更具弹性的“活路外交”。其两大基本方向是:一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实现两岸“外交休兵”,即“双方不在对方的邦交国进行恶性竞争,不浪费资源挖对方的邦交国,同时在自己的邦交国处理对方人民的相关事务时,能秉持人道原则”。二是将对外关系与两岸关系捆绑,要求大陆照顾台湾关切,给予台湾更多的国际活动空间,台湾则对参加国际组织采取“弹性、务实”策略,不反对“邦交国”与大陆发展经贸文化等关系。该政策的目标是将台湾由“麻烦制造者”塑造成“负责任的利害攸关方”,达到稳定两岸关系以及扩展与“邦交国”关系、增进与“非邦交国”间的互信、为台湾在国际社会找“活路”的多重目标。
随着两岸互信的建立和发展,“活路外交”政策的确取得了明显成效,马当局不仅扭转了陈水扁执政时期“邦交国”不断流失的局面,还成功扩大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空间。近几年来,台湾实现以“中华台北”名称、观察员身份参加每年一度的世界卫生大会,相继由连战、萧万长为代表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并与新西兰、新加坡签订经济合作协议等。
此次“断交”事件属于个案,且与大陆方面无关,其政治效应仅仅局限于岛内。部分民进党“立委”声称,冈比亚只是第一个倒下的“骨牌”,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巴拉圭和梵蒂冈等“邦交国”正准备与台湾“断交”。一些反对“活路外交”政策的人认为,马英九宣称与大陆“外交休兵”,大陆却继续在国际场合打压台湾,台湾若再不有所作为,将沦为“休克外交”。对此,“行政院长”江宜桦明确表示,该案与大陆无直接关联,不会产生骨牌效应,冈比亚若宣布与大陆建交,再对两岸关系进行检讨也不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第一时间表示,对于冈比亚和台湾“断交”,大陆方面也是从媒体得知相关消息,在此之前未与冈比亚有过接触。近些年,一些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国家,为分享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利益,不断释放要与大陆建交的信号,大陆方面考虑到两岸关系的大局并未接受。
目前对台湾方面而言,“活路外交”政策总体上利大于弊。马英九不只一次地强调,台湾方面秉持“不统、不独、不武”以及“尊严、对等、互惠”原则推动“活路外交”政策,不仅成功地改善了两岸关系,也大幅提升了台湾与各国的关系。可以预计,马英九当局还将继续坚持“活路外交”政策,除巩固与既有“邦交国”关系外,还会进一步发展包括与非“邦交国”在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乃至政治等领域的实质性关系。不过,经过此次“断交”事件,马英九当局会进一步重视维护既有的“邦交”关系,将追加资源投入,手段策略也会更加务实。
微妙的政治平衡
在马英九当局“和中、亲美、友日”战略布局中,大陆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上位”。换句话说,大陆政策才是解决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马英九当局一直努力维持两岸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平衡,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该政策的成效取决于以下条件的配合。其一,两岸政治互信是基础。马英九执政以来从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关系论述入手,逐步拆除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障碍,并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建立和发展两岸互信的政治基础。其二,以求同存异为原则。这就要求两岸双方共同处理好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身份、形式及内容等问题,同时照顾双方的关切,不能在国际社会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也是马英九当局不断强调“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策略的要义所在。其三,讲究灵活务实的精神。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对于台湾有条件、有需要参加的国际活动,两岸可以通过对话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则应尽量避免碰触敏感议题。
对外政策向来服务于内政需要。今后,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政策将继续配合台湾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重心将放在拓展国际组织参与以及加快加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上。前者主要是有意义的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国际组织及其活动,后者主要是寻求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议”(TPP),以及由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这两大方向不仅牵涉相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和规范,更关系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下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竞合关系,其复杂性、敏感性不言而喻,需要两岸进一步将信任关系从经济、社会领域扩大到政治和涉外领域。
过去五年来的两岸互动证明,大陆方面完全理解参与国际活动对台湾民众心理情感的意义,也一直在积极努力寻找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当前,两岸关系逐步由“浅”、“易”进入到“深”、“难”阶段,如何在坚持一个中国框架的前提下推进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需要两岸通过政治对话和协商来讨论和实现。
冈、台“断交”的台前幕后
在台湾的政治语境中,“邦交”、“对外关系”、“国际空间”向来是关系尊严、情感和身份的敏感领域。台湾当局曾经以“兄弟”关系来描绘与冈比亚间的友谊,然而这终究敌不过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冈比亚总统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看,冈比亚选择与台湾“断交”是基于“对国家战略意义的考虑”。“国家战略意义”这一看似模糊的概念,却道出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冈比亚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国家,领土面积只有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80万,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人均GDP不到500美元,是目前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具有台北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头衔的冈比亚总统贾梅,曾九度率团赴台寻求金钱援助。作为台湾在非洲仅有的五个“邦交国”之一,台湾当局为维持双方关系稳定,从未停止向冈比亚提供经济援助,内容涵盖投资当地农业、铺设公路以及提供医疗设备等。2009年,台湾向冈比亚捐赠了四艘巡逻艇;2012年4月,马英九率团访问冈比亚,并赴贾梅的私人农庄做客;今年8月,台湾又向冈比亚捐赠三艘快艇;10月,由台湾出资建设的冈比亚武装部队训练中心完成移交。然而,台湾对冈比亚的这些援助并没有挽回双边关系的最终破裂。
“断交”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驻冈比亚代表陈士良返回台湾,在立法部门备询时道出了背后真相,台湾当局对“断交”事前毫无警讯,应该与冈比亚要求台湾方面追加1000万美元援助被拒绝直接相关。根据马英九当局2008年5月以后推动的“活路外交”政策,对外援助应以“目的正当、程序合法、执行有效”为基本原则,因此台湾方面未同意冈比亚此次提出的缺乏明确目标和计划的援助申请。
如果深究,冈比亚与台湾“断交”并非一起偶然性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实力地位的消长对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深刻影响。在中国大陆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对外经济的辐射能力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大幅上升,在非洲地区尤其明显。2009年中国大陆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非贸易额达近2000亿美元。据台湾“国贸局”统计,2012年台湾与冈比亚双边贸易总额约为599.6万美元,其中出口额576.3万美元,进口额23.3万美元;但今年双边贸易额锐减,1~8月仅74.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9.24%。与之对照的是,中国大陆与冈比亚2011年和2012年双边贸易额分别高达3.45亿美元、3.42亿美元,远远超过台湾与冈比亚的贸易规模。台湾“邦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在一个利益高于道义的国际体系中,面对中国大陆和平崛起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这些国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重新选择外交政策也就不足为怪了。
“活路外交”政策不至于改变
2000年至2008年,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的冲撞式“外交”曾给台湾社会留下了深刻教训。近五年多来,马英九当局改变思维,推行更加务实、更具弹性的“活路外交”。其两大基本方向是:一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实现两岸“外交休兵”,即“双方不在对方的邦交国进行恶性竞争,不浪费资源挖对方的邦交国,同时在自己的邦交国处理对方人民的相关事务时,能秉持人道原则”。二是将对外关系与两岸关系捆绑,要求大陆照顾台湾关切,给予台湾更多的国际活动空间,台湾则对参加国际组织采取“弹性、务实”策略,不反对“邦交国”与大陆发展经贸文化等关系。该政策的目标是将台湾由“麻烦制造者”塑造成“负责任的利害攸关方”,达到稳定两岸关系以及扩展与“邦交国”关系、增进与“非邦交国”间的互信、为台湾在国际社会找“活路”的多重目标。
随着两岸互信的建立和发展,“活路外交”政策的确取得了明显成效,马当局不仅扭转了陈水扁执政时期“邦交国”不断流失的局面,还成功扩大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空间。近几年来,台湾实现以“中华台北”名称、观察员身份参加每年一度的世界卫生大会,相继由连战、萧万长为代表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并与新西兰、新加坡签订经济合作协议等。
此次“断交”事件属于个案,且与大陆方面无关,其政治效应仅仅局限于岛内。部分民进党“立委”声称,冈比亚只是第一个倒下的“骨牌”,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巴拉圭和梵蒂冈等“邦交国”正准备与台湾“断交”。一些反对“活路外交”政策的人认为,马英九宣称与大陆“外交休兵”,大陆却继续在国际场合打压台湾,台湾若再不有所作为,将沦为“休克外交”。对此,“行政院长”江宜桦明确表示,该案与大陆无直接关联,不会产生骨牌效应,冈比亚若宣布与大陆建交,再对两岸关系进行检讨也不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第一时间表示,对于冈比亚和台湾“断交”,大陆方面也是从媒体得知相关消息,在此之前未与冈比亚有过接触。近些年,一些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国家,为分享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利益,不断释放要与大陆建交的信号,大陆方面考虑到两岸关系的大局并未接受。
目前对台湾方面而言,“活路外交”政策总体上利大于弊。马英九不只一次地强调,台湾方面秉持“不统、不独、不武”以及“尊严、对等、互惠”原则推动“活路外交”政策,不仅成功地改善了两岸关系,也大幅提升了台湾与各国的关系。可以预计,马英九当局还将继续坚持“活路外交”政策,除巩固与既有“邦交国”关系外,还会进一步发展包括与非“邦交国”在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乃至政治等领域的实质性关系。不过,经过此次“断交”事件,马英九当局会进一步重视维护既有的“邦交”关系,将追加资源投入,手段策略也会更加务实。
微妙的政治平衡
在马英九当局“和中、亲美、友日”战略布局中,大陆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上位”。换句话说,大陆政策才是解决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马英九当局一直努力维持两岸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平衡,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该政策的成效取决于以下条件的配合。其一,两岸政治互信是基础。马英九执政以来从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关系论述入手,逐步拆除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障碍,并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建立和发展两岸互信的政治基础。其二,以求同存异为原则。这就要求两岸双方共同处理好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身份、形式及内容等问题,同时照顾双方的关切,不能在国际社会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也是马英九当局不断强调“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策略的要义所在。其三,讲究灵活务实的精神。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对于台湾有条件、有需要参加的国际活动,两岸可以通过对话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则应尽量避免碰触敏感议题。
对外政策向来服务于内政需要。今后,马英九当局“活路外交”政策将继续配合台湾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重心将放在拓展国际组织参与以及加快加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上。前者主要是有意义的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国际组织及其活动,后者主要是寻求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议”(TPP),以及由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这两大方向不仅牵涉相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和规范,更关系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下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竞合关系,其复杂性、敏感性不言而喻,需要两岸进一步将信任关系从经济、社会领域扩大到政治和涉外领域。
过去五年来的两岸互动证明,大陆方面完全理解参与国际活动对台湾民众心理情感的意义,也一直在积极努力寻找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当前,两岸关系逐步由“浅”、“易”进入到“深”、“难”阶段,如何在坚持一个中国框架的前提下推进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需要两岸通过政治对话和协商来讨论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