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墨西哥艺术,人们常爱将眼光兜转在奥罗斯科、西盖罗斯、里维拉以及弗里达等几位大师身上,而对于这个古老文明的整体艺术发展,大家似乎所知甚少。最近,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三重奏——墨西哥当代艺术联展”,带来了包括本杰明·多明戈斯、拉斐尔·克罗内尔和豪尔赫·马林三位艺术家的50件作品。本刊也借此机会采访到了参展艺术家之一、墨西哥雕塑家豪尔赫·马林,他首次将名为“宛若风景的躯体”的展览带到中国观众面前,在谈及个人创作的同时,他也聊起了他眼中的墨西哥艺术。
在中华艺术宫绕了好几个弯,终于到达了15、16展厅。入口处热烈的红白绿色调,伴随着一股浓郁的墨西哥气息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艺术家豪尔赫·马林也出现了。他目光清澈,言语不多,硬朗的脸部线条下,是一张英俊好看的脸。
“我很惊喜地发现,中国的观众似乎更容易在我的作品中发现一些内在、主观与感性的连接,这种跳出外在形式之外的细微情感洞察,中国观众似乎比西方观众更加敏感。”豪尔赫·马林说。
冷峻青铜突显血肉人性
出生于1963年的豪尔赫·马林来自墨西哥一个小城。4岁的时候,他在幼儿园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雕塑作品:“我记得那是用黏土表现冬天的风景,老师和学校的小朋友都很喜欢。”或许就是这样的天赋,令他之后真正成为一个享誉美洲的雕塑家。
马林的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他多以青铜的冷峻来表现血肉之躯的兴衰张弛,借羽翼和面具隐喻逃离现实的欲望:半人半马的形象,或佩戴着长长鸟喙面具、背负双翼的人体,或立于极端失衡的几何形体上却谋求平衡的状态,似乎都在以一种幻想般的形体企图表现现实中的人性。这些形体时而如太阳神般健美,时而如酒神般豪放,却都像是从躁动不安的土地中生长起来一般,在静止中准确地捕捉到那“最能表现动态的一瞬间”。
马林的表达方式,曾被墨西哥已故文豪富恩特斯评论为“人性、太人性了”,而中国雕塑家余积勇则认为,马林这些装上翅膀的人体,“如同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翱翔”。
对中华艺术宫策展人李凝来说,他更多的关注放在作品中的“翅膀”元素上。“他对于翅膀的运用,体现了人类对于飞行、自然的渴求与模仿,也表达了禁锢于肉体中的精神对于自由的向往。”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把马林的作品解读为一次“丰富而孤寂的表演”——他的雕塑营造了一个假设的空间,真与假,有与无,似与不似,都能从中读解;从角色上来看,作品将人与神相结合的统一设置,也让整体变得更加丰富;而马林在极端危险对立的关系中寻找一种平衡的努力,更是让智慧和思考之力流动其中。
而马林谈到自己的创作感受时说:“对我而言,画画和雕塑是比语言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尽管我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雕塑上。我认为自己对于三维空间的把握要比二维更加准确。”
对于“翅膀”或“面具”元素的运用,他自己的解读则是:“通过对两种元素的运用,我想表现和传达一种焦虑感。”在他眼里,这是人类本质上的一种感情。“同时,我也尝试利用这两种元素表达一些不那么确定的潜意识中的感觉。虽然这两种元素在很多创作中都被使用过,但我认为我的创作方式是离奇的、非日常的。”
艺术全球化中的墨西哥当代标杆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人们较为熟悉的墨西哥“壁画三杰”以及塔马约、弗里达等艺术家的作品,普遍都流淌着一种哀愁。而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墨西哥艺术也是兼具着“浓郁多彩的氛围”与“内省深刻的忧郁”。李磊也曾谈到:“在漫长的历史中,墨西哥像中国一样,始终怀着对民族独立、社会解放的诉求,并且对人类境遇有强烈的反思。无论是艺术家里维拉的社会题材,还是女画家弗里达对自身的关注,都有着对人类的深切同情。”
而熟练掌握传统雕塑技法的马林,并不否认自己在作品中所呈现的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定性上,他更乐意自己的作品形容为“整体化、全球化艺术中的墨西哥当代艺术”。
他认为,墨西哥的当代艺术深受全球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区域的表达,“我们与珍贵的国际多样性相连接,我把这当做当代艺术的精髓性的特征。但是,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和别的人一样,艺术家也生长于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之中,所以要想做到自己的作品有根基,也要注重参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墨西哥艺术是丰富多元的综合体,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为数众多的不同文化的表达。从前西班牙时期的纯粹主义,到与欧洲的文化融合,到尝试恢复本土文化的根,直到当下全球化的时代,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我认为这些积淀是墨西哥艺术可以汲取的财富,也是墨西哥在世界文化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面对现代社会商业利益和艺术追求间的矛盾,马林忠告年轻艺术家们要努力找到其中的平衡,“在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让自身的内心世界得到外在表达,为此艺术家必须有值得表达的内涵”。
马林把自己灵感的来源归结于生存本身:“活着,感觉,思考,日复一日地探索,作为创作者,我的目标是在文化和艺术间促生牢固的纽带,虽然我的作品其实是‘一系列幸运的即兴创作’。”
谈起当下墨西哥艺术市场。他说:“墨西哥当下的艺术创作非常活跃,而整个社会也对文化和艺术欣赏逐步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这次“三重奏——墨西哥当代艺术联展”之后,豪尔赫·马林还将捐赠一件重量级作品给中华艺术宫,首开外国艺术家为中华艺术宫捐赠作品之先河。而接下来,马林的雕塑作品也将赴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巡展。
走进内心为创作之本
马林谈到,自己最大的爱好其实都与视觉有关,“包括了看电影、看展、绘画、雕塑等等,我喜欢文艺片和实验剧场”。
在日常生活中,马林的乐趣之一,是在街头或者别的公共场所观察别人。“我通常会对人做双重分析,首先是基于长相、精神面貌的客观分析,之后则是基于对方的一些行为带给我的具体感受和投射做主观色彩较浓的分析。我认为这和我的创作密不可分,就像我邀请观众靠近作品去观赏,在这里面,他们的发现会更加深刻感性,也能够找到共鸣的主题。”
回顾自己的创作状态,马林说:“其实我一直都处于持续的转型中,也因为如此,我好像很难有所谓的‘正常生活’。创作的过程是如此的深入,走进内心,就得与日常疏远。不过另一方面,我还是得尽力保持住一些固定而平稳的生活状态,遛狗、准备食物、锻炼、回复邮件和电话等等。在这样的二元世界中穿梭——这,就是我们艺术家要学习与之共处的生活。”
而谈及对于自己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事物或人,马林的回答让我颇感意外,“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自己内心的魔鬼与恐惧。”
在中华艺术宫绕了好几个弯,终于到达了15、16展厅。入口处热烈的红白绿色调,伴随着一股浓郁的墨西哥气息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艺术家豪尔赫·马林也出现了。他目光清澈,言语不多,硬朗的脸部线条下,是一张英俊好看的脸。
“我很惊喜地发现,中国的观众似乎更容易在我的作品中发现一些内在、主观与感性的连接,这种跳出外在形式之外的细微情感洞察,中国观众似乎比西方观众更加敏感。”豪尔赫·马林说。
冷峻青铜突显血肉人性
出生于1963年的豪尔赫·马林来自墨西哥一个小城。4岁的时候,他在幼儿园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雕塑作品:“我记得那是用黏土表现冬天的风景,老师和学校的小朋友都很喜欢。”或许就是这样的天赋,令他之后真正成为一个享誉美洲的雕塑家。
马林的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他多以青铜的冷峻来表现血肉之躯的兴衰张弛,借羽翼和面具隐喻逃离现实的欲望:半人半马的形象,或佩戴着长长鸟喙面具、背负双翼的人体,或立于极端失衡的几何形体上却谋求平衡的状态,似乎都在以一种幻想般的形体企图表现现实中的人性。这些形体时而如太阳神般健美,时而如酒神般豪放,却都像是从躁动不安的土地中生长起来一般,在静止中准确地捕捉到那“最能表现动态的一瞬间”。
马林的表达方式,曾被墨西哥已故文豪富恩特斯评论为“人性、太人性了”,而中国雕塑家余积勇则认为,马林这些装上翅膀的人体,“如同在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翱翔”。
对中华艺术宫策展人李凝来说,他更多的关注放在作品中的“翅膀”元素上。“他对于翅膀的运用,体现了人类对于飞行、自然的渴求与模仿,也表达了禁锢于肉体中的精神对于自由的向往。”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把马林的作品解读为一次“丰富而孤寂的表演”——他的雕塑营造了一个假设的空间,真与假,有与无,似与不似,都能从中读解;从角色上来看,作品将人与神相结合的统一设置,也让整体变得更加丰富;而马林在极端危险对立的关系中寻找一种平衡的努力,更是让智慧和思考之力流动其中。
而马林谈到自己的创作感受时说:“对我而言,画画和雕塑是比语言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尽管我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雕塑上。我认为自己对于三维空间的把握要比二维更加准确。”
对于“翅膀”或“面具”元素的运用,他自己的解读则是:“通过对两种元素的运用,我想表现和传达一种焦虑感。”在他眼里,这是人类本质上的一种感情。“同时,我也尝试利用这两种元素表达一些不那么确定的潜意识中的感觉。虽然这两种元素在很多创作中都被使用过,但我认为我的创作方式是离奇的、非日常的。”
艺术全球化中的墨西哥当代标杆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人们较为熟悉的墨西哥“壁画三杰”以及塔马约、弗里达等艺术家的作品,普遍都流淌着一种哀愁。而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墨西哥艺术也是兼具着“浓郁多彩的氛围”与“内省深刻的忧郁”。李磊也曾谈到:“在漫长的历史中,墨西哥像中国一样,始终怀着对民族独立、社会解放的诉求,并且对人类境遇有强烈的反思。无论是艺术家里维拉的社会题材,还是女画家弗里达对自身的关注,都有着对人类的深切同情。”
而熟练掌握传统雕塑技法的马林,并不否认自己在作品中所呈现的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定性上,他更乐意自己的作品形容为“整体化、全球化艺术中的墨西哥当代艺术”。
他认为,墨西哥的当代艺术深受全球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区域的表达,“我们与珍贵的国际多样性相连接,我把这当做当代艺术的精髓性的特征。但是,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和别的人一样,艺术家也生长于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之中,所以要想做到自己的作品有根基,也要注重参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墨西哥艺术是丰富多元的综合体,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为数众多的不同文化的表达。从前西班牙时期的纯粹主义,到与欧洲的文化融合,到尝试恢复本土文化的根,直到当下全球化的时代,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我认为这些积淀是墨西哥艺术可以汲取的财富,也是墨西哥在世界文化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面对现代社会商业利益和艺术追求间的矛盾,马林忠告年轻艺术家们要努力找到其中的平衡,“在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让自身的内心世界得到外在表达,为此艺术家必须有值得表达的内涵”。
马林把自己灵感的来源归结于生存本身:“活着,感觉,思考,日复一日地探索,作为创作者,我的目标是在文化和艺术间促生牢固的纽带,虽然我的作品其实是‘一系列幸运的即兴创作’。”
谈起当下墨西哥艺术市场。他说:“墨西哥当下的艺术创作非常活跃,而整个社会也对文化和艺术欣赏逐步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这次“三重奏——墨西哥当代艺术联展”之后,豪尔赫·马林还将捐赠一件重量级作品给中华艺术宫,首开外国艺术家为中华艺术宫捐赠作品之先河。而接下来,马林的雕塑作品也将赴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巡展。
走进内心为创作之本
马林谈到,自己最大的爱好其实都与视觉有关,“包括了看电影、看展、绘画、雕塑等等,我喜欢文艺片和实验剧场”。
在日常生活中,马林的乐趣之一,是在街头或者别的公共场所观察别人。“我通常会对人做双重分析,首先是基于长相、精神面貌的客观分析,之后则是基于对方的一些行为带给我的具体感受和投射做主观色彩较浓的分析。我认为这和我的创作密不可分,就像我邀请观众靠近作品去观赏,在这里面,他们的发现会更加深刻感性,也能够找到共鸣的主题。”
回顾自己的创作状态,马林说:“其实我一直都处于持续的转型中,也因为如此,我好像很难有所谓的‘正常生活’。创作的过程是如此的深入,走进内心,就得与日常疏远。不过另一方面,我还是得尽力保持住一些固定而平稳的生活状态,遛狗、准备食物、锻炼、回复邮件和电话等等。在这样的二元世界中穿梭——这,就是我们艺术家要学习与之共处的生活。”
而谈及对于自己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事物或人,马林的回答让我颇感意外,“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自己内心的魔鬼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