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关注教育改革涉及的范围,保证教改工作的全面性。德育作为小学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激励策略引入德育工作中全面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尝试分析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方法,希望研究观点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引 言
小学德育工作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开展德育工作的兼具任务,因此德育方法选择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难点。激励策略引入德育工作能够帮助提高工作质量,以这种方式渗透德育目标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价值观养成也有积极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部分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激励策略应用中存在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使德育工作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应用激励策略
开展德育工作确实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才能够切实起到教育作用,学生感同身受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德育中融入激励策略的过程中,我们一样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捕捉德育契机[1]。比如,关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等,引導学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在班级中如果看见学生能够主动爱护班级环境、遵守学校纪律,班主任教师要提出表扬,在班级中设定“文明环保之星”的评选活动,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劳动中的表现,采取积分制和班级学生投票制结合的选举方式,以荣誉奖励的方式树立典型,让德育激励策略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引导学生自我提高的动力[2]。
2.德育激励策略实施要有体现差异化原则
学生本身就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在教育策略应用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班级生活中体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品质,在学习成绩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性,因此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教师激励学生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使德育效果最大化。比如班级中有一些学习成绩优异、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就要在树立典型的同时,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学会谦虚,提高自我要求[3]。此外,将一些班级管理任务交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关注到人际关系处理、集体荣誉维护等其它问题;而对于班级中学习态度消极、日常行为散漫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对他们要求过于严格,在成绩上给他们制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给予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然后继续制定新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让这部分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再如,有时候学生不经意的一些善举会被老师忽略,其实这些小小的善举同样是有价值的,班主任教师要善于观察,从生活细微入手,鼓励学生不经意间的善举,对他们来说也是正面引导。如果激励策略没有差异性,对于所有的学生的表现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表现好的学生会觉得太过于轻松而失去动力和进取心,而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又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以烂为烂,进入恶性循环。实行这种差异性激励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完善激励策略的实施方式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班会或者特定的德育教育课堂,应该不断扩展德育教育的教育范围,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施激励政策。例如,可以打破传统的一个班长的班级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任务分到每一位学生手上,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有事可做。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机会,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即班级里每一位学生轮流做班长或者其他班干部职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小学生通过轮流任职的活动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主体地位,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效率。小学班主任可以在这个过程实施激励策略,对每一位班干部进行评比,由普通学生评价班干部,通过颁发奖状或者分发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干部作用,学生在任职期间就可以逐渐培养起团结、互帮互助、讲究卫生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促进了德育有效性提升。
4.激励对象由学生个人扩大到小组团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了更加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策略的实施可以合理地融入团体合作,即将激励对象由学生个人扩大到小组团队。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讲述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去生活中帮助他人。比如:小组成员可以帮助迷路的人找寻方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给带有小宝宝的阿姨让座等。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激励评比,由班主任和学生评出最优秀的课题小组,这样的团体激励不仅体现了激励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而且在激励策略实施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团结能力,从而提高了德育教育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中以激励策略主导,充分体现了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同时这种德育策略符合小学生特点,能够优化德育效果。但是在应用激励策略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激励方式不科学、没有关注学生差异性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本文尝试分了几点德育激励策略的应用方法,旨在推动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8(03):192-193,195-196.
[2]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02):145-146,149-150.
[3]刘瑶.探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4):168-169,172-17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引 言
小学德育工作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开展德育工作的兼具任务,因此德育方法选择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难点。激励策略引入德育工作能够帮助提高工作质量,以这种方式渗透德育目标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价值观养成也有积极意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部分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激励策略应用中存在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使德育工作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应用激励策略
开展德育工作确实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才能够切实起到教育作用,学生感同身受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德育中融入激励策略的过程中,我们一样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捕捉德育契机[1]。比如,关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等,引導学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在班级中如果看见学生能够主动爱护班级环境、遵守学校纪律,班主任教师要提出表扬,在班级中设定“文明环保之星”的评选活动,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劳动中的表现,采取积分制和班级学生投票制结合的选举方式,以荣誉奖励的方式树立典型,让德育激励策略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引导学生自我提高的动力[2]。
2.德育激励策略实施要有体现差异化原则
学生本身就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在教育策略应用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班级生活中体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品质,在学习成绩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性,因此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教师激励学生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使德育效果最大化。比如班级中有一些学习成绩优异、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就要在树立典型的同时,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学会谦虚,提高自我要求[3]。此外,将一些班级管理任务交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关注到人际关系处理、集体荣誉维护等其它问题;而对于班级中学习态度消极、日常行为散漫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对他们要求过于严格,在成绩上给他们制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给予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然后继续制定新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让这部分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再如,有时候学生不经意的一些善举会被老师忽略,其实这些小小的善举同样是有价值的,班主任教师要善于观察,从生活细微入手,鼓励学生不经意间的善举,对他们来说也是正面引导。如果激励策略没有差异性,对于所有的学生的表现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表现好的学生会觉得太过于轻松而失去动力和进取心,而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又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以烂为烂,进入恶性循环。实行这种差异性激励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完善激励策略的实施方式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班会或者特定的德育教育课堂,应该不断扩展德育教育的教育范围,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施激励政策。例如,可以打破传统的一个班长的班级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任务分到每一位学生手上,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有事可做。每一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机会,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即班级里每一位学生轮流做班长或者其他班干部职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小学生通过轮流任职的活动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主体地位,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效率。小学班主任可以在这个过程实施激励策略,对每一位班干部进行评比,由普通学生评价班干部,通过颁发奖状或者分发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干部作用,学生在任职期间就可以逐渐培养起团结、互帮互助、讲究卫生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促进了德育有效性提升。
4.激励对象由学生个人扩大到小组团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了更加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策略的实施可以合理地融入团体合作,即将激励对象由学生个人扩大到小组团队。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讲述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去生活中帮助他人。比如:小组成员可以帮助迷路的人找寻方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给带有小宝宝的阿姨让座等。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激励评比,由班主任和学生评出最优秀的课题小组,这样的团体激励不仅体现了激励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而且在激励策略实施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团结能力,从而提高了德育教育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中以激励策略主导,充分体现了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同时这种德育策略符合小学生特点,能够优化德育效果。但是在应用激励策略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激励方式不科学、没有关注学生差异性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本文尝试分了几点德育激励策略的应用方法,旨在推动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8(03):192-193,195-196.
[2]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02):145-146,149-150.
[3]刘瑶.探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4):168-16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