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若单刀直入,就会导致学习开始阶段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
如下这题:
热水瓶28元,电水壶43元,6个杯子24元。(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一道估算题)
师:妈妈去商场买这些生活用品,身边带了100元钱够吗?
(生有的心算,有的笔算,大约过了十几秒钟)
生1:够的。
生2:我认为只要95元就够了。因为28+43=71,71+24=95,一共只要95元,所以够了。
师:你真棒,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但老师只要你估计一下妈妈身边的钱够不够,不需要算出准确数。
学生有些茫然……
为了能让学生认识估算的作用,老师重新提问。
师:有谁愿意大胆地来估计一下,21+38等于多少?
生3:老师,是59,因为2+3=5.,1+8=9,所以是59。
生4:我是这样估计的,20+30=50,1+8=9,50+9=59。
面对学生流利的计算,老师茫然……
课堂仍在继续,但在这一片段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
(1)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
(2)学生不明白“估算”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
(3)有些学生以为估算就是猜结果,不知道如何估算。
相信在我们茫然的同时,学生们更是疑惑重重。
估算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它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有意义的。加强估算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估算的教学要求,并且强调要重视估算教学: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操作,不能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如何加强估算。
也许有教师会这样说:估算本来就不是精确结果,不必太强求,那估算和漫无目的的猜测有什么区别?学生瞎猜也能猜到。更有人说,真实结果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岂不更可笑,如果知道了真实结果还要我们估算干什么?那不就是先算出精确结果,再根据情况进行省略吗?这不是成了“算着估”了?教学估算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會不会做题目,而在于是否掌握了估算的策略意识,即估算意识的培养,这是教学中要突出的问题。
如上面说的这道估算题,这是人教版估算内容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计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很较真的,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这样的情况下,再来学习估算,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字又是在100以内的,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口算算出得数,而对于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很快通过笔算得到结果,这样,估算形成不了学生的学习内需,很难唤起对估算现实意义的理解,更不可能会把估算内化为他们算法策略的一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估算而估算。
因此这节课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
出示3种商品的价格:热水瓶28元,电水壶43元,6个杯子24元。
师:下面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A、妈妈考虑100元钱够不够时。
B、营业员要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C、妈妈被告知要付多少钱时。
在这里,没有直接问“买这几样商品大约要多少钱或妈妈去商场买这些生活用品,身边带了100元钱够吗”,而是先铺垫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显然是先从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角度考虑的,比较能唤起对估算现实意义的理解。
我们应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素材,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然而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不明白估算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翻看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册教材的估算内容都是安排在口算、笔算教学之后的,而对于口算、笔算的教学,我们老师会不停地讲算理、算法,并且让学生练习大量的计算式题,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估算由于其方法、过程、结果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使学生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不愿意去估算。因此应该先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待到高年级后,随着学生分析、理解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到时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估算知识,待水到渠成之时,效果恐怕也不见得差多少。
估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结”,常常引发我们的思考:低年级估算教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的确,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但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自然体现,只要基本计算技能(口算、笔算)扎实掌握了,在一个现实的情境中,这个能力是很容易自然产生的。我们以前都没学过估算,但碰到需要估算(如估算操场的面积、会场的人数等),你难道就因为没学过估算而不会吗?以前的泥工、木工等很多知识水平并不高的人,运用起估算来似乎很是得心应手,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信手拈来。因此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此外估算一定要有“大气”,既然是估算,那就不是唯一的,不要在结果上为难学生,要活学活用,别较真。而且不应把目光停留在训练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找到估算的结果上面,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估算首先要让学生想估、要估,自觉地去估算。
估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它与精确计算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平常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情境,积极为学生创设估算的平台和时机,不断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发展估算能力。
如下这题:
热水瓶28元,电水壶43元,6个杯子24元。(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一道估算题)
师:妈妈去商场买这些生活用品,身边带了100元钱够吗?
(生有的心算,有的笔算,大约过了十几秒钟)
生1:够的。
生2:我认为只要95元就够了。因为28+43=71,71+24=95,一共只要95元,所以够了。
师:你真棒,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但老师只要你估计一下妈妈身边的钱够不够,不需要算出准确数。
学生有些茫然……
为了能让学生认识估算的作用,老师重新提问。
师:有谁愿意大胆地来估计一下,21+38等于多少?
生3:老师,是59,因为2+3=5.,1+8=9,所以是59。
生4:我是这样估计的,20+30=50,1+8=9,50+9=59。
面对学生流利的计算,老师茫然……
课堂仍在继续,但在这一片段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
(1)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
(2)学生不明白“估算”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
(3)有些学生以为估算就是猜结果,不知道如何估算。
相信在我们茫然的同时,学生们更是疑惑重重。
估算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它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有意义的。加强估算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估算的教学要求,并且强调要重视估算教学: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操作,不能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如何加强估算。
也许有教师会这样说:估算本来就不是精确结果,不必太强求,那估算和漫无目的的猜测有什么区别?学生瞎猜也能猜到。更有人说,真实结果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岂不更可笑,如果知道了真实结果还要我们估算干什么?那不就是先算出精确结果,再根据情况进行省略吗?这不是成了“算着估”了?教学估算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會不会做题目,而在于是否掌握了估算的策略意识,即估算意识的培养,这是教学中要突出的问题。
如上面说的这道估算题,这是人教版估算内容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计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很较真的,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这样的情况下,再来学习估算,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字又是在100以内的,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口算算出得数,而对于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很快通过笔算得到结果,这样,估算形成不了学生的学习内需,很难唤起对估算现实意义的理解,更不可能会把估算内化为他们算法策略的一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估算而估算。
因此这节课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
出示3种商品的价格:热水瓶28元,电水壶43元,6个杯子24元。
师:下面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A、妈妈考虑100元钱够不够时。
B、营业员要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C、妈妈被告知要付多少钱时。
在这里,没有直接问“买这几样商品大约要多少钱或妈妈去商场买这些生活用品,身边带了100元钱够吗”,而是先铺垫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显然是先从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角度考虑的,比较能唤起对估算现实意义的理解。
我们应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素材,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然而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不明白估算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翻看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每册教材的估算内容都是安排在口算、笔算教学之后的,而对于口算、笔算的教学,我们老师会不停地讲算理、算法,并且让学生练习大量的计算式题,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估算由于其方法、过程、结果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使学生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不愿意去估算。因此应该先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待到高年级后,随着学生分析、理解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到时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估算知识,待水到渠成之时,效果恐怕也不见得差多少。
估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结”,常常引发我们的思考:低年级估算教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的确,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但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自然体现,只要基本计算技能(口算、笔算)扎实掌握了,在一个现实的情境中,这个能力是很容易自然产生的。我们以前都没学过估算,但碰到需要估算(如估算操场的面积、会场的人数等),你难道就因为没学过估算而不会吗?以前的泥工、木工等很多知识水平并不高的人,运用起估算来似乎很是得心应手,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信手拈来。因此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此外估算一定要有“大气”,既然是估算,那就不是唯一的,不要在结果上为难学生,要活学活用,别较真。而且不应把目光停留在训练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找到估算的结果上面,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估算首先要让学生想估、要估,自觉地去估算。
估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它与精确计算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平常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情境,积极为学生创设估算的平台和时机,不断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发展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