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处于近年来的最低点。伴随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一些国外媒体和组织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做空中国”的唱衰论调卷土重来。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究竟如何?
我们认为,必须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既要看到不利一面也要看到有利一面,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诚然,如果仅仅看到经济增速换挡,看不到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仅仅看到人口数量红利渐失,看不到人力资本红利仍然上升;仅仅看到传统低成本优势不再,看不到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资源价格理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就难免会对经济前景得出简单化、表面化的结论。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困难是结构调整、新旧动力交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如果我们全面、辩证地分析,就会发现许多积极、突出的因素正蕴藏其中。
一是消费。从2015年数据看,消费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放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0%以上。二是服务业。继2013年首次超过工业后,我国服务业连年快速发展,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动的大量需求,还将继续推动服务业在“快车道”上疾驰。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几年,一大批创业创新者紧跟数字技术潮流,创造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不仅颠覆了传统制造和消费模式,也改造着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活力释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四是“互联网+”。中国接入互联网20多年,网络通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网络用户超过6亿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企业涌现,人才和实力不容小觑。“互联网+”与各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不仅是一个重大经济战略,也是涵盖经济、文化、环境、民生、政务等方方面面的鸿篇巨制。五是新型城镇化。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必将持续引导有效供给、释放巨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
中国经济依然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条件。首先是拥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充足底气。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量大质优的要素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充裕,劳动力丰富且素质不断提升,这些在世界范围看都非常难得。其次是拥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思路。一方面,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一些旧的措施正在出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快进行,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以减轻转型阵痛;另一方面,新的发展理念正在落地生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符合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定阶段,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有利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每一阶段都伴随相应的困难问题,但都在各种质疑声中闯关夺隘、一路前行,充分显示了中国应对复杂局面的独特制度优势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有13亿多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有经济发展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闯过关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我们认为,必须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既要看到不利一面也要看到有利一面,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诚然,如果仅仅看到经济增速换挡,看不到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仅仅看到人口数量红利渐失,看不到人力资本红利仍然上升;仅仅看到传统低成本优势不再,看不到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资源价格理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就难免会对经济前景得出简单化、表面化的结论。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困难是结构调整、新旧动力交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如果我们全面、辩证地分析,就会发现许多积极、突出的因素正蕴藏其中。
一是消费。从2015年数据看,消费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放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0%以上。二是服务业。继2013年首次超过工业后,我国服务业连年快速发展,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动的大量需求,还将继续推动服务业在“快车道”上疾驰。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几年,一大批创业创新者紧跟数字技术潮流,创造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不仅颠覆了传统制造和消费模式,也改造着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活力释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四是“互联网+”。中国接入互联网20多年,网络通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网络用户超过6亿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企业涌现,人才和实力不容小觑。“互联网+”与各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不仅是一个重大经济战略,也是涵盖经济、文化、环境、民生、政务等方方面面的鸿篇巨制。五是新型城镇化。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必将持续引导有效供给、释放巨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泉。
中国经济依然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条件。首先是拥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充足底气。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量大质优的要素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充裕,劳动力丰富且素质不断提升,这些在世界范围看都非常难得。其次是拥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思路。一方面,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一些旧的措施正在出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加快进行,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以减轻转型阵痛;另一方面,新的发展理念正在落地生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符合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定阶段,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有利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回顾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每一阶段都伴随相应的困难问题,但都在各种质疑声中闯关夺隘、一路前行,充分显示了中国应对复杂局面的独特制度优势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有13亿多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有经济发展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闯过关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