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所以常言说:“多事之秋。”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风劲急,气候干燥。人们起居调摄应与气候变化相适应,以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那么,秋季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按时序,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
1.初秋之时,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秋老虎”颇凶,还要预防中暑。此时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腹泻处于高发季节,要切实做好预防和早发现早就医。初秋时节,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2.仲秋,伴随自然界万物干枯萎黄,人体常反映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咽干口燥、鼻衄、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因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另外,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亦可用生地、麦冬、玄参、甘草各10克,水煎代茶。
3.晚秋季节,“月落乌啼霜满天”,早晚温差变化大,气候开始转寒,此时须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加强锻炼,提高肺功能,以防冬季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这时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塞的高发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两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二、以方法,有精神、饮食、起居、锻炼和药物等
1.精神调摄
秋风落叶,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为此,老年人应调摄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以走出凄凉低落的窘境。要宁心安神,保持与世无争、自乐其中的心态,多与外界接触,多晒太阳,笑泯忧愁,笑能解除烦恼。
2.饮食调理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汗液蒸发快,“润”字为要,经夏日消耗后有的人体质较差,秋天练习吐纳对肾、肺、眼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秋季应多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品,如银耳、百合、蜂蜜、牛奶、芝麻、核桃、杏仁等。应多补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平时可多吃苹果和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阴润肺。但秋天不应贪食瓜果,以防坏肚而损伤脾胃。也应少用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否则夏热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温病热证。
喝粥是秋季饮食的法宝。粥需热饮,可御秋凉,粥可生津,能防秋燥。山药粥、红薯粥、莲子粥、银耳粥,健脾润肺,清燥止渴,是最适于秋季保健的药膳。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即可,早晚服食,以防秋燥伤人。
此时宜为冬补调整脾胃打“底补”。食补首选芡实,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食用。可选用滋阴降火润燥的食物进行调养。如每天用鸭蛋1~2个,打匀,加入少量的冰糖,沸水冲服;银耳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饮;黑芝麻20克,捣碎,加入适量蜂蜜,开水调服。
3.起居穿衣及外出
“秋冻”有益,春捂秋冻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且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秋季气候多变,温差大,易引起腹部着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要注意腹部保暖,预防秋季腹泻及胃病复发。为了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特别应进行秋冻,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
出行,勿忘防晒,在秋高云淡的季节,皮肤受到的紫外线比夏天增多了25%,日晒会使皮肤黑色素增多,水分散失、角质层变干。
4.运动锻炼,登高吐纳
秋风乍起,气候干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气最为湿润的好时候,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不但是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以利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为度过寒冬做了充分准备。爬山登高、海水浴、跑步、做操都是秋季健身的好方法,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特别是久居闹市的人秋日郊游登山,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且有效地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犯。但要注意强度适宜,运动量不宜过大,疲劳过度会使抵抗力下降而易感疾病;秋天忽冷忽热,大汗淋漓会引发外感。
秋天练习吐纳对肾、肺、眼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每日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遍,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水满后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吐出;最后用两手握拳轻轻打击背部,左右各三次。
5.药物保健
根据秋天的特点,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宜滋阴润肺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的制剂以及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中药以宣肺化痰,滋阴益气保健。也可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最宜服药粥: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以防秋燥伤人。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网摘)
编辑 / 张秀阳
一、按时序,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
1.初秋之时,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秋老虎”颇凶,还要预防中暑。此时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腹泻处于高发季节,要切实做好预防和早发现早就医。初秋时节,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2.仲秋,伴随自然界万物干枯萎黄,人体常反映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咽干口燥、鼻衄、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因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另外,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亦可用生地、麦冬、玄参、甘草各10克,水煎代茶。
3.晚秋季节,“月落乌啼霜满天”,早晚温差变化大,气候开始转寒,此时须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加强锻炼,提高肺功能,以防冬季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这时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塞的高发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两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二、以方法,有精神、饮食、起居、锻炼和药物等
1.精神调摄
秋风落叶,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为此,老年人应调摄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以走出凄凉低落的窘境。要宁心安神,保持与世无争、自乐其中的心态,多与外界接触,多晒太阳,笑泯忧愁,笑能解除烦恼。
2.饮食调理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汗液蒸发快,“润”字为要,经夏日消耗后有的人体质较差,秋天练习吐纳对肾、肺、眼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秋季应多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品,如银耳、百合、蜂蜜、牛奶、芝麻、核桃、杏仁等。应多补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平时可多吃苹果和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阴润肺。但秋天不应贪食瓜果,以防坏肚而损伤脾胃。也应少用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否则夏热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温病热证。
喝粥是秋季饮食的法宝。粥需热饮,可御秋凉,粥可生津,能防秋燥。山药粥、红薯粥、莲子粥、银耳粥,健脾润肺,清燥止渴,是最适于秋季保健的药膳。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即可,早晚服食,以防秋燥伤人。
此时宜为冬补调整脾胃打“底补”。食补首选芡实,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食用。可选用滋阴降火润燥的食物进行调养。如每天用鸭蛋1~2个,打匀,加入少量的冰糖,沸水冲服;银耳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饮;黑芝麻20克,捣碎,加入适量蜂蜜,开水调服。
3.起居穿衣及外出
“秋冻”有益,春捂秋冻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且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秋季气候多变,温差大,易引起腹部着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要注意腹部保暖,预防秋季腹泻及胃病复发。为了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特别应进行秋冻,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
出行,勿忘防晒,在秋高云淡的季节,皮肤受到的紫外线比夏天增多了25%,日晒会使皮肤黑色素增多,水分散失、角质层变干。
4.运动锻炼,登高吐纳
秋风乍起,气候干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气最为湿润的好时候,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不但是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以利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为度过寒冬做了充分准备。爬山登高、海水浴、跑步、做操都是秋季健身的好方法,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特别是久居闹市的人秋日郊游登山,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且有效地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犯。但要注意强度适宜,运动量不宜过大,疲劳过度会使抵抗力下降而易感疾病;秋天忽冷忽热,大汗淋漓会引发外感。
秋天练习吐纳对肾、肺、眼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每日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遍,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水满后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吐出;最后用两手握拳轻轻打击背部,左右各三次。
5.药物保健
根据秋天的特点,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宜滋阴润肺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的制剂以及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中药以宣肺化痰,滋阴益气保健。也可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最宜服药粥: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以防秋燥伤人。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网摘)
编辑 / 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