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病虫害对于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会破坏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需要针对林木病虫害的科学诊断方法与关键防治技术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进而为诊断方法与关键防治技术的明确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诊断方法;防治技术
在林木正常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与威胁,例如:白斑病、枯叶病等通常会导致各种林木出现枯萎与死亡,同时还会出现大面积传播,进而对整片林木的健康生长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想要确保林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林业事业快速发展,就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病虫害诊断方法与关键防治技术,进而确保我国林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林木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首先,拥有生态价值。由于林木拥有极强的生态价值,因此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优化土质、提升土壤肥沃程度等功能,同时林木还可为各种植物与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常情况下,所有森林都具有丰富的资源,但若缺少病虫害防治工作,就会就降低林木的生长率与幼苗存活率,甚至还会使森林稳定的生态系统平衡性遭到破坏。所以进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可确保森林功能的发挥具有良好保障,进而为防风固沙、防洪减灾以及优化生态系统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拥有经济价值。当前各种建筑施工材料、装饰材料等都需要以林木为生产原料,同时在化工行业、纸张制造、环保材料加工中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有效表明了林木有着极强的经济价值。另外,森林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与植物也较为丰富(如中草药)。若缺少病虫害防治工作,会直接威胁森林环境,并阻碍林木的健康生长。而病虫害若仍得不到控制,就会逐渐向外蔓延,进而导致促进各种种植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二、林木病虫害的科学诊断方法
(一)观察症状
当林木受到病虫害影响而出现的各种表现就可称之为症状。如真菌等引发的病害会导致林木患病位置出现霉状物、粉状物以及子实体等,而病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导致的病症,通常会使林木患病处出现腐烂、枯萎、斑点、流胶等症状。而自然环境与土壤缺乏元素等引发的病害则不会出现上述症状,其主要会出现叶片变色、矮小等症状。昆虫等引发的林木虫害会出现叶片缺少完整性、枝干具有蛀孔、蛀屑等症状,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手持放大镜等设备在林木上寻找虫体。
(二)林间分布分析
病株的林间分布与相应病症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因此林间分布可成为林木病虫害的诊断依据。生物导致的各种林木传染病症在发生初期主要呈现出点片状,分布也较为分散,这就使得病株与健康林木的分布较为混杂。通过自然环境导致的生理性病症在各种林木中的症状表现具有较强相似性,这时病株的分布具有集中性,同时林木受害也具有较强的均匀性与一致性。例如:森林边缘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病症时,就说明附近存在病虫害入侵源,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针对附近林木、作物等进行全面检测。另外,也需要了解林木在种植、栽培期间的技术、气候等合理情况进行分析,这可为病虫害诊断精准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想要真正明确林木病虫害,还需要工作人员收集大量标本并在室内进行分析,利用解剖镜与显微镜进行细致的分析,检定出病害与虫害的名称,而病原物还应通过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实验等方法,才可真正得出最为精准的数据。
三、林木病虫害关键防治技术
(一)化学防治技术
所谓化学防治技术就是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运用化学药物针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预防与控制。当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有着操作便捷、适应性强、效果显著、防治速度较快等特征,因此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从宏观角度出发,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运用有毒物质针对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进行干扰,进而杀死全部有害生物。同时化学防止技术中的阻碍物质(如抗菌素等)可从基础上防止入侵物出现扩张现象;排斥物质会对有害生物的感官造成直接影响,并散发大量难闻物质;引诱物质则可通过引诱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捕杀,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另外有毒物质主要是利用口(害虫的口器)、皮(林木表皮)、内吸(植物液的流动)等途径确保有害生物得到控制。有毒物质还可分为多毒物质与少毒物质,甚至还拥有植物毒性,所以对于林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也需要避免對有害生物天敌造成威胁。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保证农药的使用较为合理,明确与选择合理的化学农药类别,并通过混用与轮用方法,确保农药具有低残留、低毒、高效等特征。其次,最大程度的运用低容量喷雾方法。最后,防治时间应较为合理,防止施药时存在大量的有害生物天敌。例如:三雷、昌宁、大坝等地区在4月上旬针对地面落叶与枯枝进行清理后,结合实际需求在林木树干底端喷洒了2000倍液的3%高渗苯氧威乳,而在5月份使用1500倍液的灭幼脲三号、2000倍液的80%农百安溶液、1500倍液的阿维毒死蜱针对林木树冠进行喷雾处理,这可有效防止杨蓝叶甲的出现。
(二)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有着不产生抗体、不污染环境、对于人畜具有较强安全性等特征。同时在使用生物调控方法时,还可确保生态环境具有较强平衡性,而病虫害的控制也有着较强的持续性。但生物防治技术的劣势就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其防治速度低于化学防治技术。而有益生物的人工培养技术有着一定难度,可大量释放的天敌物种也相对较少。从宏观角度出发,生物防治技术通过调整生态环境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例如:民勤县在城东公园75亩的试验点中根据实际需求投放了1.5万只花绒寄甲虫、0.2万只肿腿蜂;同时针对林木使用科学的截干复壮技术,这对于黄斑星天牛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微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微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针对病虫害进行入侵,阻碍其生长。如紫云金芽孢杆菌就有着较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其对于鳞翅目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其中紫云金芽孢杆菌可在幼虫肠道中形成大量的溶解毒素,而这也是150种鳞翅目幼虫特定的肠毒素。在进行昆虫病例学研究时,主要就是保证微生物防治速度快速体提升,并针对昆虫密度进行调整,确保其密度在危险值以下,进而为病虫害的防止提供良好条件。
(四)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射线、热处理、机械阻隔等预防病虫害就是物理防治技术。所有植物病原与生物都具有相应的耐热性,若高于这一标准就会死亡。因此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可使用热处理方法。同时机械阻隔也可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如早春时覆盖薄膜可防止林木叶病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薄膜可阻隔病原物的传播,当覆盖后土壤温度、湿度也会不断提升,进而提高病残体腐烂速度,这也可有效降低入侵源。
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开展良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在为林业资源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可满足林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运用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从基础上防止林业病虫害的出现,进而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向山.林场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研究[J].低碳世界,2018(10):317-318.
[2]林秀琴.福州市森林病虫害林木采伐量的灰色预测[J].河北林业科技,2018(03):6-8+17.
[3]贺兆平.关于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16):137.
[4]张心和.西北林木病虫害防治常规措施探析[J].现代园艺,2018(16):84.
[5]韩婉阳.探讨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园艺,2018(14):57.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诊断方法;防治技术
在林木正常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与威胁,例如:白斑病、枯叶病等通常会导致各种林木出现枯萎与死亡,同时还会出现大面积传播,进而对整片林木的健康生长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想要确保林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林业事业快速发展,就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病虫害诊断方法与关键防治技术,进而确保我国林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林木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首先,拥有生态价值。由于林木拥有极强的生态价值,因此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优化土质、提升土壤肥沃程度等功能,同时林木还可为各种植物与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常情况下,所有森林都具有丰富的资源,但若缺少病虫害防治工作,就会就降低林木的生长率与幼苗存活率,甚至还会使森林稳定的生态系统平衡性遭到破坏。所以进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可确保森林功能的发挥具有良好保障,进而为防风固沙、防洪减灾以及优化生态系统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拥有经济价值。当前各种建筑施工材料、装饰材料等都需要以林木为生产原料,同时在化工行业、纸张制造、环保材料加工中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有效表明了林木有着极强的经济价值。另外,森林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与植物也较为丰富(如中草药)。若缺少病虫害防治工作,会直接威胁森林环境,并阻碍林木的健康生长。而病虫害若仍得不到控制,就会逐渐向外蔓延,进而导致促进各种种植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二、林木病虫害的科学诊断方法
(一)观察症状
当林木受到病虫害影响而出现的各种表现就可称之为症状。如真菌等引发的病害会导致林木患病位置出现霉状物、粉状物以及子实体等,而病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导致的病症,通常会使林木患病处出现腐烂、枯萎、斑点、流胶等症状。而自然环境与土壤缺乏元素等引发的病害则不会出现上述症状,其主要会出现叶片变色、矮小等症状。昆虫等引发的林木虫害会出现叶片缺少完整性、枝干具有蛀孔、蛀屑等症状,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手持放大镜等设备在林木上寻找虫体。
(二)林间分布分析
病株的林间分布与相应病症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因此林间分布可成为林木病虫害的诊断依据。生物导致的各种林木传染病症在发生初期主要呈现出点片状,分布也较为分散,这就使得病株与健康林木的分布较为混杂。通过自然环境导致的生理性病症在各种林木中的症状表现具有较强相似性,这时病株的分布具有集中性,同时林木受害也具有较强的均匀性与一致性。例如:森林边缘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病症时,就说明附近存在病虫害入侵源,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针对附近林木、作物等进行全面检测。另外,也需要了解林木在种植、栽培期间的技术、气候等合理情况进行分析,这可为病虫害诊断精准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想要真正明确林木病虫害,还需要工作人员收集大量标本并在室内进行分析,利用解剖镜与显微镜进行细致的分析,检定出病害与虫害的名称,而病原物还应通过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实验等方法,才可真正得出最为精准的数据。
三、林木病虫害关键防治技术
(一)化学防治技术
所谓化学防治技术就是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运用化学药物针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预防与控制。当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有着操作便捷、适应性强、效果显著、防治速度较快等特征,因此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从宏观角度出发,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运用有毒物质针对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进行干扰,进而杀死全部有害生物。同时化学防止技术中的阻碍物质(如抗菌素等)可从基础上防止入侵物出现扩张现象;排斥物质会对有害生物的感官造成直接影响,并散发大量难闻物质;引诱物质则可通过引诱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捕杀,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另外有毒物质主要是利用口(害虫的口器)、皮(林木表皮)、内吸(植物液的流动)等途径确保有害生物得到控制。有毒物质还可分为多毒物质与少毒物质,甚至还拥有植物毒性,所以对于林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也需要避免對有害生物天敌造成威胁。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保证农药的使用较为合理,明确与选择合理的化学农药类别,并通过混用与轮用方法,确保农药具有低残留、低毒、高效等特征。其次,最大程度的运用低容量喷雾方法。最后,防治时间应较为合理,防止施药时存在大量的有害生物天敌。例如:三雷、昌宁、大坝等地区在4月上旬针对地面落叶与枯枝进行清理后,结合实际需求在林木树干底端喷洒了2000倍液的3%高渗苯氧威乳,而在5月份使用1500倍液的灭幼脲三号、2000倍液的80%农百安溶液、1500倍液的阿维毒死蜱针对林木树冠进行喷雾处理,这可有效防止杨蓝叶甲的出现。
(二)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有着不产生抗体、不污染环境、对于人畜具有较强安全性等特征。同时在使用生物调控方法时,还可确保生态环境具有较强平衡性,而病虫害的控制也有着较强的持续性。但生物防治技术的劣势就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其防治速度低于化学防治技术。而有益生物的人工培养技术有着一定难度,可大量释放的天敌物种也相对较少。从宏观角度出发,生物防治技术通过调整生态环境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例如:民勤县在城东公园75亩的试验点中根据实际需求投放了1.5万只花绒寄甲虫、0.2万只肿腿蜂;同时针对林木使用科学的截干复壮技术,这对于黄斑星天牛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微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微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针对病虫害进行入侵,阻碍其生长。如紫云金芽孢杆菌就有着较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其对于鳞翅目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其中紫云金芽孢杆菌可在幼虫肠道中形成大量的溶解毒素,而这也是150种鳞翅目幼虫特定的肠毒素。在进行昆虫病例学研究时,主要就是保证微生物防治速度快速体提升,并针对昆虫密度进行调整,确保其密度在危险值以下,进而为病虫害的防止提供良好条件。
(四)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射线、热处理、机械阻隔等预防病虫害就是物理防治技术。所有植物病原与生物都具有相应的耐热性,若高于这一标准就会死亡。因此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可使用热处理方法。同时机械阻隔也可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如早春时覆盖薄膜可防止林木叶病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薄膜可阻隔病原物的传播,当覆盖后土壤温度、湿度也会不断提升,进而提高病残体腐烂速度,这也可有效降低入侵源。
结束语:综上所述,想要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开展良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在为林业资源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可满足林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运用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从基础上防止林业病虫害的出现,进而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向山.林场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研究[J].低碳世界,2018(10):317-318.
[2]林秀琴.福州市森林病虫害林木采伐量的灰色预测[J].河北林业科技,2018(03):6-8+17.
[3]贺兆平.关于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16):137.
[4]张心和.西北林木病虫害防治常规措施探析[J].现代园艺,2018(16):84.
[5]韩婉阳.探讨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园艺,2018(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