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刚来美国留学的时候,觉得美国人特别节俭,也非常会消费。这两种品性看似矛盾,美国人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说美国人节俭,是因为他们买来的东西能用好久,比如到现在很多家庭仍在使用上世纪80、90年代的卡带录像机;说美国人会消费,是因为他们不仅不爱存钱,还经常用未来的钱来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学生们会贷款供自己完成学业,或是在大减价时买下个季节才会用到的东西。这种习性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美国之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凸显出来。
当华尔街的丑闻曝光、金融泡沫顷刻破灭时,无数美国人丢掉了工作,电视上不断报道店铺的生意日渐清淡。不要以为美国人从此失去了消费的能力和欲望,其实他们都在等待时机。美国人把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称为“感恩节”,而感恩节之后的那天则被称为“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在这天,美国所有的商家都会早早开门,几乎所有商品都会大减价,以几近亏本的价格甩卖。2008年冬天,我亲眼目睹了美国人“黑色星期五”购物的盛况。
那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商店门口,发现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很长。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夜,我曾经在邮政局门口排队买纪念邮票,如今这些美国人似乎比我们当时还要执著疯狂。“Best Buy”门口的队伍排了好几个街口,百货商场里面也是人山人海。当天在纽约的沃尔玛还因为抢购的人太多,发生了踩踏事故。你完全感觉不到金融危机的半点气息,甚至会觉得美国人的生活在蒸蒸日上。
其实,“黑色星期五”的狂热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金融危机的到来,人们苦苦等到大减价的日子才敢出手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那天在马路上看到有人抱着几十卷手纸回家,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当中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金融危机的存在。冬天刚降临,房东就让我帮忙给家里的门窗密封,装上保暖膜,以节省能源。家里的暖气也随即打低了好几度,就连灯也都换成太阳能的或者节能的了。当我来到威斯康辛州和朋友一起过圣诞的时候,雪积得有半个人那么高了,大家居然都用人工铲雪,而不是铲雪机。我也奋不顾身地冲入雪堆,加入到铲雪的行列中。很庆幸地发现,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减肥方式。威斯康辛去年冬天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雪,每天铲雪铲完,第二天早上又会积得厚厚的。我在该州住了十天,铲了十天雪,往秤上一站,整整减了5千克!看来,金融危机并不是“万恶”的,它也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好处。
非常重要的好处是环境得到了保护。大家变得更加节俭,该省的能源都省了,本来要排放温室气体的活动(比如使用铲雪机)都被健康环保的其他方式取代了。当然,绝大多数环保措施都需要额外的财力去支持。在这样严重的金融危机下,你也许会贸然得出结论,以为那些需要财力支持的措施会被暂停。事实上,这个结论并不正确。加利福尼亚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几天,美国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加利福尼亚几乎面临崩溃的财政赤字,经济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州政府将在几周内沦为“赤贫”。可是州长施瓦辛格一再表态,绝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削减环保力度。
另外一个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有趣现象就是“志愿主义”(Volunteerism)。新当选的奥巴马总统在竞选时曾经向学生们保证发放更多的奖学金,但同时号召大家实践“志愿主义”——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来换取国家的支持。此号召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尤其管用。同学们虽然手头比较紧,但是依然有一颗爱心和使不完的干劲。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渡过难关。志愿者们频繁出现在敬老院、孤儿院等场所,更难得的是,一些学生组织还制作了方便餐(刚在新闻上看到有几百万份)运往非洲,帮助那些挨饿的儿童。患难见真情,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不仅看到了美国人的节俭和团结,更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爱心。其实这并不奇怪,有资料显示,密西西比州作为美国最穷的州之一,却是最有爱心(捐钱最多)的。也许当人们身处困境时,更会体谅别人的难处,更愿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也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当中,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外,我还到处进行小提琴义演,把中国人的爱心送给大家。
在金融危机下,美国政府除了对穷人给予帮助之外,还想趁机改掉人们的一些坏习惯。很多州的财政赤字都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当金库亏空的时候,州政府一般有两种措施:一是增加苛捐杂税,一是减少福利措施。绝大多数州政府都选择了前者。我们都清楚加税是政府的大忌,可美国人采取了十分聪明的方式。他们首先对烟酒甚至汽水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品增加税率,其次对奢侈品增加税率(这些税对富人影响相对较大),这样不仅缩小了贫富差距,而且在无意中让人们更注意身体的健康,生活的节俭。另外一些地方,比如华盛顿特区,则采取了临时免税的策略。感恩节之后的一周,所有的衣物鞋帽都免税,大大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媒体也在悄然改变,经常会推出一些教人们如何节能的节目,比如此刻电视里正在告诉大家,如何用一定量的汽油开更远的路:在启动之前先用人力推动,然后快速钻进车里靠惯性发动汽车;精确计算每两个岔路口之间的距离,同时算好红灯的时间,凡是要停之前很长的路都靠滑行而不踩刹车;在行车过程中尽量减少踩油门的次数,采取匀速前进……虽然初看你会觉得比较荒唐,但如果真的按照这些要点去做,的确会非常省油。
金融危机让美国人的生活改变了许多,但依然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圣诞节过节的氛围丝毫没有减弱,我依旧如往年一样帮着房东装饰圣诞树,挂彩灯。圣诞糕点依旧非做不可。平安夜的晚上,我们还专门在桌上放了饼干和牛奶,等着圣诞老人下了烟囱来品尝。给孩子们买的圣诞礼物虽然数量有可能减少,但是少的都是可有可无的,买的都是精心挑选的。
有人说,2008年曼哈顿的第五大街橱窗和往年有些不同,那些装饰得五彩斑斓的圣诞景象令人十分伤感,仿佛在提醒人们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会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依旧节俭,依旧有着强劲的购买力,但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无私奉献以及那一颗颗愿意去温暖他人的心。
当华尔街的丑闻曝光、金融泡沫顷刻破灭时,无数美国人丢掉了工作,电视上不断报道店铺的生意日渐清淡。不要以为美国人从此失去了消费的能力和欲望,其实他们都在等待时机。美国人把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称为“感恩节”,而感恩节之后的那天则被称为“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在这天,美国所有的商家都会早早开门,几乎所有商品都会大减价,以几近亏本的价格甩卖。2008年冬天,我亲眼目睹了美国人“黑色星期五”购物的盛况。
那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商店门口,发现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很长。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夜,我曾经在邮政局门口排队买纪念邮票,如今这些美国人似乎比我们当时还要执著疯狂。“Best Buy”门口的队伍排了好几个街口,百货商场里面也是人山人海。当天在纽约的沃尔玛还因为抢购的人太多,发生了踩踏事故。你完全感觉不到金融危机的半点气息,甚至会觉得美国人的生活在蒸蒸日上。
其实,“黑色星期五”的狂热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金融危机的到来,人们苦苦等到大减价的日子才敢出手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那天在马路上看到有人抱着几十卷手纸回家,也就不足为奇了。生活当中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金融危机的存在。冬天刚降临,房东就让我帮忙给家里的门窗密封,装上保暖膜,以节省能源。家里的暖气也随即打低了好几度,就连灯也都换成太阳能的或者节能的了。当我来到威斯康辛州和朋友一起过圣诞的时候,雪积得有半个人那么高了,大家居然都用人工铲雪,而不是铲雪机。我也奋不顾身地冲入雪堆,加入到铲雪的行列中。很庆幸地发现,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减肥方式。威斯康辛去年冬天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雪,每天铲雪铲完,第二天早上又会积得厚厚的。我在该州住了十天,铲了十天雪,往秤上一站,整整减了5千克!看来,金融危机并不是“万恶”的,它也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好处。
非常重要的好处是环境得到了保护。大家变得更加节俭,该省的能源都省了,本来要排放温室气体的活动(比如使用铲雪机)都被健康环保的其他方式取代了。当然,绝大多数环保措施都需要额外的财力去支持。在这样严重的金融危机下,你也许会贸然得出结论,以为那些需要财力支持的措施会被暂停。事实上,这个结论并不正确。加利福尼亚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几天,美国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加利福尼亚几乎面临崩溃的财政赤字,经济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州政府将在几周内沦为“赤贫”。可是州长施瓦辛格一再表态,绝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削减环保力度。
另外一个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有趣现象就是“志愿主义”(Volunteerism)。新当选的奥巴马总统在竞选时曾经向学生们保证发放更多的奖学金,但同时号召大家实践“志愿主义”——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来换取国家的支持。此号召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尤其管用。同学们虽然手头比较紧,但是依然有一颗爱心和使不完的干劲。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渡过难关。志愿者们频繁出现在敬老院、孤儿院等场所,更难得的是,一些学生组织还制作了方便餐(刚在新闻上看到有几百万份)运往非洲,帮助那些挨饿的儿童。患难见真情,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不仅看到了美国人的节俭和团结,更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爱心。其实这并不奇怪,有资料显示,密西西比州作为美国最穷的州之一,却是最有爱心(捐钱最多)的。也许当人们身处困境时,更会体谅别人的难处,更愿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也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当中,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外,我还到处进行小提琴义演,把中国人的爱心送给大家。
在金融危机下,美国政府除了对穷人给予帮助之外,还想趁机改掉人们的一些坏习惯。很多州的财政赤字都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当金库亏空的时候,州政府一般有两种措施:一是增加苛捐杂税,一是减少福利措施。绝大多数州政府都选择了前者。我们都清楚加税是政府的大忌,可美国人采取了十分聪明的方式。他们首先对烟酒甚至汽水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品增加税率,其次对奢侈品增加税率(这些税对富人影响相对较大),这样不仅缩小了贫富差距,而且在无意中让人们更注意身体的健康,生活的节俭。另外一些地方,比如华盛顿特区,则采取了临时免税的策略。感恩节之后的一周,所有的衣物鞋帽都免税,大大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媒体也在悄然改变,经常会推出一些教人们如何节能的节目,比如此刻电视里正在告诉大家,如何用一定量的汽油开更远的路:在启动之前先用人力推动,然后快速钻进车里靠惯性发动汽车;精确计算每两个岔路口之间的距离,同时算好红灯的时间,凡是要停之前很长的路都靠滑行而不踩刹车;在行车过程中尽量减少踩油门的次数,采取匀速前进……虽然初看你会觉得比较荒唐,但如果真的按照这些要点去做,的确会非常省油。
金融危机让美国人的生活改变了许多,但依然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圣诞节过节的氛围丝毫没有减弱,我依旧如往年一样帮着房东装饰圣诞树,挂彩灯。圣诞糕点依旧非做不可。平安夜的晚上,我们还专门在桌上放了饼干和牛奶,等着圣诞老人下了烟囱来品尝。给孩子们买的圣诞礼物虽然数量有可能减少,但是少的都是可有可无的,买的都是精心挑选的。
有人说,2008年曼哈顿的第五大街橱窗和往年有些不同,那些装饰得五彩斑斓的圣诞景象令人十分伤感,仿佛在提醒人们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会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依旧节俭,依旧有着强劲的购买力,但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无私奉献以及那一颗颗愿意去温暖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