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目前的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着“学生异类思想”、“写作目标不统一、不明确”、“分层固态化、生生合作不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上主观期待、客观认知;明确写作目标,对学生进行隐性角色定位;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实施动态分层等来优化小学英语写作分层教学。
【关键词】优化 小学英语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09-02
英语写作分层教学是指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原有的英语写作基础水平和写作成绩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创设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以及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施小学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从承认学生差异出发,因材而施教,因人而设层,注重对不同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同时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减少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对于优生来说,分层教学也能让他们的写作更上一层楼,迅速脱颖而出。
但是写作分层作为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必然会有其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我们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本文旨在对当前分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小学英语写作分层教学的办法。
一、教师情感上应主观期待、客观认知
有些教师不能一下子对以往的做法有全新的转变,存在着“学生不是平等的,有优劣之分”的学生异类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后,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
有些教师认为分层教学就是要给学生贴上标签,他们界限分明地根据学生平时写作水平、课堂成文能力和考试写作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并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歧视对待。“差生” 在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后,往往会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加重对英语写作的畏难心理。更可怕的是,在这些教师的影响下,有些“优生”不仅骄傲自满,还会看不起“差生”,拒绝给予他们帮助,也拒绝与他们合作,于是 “差生”也不会再去努力独立写作,争取进步,而是产生妒忌心理,并采取偏激行为等。于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均变得紧张。
有“学生异类”思想的教师,在分层时,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是降低对“低水平”学生的要求,存在消极期望,二是对“高水平”学生严厉苛责,致使教学行为被误解。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它能在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流露出明显不同的期望并加以区别对待。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便得到相同的评价也是不同性质的。学生在这种误解中,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衡,使“高水平”学生骄傲自满,“低水平”学生自暴自弃。
教师的这种“学生异类”的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伤害,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水平”学生与“低水平”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与分流教学并无二致。
鉴于此,笔者认为,写作分层教学应遵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写作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笔者在进行分层时,具体操作如下:在分层之前,首先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从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影响其写作的主要因素、写作时遇到的困难类型、目前自身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调查,让学生先自己主观决定是否需要开展英语分层写作教学以及认知和剖析自身目前的写作水平,其次,又设计了分层作业,即diagnostic test,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能力要求的作文方式,通过回收、批改、统计,客观诊断出学生的能力层次。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英语写作分层教学,学生相对乐于接受自己的层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理排斥。
二、教师应明确写作目标,对学生进行隐性角色定位
在现实的教学中,分层目标成为了有些教师降低对“低水平”学生要求的借口,一些经分层后确定的初级目标成为某些学生的终极目标。这样就失去了分层教学的“统一达标”的主旨所在。分层教学主要是要避免“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模式,允许学生顺次达到教学目标,它并不公开承认学生可以不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中统一目标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完全达到统一目标正是分层教学区别于统一教学的实质所在。
对学生的层次要作科学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巴班斯基提出的衡量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7条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判。这7条标准是:⑴工作精力;⑵区分重点的能力;⑶独立能力;⑷学习速度⑸自我检查能力;⑹自觉性;⑺知识水平。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将学生分成A、B、C几个层次。但是在实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更要尽力避免给学生贴标签。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于对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教师一定要采用隐性尺度,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内心做出安排即可。
以分层次家庭写作作业为例,教师规定好必须完成的最低要求。如完成的数量,上交的时间,完成的形式等。确保学生能掌握写作某一类型作文的最低技巧和素材积累。这是前提,也是最终目标。但是,在形式上,老师可以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题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写作能力完成任务,完成了老师的隐性角色定位,从而达到分层写作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应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实施动态分层
我们将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又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积累的学生分为A层次学生;将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基础,能进行初步阅读,但词汇量不够多,平时在英语书面表达中缺乏篇章感、流畅感的学生分为B层次学生;将英语基础较好,具有一定阅读量的输入,并形成了一定语感和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学生分为C层。然后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成员有差异而组间无差异的原则,建立4—5人小组,每组由A层的一名学生、B层的两至三名学生以及C层的一名学生组成。
但是这样分层分组后,可能会出现组内的“优等生”为了小组利益而将所有的任务承担下来自己完成,不让“差生”插手的情形,长此以往,写作任务会变成优生独当一面,不断进步,差生消极参与,被动接受,愈发退步。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教师要经常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鼓励组内成员间的合作,让学生树立互帮互助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布置写作任务,每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责任制”,每位学生要对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任务负责,不能由其他人代为完成。另外,还要鼓励各层次的成员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对比教学。如此,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学生在发展,环境和教学内容都在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写作情况,实行阶段性调整.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层,使分层具有动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增强英语写作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分层教学是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它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是任何一种新事物出现时的必经阶段。要力图消除原有分层教学的消极因素,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注意观察,及时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完善、成熟起来,实现它的理想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丁证霖 《分组教学法在中国》《教育论丛》1990年第3期
[2]丁笑炯 《近年来我国个别化教学研究述要》《上海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3]陈建平、倪青群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验报告》《教育科学》1994年第2期
[4]马爱贞、王兆红“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关键词】优化 小学英语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09-02
英语写作分层教学是指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原有的英语写作基础水平和写作成绩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创设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以及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施小学英语写作分层教学,从承认学生差异出发,因材而施教,因人而设层,注重对不同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同时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减少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对于优生来说,分层教学也能让他们的写作更上一层楼,迅速脱颖而出。
但是写作分层作为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必然会有其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我们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本文旨在对当前分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小学英语写作分层教学的办法。
一、教师情感上应主观期待、客观认知
有些教师不能一下子对以往的做法有全新的转变,存在着“学生不是平等的,有优劣之分”的学生异类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后,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
有些教师认为分层教学就是要给学生贴上标签,他们界限分明地根据学生平时写作水平、课堂成文能力和考试写作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并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歧视对待。“差生” 在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后,往往会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加重对英语写作的畏难心理。更可怕的是,在这些教师的影响下,有些“优生”不仅骄傲自满,还会看不起“差生”,拒绝给予他们帮助,也拒绝与他们合作,于是 “差生”也不会再去努力独立写作,争取进步,而是产生妒忌心理,并采取偏激行为等。于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均变得紧张。
有“学生异类”思想的教师,在分层时,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是降低对“低水平”学生的要求,存在消极期望,二是对“高水平”学生严厉苛责,致使教学行为被误解。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它能在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流露出明显不同的期望并加以区别对待。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便得到相同的评价也是不同性质的。学生在这种误解中,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衡,使“高水平”学生骄傲自满,“低水平”学生自暴自弃。
教师的这种“学生异类”的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伤害,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水平”学生与“低水平”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与分流教学并无二致。
鉴于此,笔者认为,写作分层教学应遵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写作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笔者在进行分层时,具体操作如下:在分层之前,首先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从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影响其写作的主要因素、写作时遇到的困难类型、目前自身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调查,让学生先自己主观决定是否需要开展英语分层写作教学以及认知和剖析自身目前的写作水平,其次,又设计了分层作业,即diagnostic test,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能力要求的作文方式,通过回收、批改、统计,客观诊断出学生的能力层次。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英语写作分层教学,学生相对乐于接受自己的层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理排斥。
二、教师应明确写作目标,对学生进行隐性角色定位
在现实的教学中,分层目标成为了有些教师降低对“低水平”学生要求的借口,一些经分层后确定的初级目标成为某些学生的终极目标。这样就失去了分层教学的“统一达标”的主旨所在。分层教学主要是要避免“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模式,允许学生顺次达到教学目标,它并不公开承认学生可以不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中统一目标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完全达到统一目标正是分层教学区别于统一教学的实质所在。
对学生的层次要作科学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巴班斯基提出的衡量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7条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判。这7条标准是:⑴工作精力;⑵区分重点的能力;⑶独立能力;⑷学习速度⑸自我检查能力;⑹自觉性;⑺知识水平。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将学生分成A、B、C几个层次。但是在实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更要尽力避免给学生贴标签。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于对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教师一定要采用隐性尺度,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内心做出安排即可。
以分层次家庭写作作业为例,教师规定好必须完成的最低要求。如完成的数量,上交的时间,完成的形式等。确保学生能掌握写作某一类型作文的最低技巧和素材积累。这是前提,也是最终目标。但是,在形式上,老师可以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题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写作能力完成任务,完成了老师的隐性角色定位,从而达到分层写作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应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实施动态分层
我们将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又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积累的学生分为A层次学生;将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基础,能进行初步阅读,但词汇量不够多,平时在英语书面表达中缺乏篇章感、流畅感的学生分为B层次学生;将英语基础较好,具有一定阅读量的输入,并形成了一定语感和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学生分为C层。然后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成员有差异而组间无差异的原则,建立4—5人小组,每组由A层的一名学生、B层的两至三名学生以及C层的一名学生组成。
但是这样分层分组后,可能会出现组内的“优等生”为了小组利益而将所有的任务承担下来自己完成,不让“差生”插手的情形,长此以往,写作任务会变成优生独当一面,不断进步,差生消极参与,被动接受,愈发退步。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教师要经常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鼓励组内成员间的合作,让学生树立互帮互助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布置写作任务,每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责任制”,每位学生要对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任务负责,不能由其他人代为完成。另外,还要鼓励各层次的成员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对比教学。如此,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学生在发展,环境和教学内容都在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写作情况,实行阶段性调整.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层,使分层具有动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增强英语写作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分层教学是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它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是任何一种新事物出现时的必经阶段。要力图消除原有分层教学的消极因素,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注意观察,及时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完善、成熟起来,实现它的理想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丁证霖 《分组教学法在中国》《教育论丛》1990年第3期
[2]丁笑炯 《近年来我国个别化教学研究述要》《上海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3]陈建平、倪青群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验报告》《教育科学》1994年第2期
[4]马爱贞、王兆红“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