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概况,提出县级职校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县级 中职校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06-02
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无论在我区或是全国的教育战线而言,是一支颇为庞大而问题较多的队伍,如何建设与发展这支队伍,使其能为振兴地方经济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不仅仅是要政府与教育部门来关注,也是相关企事业及更多有识之士应该关注的。本文试以柳城县为例,对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目光来关注县级职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建设及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概况
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2006年1月通过了自治区合格学校验收。2008年职教攻坚之前,校园占地面积50亩,校舍建筑面积为0.78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最多时有900多人,教职工53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9人,双师型教师7人,分别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华茶艺等8个专业。然而,虽然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有所扩大,但校舍、设备、师资明显不足,造成招得学生进来而留不住。如2006年柳城县职校招得学生368人,到2009年毕业时仅有173人。
三年职教攻坚,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柳城县于2008年11月成立了县职教中心,将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农机校、县委党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投入大约3000多万元进行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积由50亩扩大到16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由0.78万平方米扩大到2.8309万平方米,建有数控、焊接、钳工、汽车、电子电工、制冷等专业的实训室和设备及配置一流的多媒体教室。
职教攻坚之后,学校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硬件方面,但是大楼易建,生源难求,招生非常困难。据调查了解,目前柳江、鹿寨、三江等县级职校都走入生源不足、招生难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普高去了一部分,上不了普高的初中毕生到市级优质中职校就读占大部分,外出打工又占一部分,还有小部分在家务农不愿读书,每年县级职校要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都很艰巨。可见,职教攻坚之后,给学校带来变化,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二、县级职校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精品专业
职教攻坚期间,各县都投入不少资金,但绝大多数经费都用于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建设,用于教学设备方面相对较少,柳州市六县职校只有鹿寨、柳江两县职校有自治区的示范专业,另外四县职校没有一个示范专业,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因此,县级职业学校应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应加大资金投入,选好一两个特色专业,把它们打造成自治区品牌示范专业,带动学校的发展。
(二)加大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质量的学校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支撑。然而目前柳城县职校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远远满足不了职教中心的发展要求。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采取降低“门槛”、适当增加编外执教人员等灵活的方式,聘用一批工作在一线的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施教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应继续实施教师学历达标工程,进一步落实好校企结合的送培计划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对在职的现任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促教师成长。
(三)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要有严格的管理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探索并确立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以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证化办学模式。把“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加大改革和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县级职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依托“市职业教育科研所”积极开展改革和科研,加强与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使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丰富内涵。比如,在教研管理方面实行“四个一”,即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一次示范课或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实施计划,积极申报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及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县级职校要争取与各企业联手建立实训、实习车间,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的零距离上岗。
4.高度重视师生安全工作。县级职校应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实抓好。(下转第9页)(上接第6页)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创安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为师生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此外,应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周”和“安全活动月”活动,切实加强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技能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加快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县级职校办学质量与效益
职业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质量的核心在于办出特色。一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新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二是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校校结合的办学模式。县政府应盘活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无偿提供土地等优惠政策,把企业引进县职校,使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生勤工俭学的基地,同时可将企业税收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县职级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内及区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三是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树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树立融就业与创业教育于一体的观念。四是城乡联动,发挥城市职业学校优势。针对县职校的实际需要,与国家级重点学校开展连锁办学,从计划制定、招生录取、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经费扶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一所优质的城市职校带动一所农村职校,给县级职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建立机制,加强宣传,营造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
1.建立以县政府为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张贴标语以及报纸、电视、广播和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以及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事例,使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是培养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农村,形成共识。
2.建立招生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将招生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县直有关部门和学校,把完成送生任务情况作为考评乡镇、部门和学校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在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3.宣传国家对就读中职校学生进行资助政策和对涉农村专业进行免学费及政府奖学金,以后将进一步实现全免就读中职校。
此外,还可多宣传已毕业的就业之星,用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就读中职学校。
(六)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学生就读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县职校要专门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强化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自主创业,谋职生存。要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实习就业直通车的模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比率。学校鼓励毕业生参加“双选”会,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的就业。另外,学校还多开设一些茶艺、美容美发、舞蹈、普通话、礼仪等第二课堂,对在校生进行第二技能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推介毕业生就业的办法,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加林等.农村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7(4)
[2]贲志宇.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组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6)
【作者简介】兰电香,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县级 中职校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06-02
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无论在我区或是全国的教育战线而言,是一支颇为庞大而问题较多的队伍,如何建设与发展这支队伍,使其能为振兴地方经济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不仅仅是要政府与教育部门来关注,也是相关企事业及更多有识之士应该关注的。本文试以柳城县为例,对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目光来关注县级职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建设及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概况
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2006年1月通过了自治区合格学校验收。2008年职教攻坚之前,校园占地面积50亩,校舍建筑面积为0.78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最多时有900多人,教职工53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9人,双师型教师7人,分别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华茶艺等8个专业。然而,虽然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有所扩大,但校舍、设备、师资明显不足,造成招得学生进来而留不住。如2006年柳城县职校招得学生368人,到2009年毕业时仅有173人。
三年职教攻坚,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柳城县于2008年11月成立了县职教中心,将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农机校、县委党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投入大约3000多万元进行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积由50亩扩大到16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由0.78万平方米扩大到2.8309万平方米,建有数控、焊接、钳工、汽车、电子电工、制冷等专业的实训室和设备及配置一流的多媒体教室。
职教攻坚之后,学校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硬件方面,但是大楼易建,生源难求,招生非常困难。据调查了解,目前柳江、鹿寨、三江等县级职校都走入生源不足、招生难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普高去了一部分,上不了普高的初中毕生到市级优质中职校就读占大部分,外出打工又占一部分,还有小部分在家务农不愿读书,每年县级职校要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都很艰巨。可见,职教攻坚之后,给学校带来变化,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二、县级职校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精品专业
职教攻坚期间,各县都投入不少资金,但绝大多数经费都用于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建设,用于教学设备方面相对较少,柳州市六县职校只有鹿寨、柳江两县职校有自治区的示范专业,另外四县职校没有一个示范专业,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因此,县级职业学校应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应加大资金投入,选好一两个特色专业,把它们打造成自治区品牌示范专业,带动学校的发展。
(二)加大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质量的学校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支撑。然而目前柳城县职校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远远满足不了职教中心的发展要求。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采取降低“门槛”、适当增加编外执教人员等灵活的方式,聘用一批工作在一线的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施教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应继续实施教师学历达标工程,进一步落实好校企结合的送培计划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对在职的现任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促教师成长。
(三)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要有严格的管理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探索并确立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以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证化办学模式。把“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加大改革和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县级职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依托“市职业教育科研所”积极开展改革和科研,加强与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使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丰富内涵。比如,在教研管理方面实行“四个一”,即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一次示范课或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实施计划,积极申报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及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县级职校要争取与各企业联手建立实训、实习车间,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的零距离上岗。
4.高度重视师生安全工作。县级职校应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实抓好。(下转第9页)(上接第6页)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创安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为师生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此外,应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周”和“安全活动月”活动,切实加强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技能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加快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县级职校办学质量与效益
职业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质量的核心在于办出特色。一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新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二是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校校结合的办学模式。县政府应盘活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无偿提供土地等优惠政策,把企业引进县职校,使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生勤工俭学的基地,同时可将企业税收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县职级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内及区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三是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树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树立融就业与创业教育于一体的观念。四是城乡联动,发挥城市职业学校优势。针对县职校的实际需要,与国家级重点学校开展连锁办学,从计划制定、招生录取、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经费扶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一所优质的城市职校带动一所农村职校,给县级职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建立机制,加强宣传,营造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
1.建立以县政府为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张贴标语以及报纸、电视、广播和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以及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事例,使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是培养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农村,形成共识。
2.建立招生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将招生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县直有关部门和学校,把完成送生任务情况作为考评乡镇、部门和学校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在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3.宣传国家对就读中职校学生进行资助政策和对涉农村专业进行免学费及政府奖学金,以后将进一步实现全免就读中职校。
此外,还可多宣传已毕业的就业之星,用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就读中职学校。
(六)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学生就读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县职校要专门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强化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自主创业,谋职生存。要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实习就业直通车的模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比率。学校鼓励毕业生参加“双选”会,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的就业。另外,学校还多开设一些茶艺、美容美发、舞蹈、普通话、礼仪等第二课堂,对在校生进行第二技能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推介毕业生就业的办法,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加林等.农村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7(4)
[2]贲志宇.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组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6)
【作者简介】兰电香,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