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接触语文世界的第一步,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就要注重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当中的阅读教学作为其中的要素之一,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人生起奠基作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奠定了扎实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在日后更为艰巨的学习任务中掌握主动性,也能够让他们的日常交流和读写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具有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自身素养、人文修炼。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多的要从语言沟通、肢体语言、情感表达等多种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和训练听力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有效提升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大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领悟阅读的一些方法技巧,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如何实施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这些心理,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要求目的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这部作品的教学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金玲”同学为了成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为了内心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斗争”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多种阅读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有感情的阅读每篇文章,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感情阅读文章的同学是很少的,由于教师没有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意识,学生本身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果文章是长篇的文字,就需要学生进行泛读,如果文章很优美的文章,学生们就要用沉默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为激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可以举办综合性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表演课本剧,还可以展示各人的读书笔记,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根据学生所读的篇目,从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组织阅读好的学生发言,谈收获体会,互相启发。以上所述,仅是从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而生发开去,阐述的也仅限于一些教学的策略方法,希望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诚然,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只有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改革课堂教学、阅讀教学,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良局面才能被打破,阅读教学才能硕果累累。
三、读思结合,质疑问难
边读边想是一种基本的、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小学阶段读写训练重点项目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采取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弄清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文章层次分明的,还可以进行分段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但不要篇篇分段,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文章,学生分段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的理清文章脉络,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育普遍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注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能逐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在学生粗读课文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学生提出:“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看,却不见鸟的影儿。”为什么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不见鸟的影儿?这个问题质量高,有价值,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不但感悟了课文的内涵,还体会到创造性思维带来的乐趣。
四、培养情感,提升能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有温度的,更具有情感性。语文是不等同于数理化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情感学科。任何一篇文章,比如诗、词、歌赋、现代白化文等,都是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要将每一篇课文读懂,读出韵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紧扣文章中心内容,从培养学生情感因素方面去认识、理解整篇文章的情感精髓。比如在教学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首先我采用的情景+情感教学法。举了一次我独自一人出差他省,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一弯明月照耀下,那种思念家乡亲人的浓浓乡愁的例子。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理了。因此这样一引导,学生自然都对古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五、积累、拓展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内容并懂得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为了使学生读有所得,要强调学习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要求写读书笔记,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有收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作标记、摘要点、抄名言佳句、拟提要、写读后感、做卡片等,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领悟表达的精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作品拓展阅读,以便加深对课内学习的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采取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掌握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组织拓展延伸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凤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9):28-28.
[2]孙晓平.对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1(9):115-11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具有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自身素养、人文修炼。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多的要从语言沟通、肢体语言、情感表达等多种方面加强培养和训练。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和训练听力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有效提升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大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领悟阅读的一些方法技巧,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如何实施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这些心理,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要求目的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这部作品的教学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金玲”同学为了成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为了内心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斗争”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多种阅读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有感情的阅读每篇文章,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感情阅读文章的同学是很少的,由于教师没有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意识,学生本身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果文章是长篇的文字,就需要学生进行泛读,如果文章很优美的文章,学生们就要用沉默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为激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可以举办综合性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表演课本剧,还可以展示各人的读书笔记,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根据学生所读的篇目,从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组织阅读好的学生发言,谈收获体会,互相启发。以上所述,仅是从现行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而生发开去,阐述的也仅限于一些教学的策略方法,希望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诚然,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只有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改革课堂教学、阅讀教学,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良局面才能被打破,阅读教学才能硕果累累。
三、读思结合,质疑问难
边读边想是一种基本的、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小学阶段读写训练重点项目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采取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弄清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文章层次分明的,还可以进行分段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但不要篇篇分段,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文章,学生分段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的理清文章脉络,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思路,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育普遍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注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能逐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在学生粗读课文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学生提出:“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看,却不见鸟的影儿。”为什么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不见鸟的影儿?这个问题质量高,有价值,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不但感悟了课文的内涵,还体会到创造性思维带来的乐趣。
四、培养情感,提升能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有温度的,更具有情感性。语文是不等同于数理化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情感学科。任何一篇文章,比如诗、词、歌赋、现代白化文等,都是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要将每一篇课文读懂,读出韵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紧扣文章中心内容,从培养学生情感因素方面去认识、理解整篇文章的情感精髓。比如在教学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首先我采用的情景+情感教学法。举了一次我独自一人出差他省,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一弯明月照耀下,那种思念家乡亲人的浓浓乡愁的例子。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理了。因此这样一引导,学生自然都对古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五、积累、拓展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内容并懂得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为了使学生读有所得,要强调学习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要求写读书笔记,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有收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作标记、摘要点、抄名言佳句、拟提要、写读后感、做卡片等,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领悟表达的精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作品拓展阅读,以便加深对课内学习的认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采取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掌握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组织拓展延伸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凤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9):28-28.
[2]孙晓平.对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