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小说作品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1903年面世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巴克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狼群和大自然之中,从这一情节安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崇尚自由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杰克·伦敦作品生命哲学解析
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作品中时常出现动物的身影,甚至有些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动物。其中,又以狼的形象最为频繁。伦敦笔下的狼形象生动活泼、充满活力,拥有人一样丰富情感和细腻心理,广受各类读者的欢迎和推崇,而《野性的呼唤》就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1903年面世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尤其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巴克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狼群和大自然之中,从这一情节安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杰克·伦敦崇尚自由的生命哲学。
一挣脱生命受制的过程
这部小说中,对于生命的理解解析可以分为生命的受制与释放两层含义。所谓生命受制,就是指人无法得到精神的自由和释放,简而言之,也就是人无法找到自我,在生命中迷失了方向。而生命的释放则代表人挣脱了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枷锁,重新回到自由的状态。而在《野性的呼唤》中,这种生命的受制和释放则在巴克身上得到了体现,所以,巴克从一出场,身上就带有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对巴克而言,他的生命过程也是经历了受制,然后到又回到了自然,变得自由,并从此之后开始拥有真正自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从巴克的身上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正是借助巴克这一形象来告诉人们要重新看待生命,看清自我,唤醒生命意识,找回本属生命的真谛,让生命挣脱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枷锁,从而获得最彻底的自由和回归。当然,作者的这种认知和他自己的人生轨迹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
杰克·伦敦是世界文学史和美国文坛上的不朽传奇,尽管去世时他年仅40岁,可是在他有限的生命时光中,他留给读者们大量的优秀作品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1876年1月,杰克·伦敦出生于一个破产的美国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尝艰辛,在专注写作之前曾经做过报童、建筑工人、船员。1896年,杰克·伦敦随着人们去加拿大的北部淘金,而正是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写作素材和心灵体验。由于他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长期以体力劳动换取温饱,所以,他看尽了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这些宝贵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在劳动之余,刻苦用功,最终凭借自己惊人的意志力取得了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
从杰克·伦敦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受到尼采以及斯宾塞的思想影响很深,所以,他的小说常常以人类面对悲惨命运时的抗争作为题材和描写对象。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热爱生命》中,就充分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以及与自然之间的残酷战争。从1902年开始,他的作品主要呈现出这一特点,当时他去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依据实际的生活体验以及采访所得,发表了刻画伦敦底层贫民凄惨人生的《深渊中的人们》;1904年他发表的《海狼》则开始慢慢显现出以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矛盾的态度,随后他又发表了《铁蹄》以及《马丁·伊登》。可是,在这以后,他的作品风格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选择尽量远离社会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妥协和无奈。之后,他的创作则开始从自己的精神想象中获取灵感,此后的作品往往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很多都是以太平洋岛国的土著人生活为题材,几乎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的精神历险记。
纵观其一生,杰克·伦敦一直都在为金钱劳碌,被金钱拖累,最终也被金钱所毁灭。虽然写作为他带来了不少收入,可是他的个人生活始终不如意,他的母亲以及贪婪的妻子不断向他索取金钱,这让他始终入不敷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他怎么努力,赚来的钱也还是会很快用完,使他最终不得不靠举债生活。同时,他的创业之路也充满艰辛,在经历了成名之初的一段纸醉金迷的生活之后,他开始着手建造并没有商业价值的探险船,后来又耗巨资建造狼舍,紧接着买入了大量田地与房产。虽然他努力地在商场奋战,可是从事的事业却总是以失败收场,打击也接踵而至,刚开始时耗费巨资的探险船下水之后就坏掉了,紧接着刚刚建好的狼舍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灰烬,农场也变成一片荒芜之地。在这些生活不如意的经历之中,杰克·伦敦始终充满疑惑,他在拷问自己为什么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可以说从这个时候,他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和哲学。
从小说的开篇部分我们就能看出这样的特点,主人公巴克是一只来自文明社会的狗,而且生活在风光绮丽、生活富足的米勒家,这种生活背景可以看做是杰克·伦敦对完美生活的一种渴望。同时,在这个社会中,巴克不是仆人,它不用替米勒先生劳动或者做其它的活,它是宠物,是米勒先生的玩伴,在这里不会有争斗或者负担,只有安宁与幸福。可是,巴克被卖之后,它就慢慢远离了文明社会,它的生命被他人牵制,而不再是人类的玩伴。尽管换了几次主人,可它的奴仆角色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就连它的生命也已经不属于它了,它只能凡事听从主人的指令,这也正是本文阐述的生命的受制。在最开始的三个主人那里,它必须服从牵制威力。红衫人的棍子让巴克深刻认识到这一法则,同时它持续地磨炼着牙齿,唤醒自己已经死去的本能;桑顿则给了它真心的主人之爱,巴克的生命就受制于这种爱,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文明元素又逐渐被唤醒,不过桑顿的死亡让它重返文明之路瞬间崩塌。巴克被卖之后,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学了很多过去不会的本事,为了不受棍棒的欺凌,它学会看人的脸色。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巴克明白到:根本没有所谓的中间道路,要么自己控制别人,要么自己被人控制。仁慈不应该出现在原始的生活环境下,仁慈其实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恐惧,如果被误解那么就会带来死亡。可能被敌人杀死,也可能杀死敌人;可能被敌人吃掉,也有可能吃掉敌人,这就是现实,同时也是规律。巴克对身处的世界具有这样的认知:要么自己控制别人,要么自己被人控制,其实对于人类社会这样的认知也适用。不过,在人类面前,不管多有智慧的动物最终也只能是被控制的,这也是巴克追求自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命得到释放的过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坛逐渐兴起了自然流派,许多国家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家与作品,相比之下,美国文坛则萧条很多。《野性的呼唤》的出版为美国文坛带来了全新的景象,注入了清新的文学风格。作家不仅在作品中深刻体现了生命的受制,同时也借助描写巴克持续的自然改变体现了对生命释放的认知,把充满野性与惊险的淘金生活、雪橇狗挣扎求存的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可以将“野性的呼唤”理解成大自然的召唤、兽性的呼唤,呼唤人们挣脱现实的枷锁重寻最真的自我。
虽然巴克的生命受制于人,但是它一直在不断地寻找解脱,期待自由。巴克生命的释放过程其实就是它回复野蛮兽性的过程。在北方,巴克为了活下去慢慢地变化,逐渐回到了原始的生活中,小说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它的这种变化:它完成了野蛮化的过程,现在终于可以逃避开道义而保护自己了。这句话证明了巴克已经死去的兽性又重新回到了身体里。生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傀儡戏呢?古老的歌涌出它的脑海,它变得和祖先们一样了,之所以会变都是因为人们在遥远的北方发现了昂贵的稀有金属,可莫奴尔却只是一个园丁助手,没有办法赚到足够的钱供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随着巴克在北方呆得越来越久,它对于人类社会觉得更陌生,自己也变得更加孤独了。除了爱桑顿之外,它对其他人类没有太大的感受,也没有什么感情,人类对它来说已经不具有吸引力了,可是荒野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大,它好像总能听到森林里有悦耳的声音在叫它。巴克之所以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其实是由于脑海深处记忆中的人类温暖生活已经开始远离它了,它正向着原始的生活逐渐迈进,它正在慢慢完成自己返本归原的变化。突然之间,巴克知道做最后一搏的时机已经来临了。巴克觉得自己见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它好像回忆起了自己一生所有的片断,那白雪皑皑的大地、茂密的树林、皎洁的月光让世界异常的宁静,甚至宁静得有些可怕,不过巴克觉得这一切都非常自然。虽然只是原始的画面,但是事实却也恰恰如此。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巴克已经不断唤醒了内心沉睡的兽性,它好像已经看到了祖先们生活的场景了,内心也随之越来越激动。和桑顿一起到了淘金的地方之后,桑顿一心扑在淘金上,巴克没有其它的事情就整天在森林中玩耍,它试过连续几天不回营地,因为野外对它的吸引力太大了,同时它也越来越喜欢捕杀其它的动物了,越来越像它的祖先了。它好像总是听到那首古老的歌,被那歌弄得很烦躁,歌就像巴克的种族那么古老,歌中饱含着历代的凄惨过往,巴克被悲歌震撼得无所适从。巴克面对旷野呻吟和悲鸣时,就是在释放心中的痛苦,这些痛苦它的祖先同样承受过;它对黑暗以及寒冷的恐惧感,同样来自于祖先。巴克会被歌声震撼,说明了它已经慢慢告别文明社会,开始向蛮荒进发了。不过,因为受到桑顿爱的牵制,巴克最终还是返回了营地。桑顿的爱紧紧束缚着它,使它没有办法远离。这就导致了巴克处于高度紧张的心态之下,纠结于陪伴主人以及返回原始世界之间,无法抉择。
其实,能阻止巴克变成野兽的唯一力量就是它对主人桑顿的爱,桑顿的死让它能够没有任何负担地回到原始世界。在杀了叶海特人帮桑顿复仇之后,巴克明白了它完全可以躲开人类的棍棒,用自己的力量杀掉那些令它讨厌的人类。因此,桑顿死后,巴克过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生活,能够和同伴一起自由的奔跑、大声的嗥叫,它开始自己嗥那首古老的狼群之歌。从巴克在深林中追逐雪兔这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巴克的身体里充满了生机与力量,文章营造的意境也非常唯美。它终于自由自在地支配着自己的生命,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快乐与自由完完全全地占据了,这种快乐是除了死亡之外其它一切事物中都能找到的,它就像星星之火,不断滋长壮大,从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从漫天繁星的夜空中飞舞出来。作为巴克凄惨北方生活的唯一一点温暖,桑顿是无可挑剔的好主人,因为他发自内心的爱,才抑制了巴克身上渐渐觉醒的兽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命始终还是向往自然以及和谐的,展示出惊人的自然界运行规律与进步精神,让人们会因为生命的强大和激扬而心潮澎湃。重返原始之后的巴克尽管变成了野兽,可它仍然记得桑顿的爱,到了夏天它还是会回到桑顿去世的地方怀念主人,这种长久浓烈的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说的血腥气息。
总之,从《野性的呼唤》中,我们可以从主人公巴克身上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巴克追求自由的路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的目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小说《野性的呼唤》,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杰克·伦敦不畏艰险、追求自由的生命哲学。
参考文献:
[1] 沈惠佳:《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对自由的渴望》,《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2] 黄露莹:《“野性”与“人性”矛盾的统一——〈野性的呼唤〉与〈白牙〉对比浅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 刘洋:《对〈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与“野性”的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关键词:杰克·伦敦作品生命哲学解析
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作品中时常出现动物的身影,甚至有些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动物。其中,又以狼的形象最为频繁。伦敦笔下的狼形象生动活泼、充满活力,拥有人一样丰富情感和细腻心理,广受各类读者的欢迎和推崇,而《野性的呼唤》就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1903年面世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尤其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巴克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狼群和大自然之中,从这一情节安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杰克·伦敦崇尚自由的生命哲学。
一挣脱生命受制的过程
这部小说中,对于生命的理解解析可以分为生命的受制与释放两层含义。所谓生命受制,就是指人无法得到精神的自由和释放,简而言之,也就是人无法找到自我,在生命中迷失了方向。而生命的释放则代表人挣脱了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枷锁,重新回到自由的状态。而在《野性的呼唤》中,这种生命的受制和释放则在巴克身上得到了体现,所以,巴克从一出场,身上就带有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对巴克而言,他的生命过程也是经历了受制,然后到又回到了自然,变得自由,并从此之后开始拥有真正自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从巴克的身上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正是借助巴克这一形象来告诉人们要重新看待生命,看清自我,唤醒生命意识,找回本属生命的真谛,让生命挣脱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枷锁,从而获得最彻底的自由和回归。当然,作者的这种认知和他自己的人生轨迹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
杰克·伦敦是世界文学史和美国文坛上的不朽传奇,尽管去世时他年仅40岁,可是在他有限的生命时光中,他留给读者们大量的优秀作品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1876年1月,杰克·伦敦出生于一个破产的美国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尝艰辛,在专注写作之前曾经做过报童、建筑工人、船员。1896年,杰克·伦敦随着人们去加拿大的北部淘金,而正是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写作素材和心灵体验。由于他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长期以体力劳动换取温饱,所以,他看尽了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这些宝贵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在劳动之余,刻苦用功,最终凭借自己惊人的意志力取得了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
从杰克·伦敦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受到尼采以及斯宾塞的思想影响很深,所以,他的小说常常以人类面对悲惨命运时的抗争作为题材和描写对象。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热爱生命》中,就充分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以及与自然之间的残酷战争。从1902年开始,他的作品主要呈现出这一特点,当时他去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依据实际的生活体验以及采访所得,发表了刻画伦敦底层贫民凄惨人生的《深渊中的人们》;1904年他发表的《海狼》则开始慢慢显现出以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矛盾的态度,随后他又发表了《铁蹄》以及《马丁·伊登》。可是,在这以后,他的作品风格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选择尽量远离社会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妥协和无奈。之后,他的创作则开始从自己的精神想象中获取灵感,此后的作品往往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很多都是以太平洋岛国的土著人生活为题材,几乎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的精神历险记。
纵观其一生,杰克·伦敦一直都在为金钱劳碌,被金钱拖累,最终也被金钱所毁灭。虽然写作为他带来了不少收入,可是他的个人生活始终不如意,他的母亲以及贪婪的妻子不断向他索取金钱,这让他始终入不敷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他怎么努力,赚来的钱也还是会很快用完,使他最终不得不靠举债生活。同时,他的创业之路也充满艰辛,在经历了成名之初的一段纸醉金迷的生活之后,他开始着手建造并没有商业价值的探险船,后来又耗巨资建造狼舍,紧接着买入了大量田地与房产。虽然他努力地在商场奋战,可是从事的事业却总是以失败收场,打击也接踵而至,刚开始时耗费巨资的探险船下水之后就坏掉了,紧接着刚刚建好的狼舍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灰烬,农场也变成一片荒芜之地。在这些生活不如意的经历之中,杰克·伦敦始终充满疑惑,他在拷问自己为什么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可以说从这个时候,他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和哲学。
从小说的开篇部分我们就能看出这样的特点,主人公巴克是一只来自文明社会的狗,而且生活在风光绮丽、生活富足的米勒家,这种生活背景可以看做是杰克·伦敦对完美生活的一种渴望。同时,在这个社会中,巴克不是仆人,它不用替米勒先生劳动或者做其它的活,它是宠物,是米勒先生的玩伴,在这里不会有争斗或者负担,只有安宁与幸福。可是,巴克被卖之后,它就慢慢远离了文明社会,它的生命被他人牵制,而不再是人类的玩伴。尽管换了几次主人,可它的奴仆角色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就连它的生命也已经不属于它了,它只能凡事听从主人的指令,这也正是本文阐述的生命的受制。在最开始的三个主人那里,它必须服从牵制威力。红衫人的棍子让巴克深刻认识到这一法则,同时它持续地磨炼着牙齿,唤醒自己已经死去的本能;桑顿则给了它真心的主人之爱,巴克的生命就受制于这种爱,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文明元素又逐渐被唤醒,不过桑顿的死亡让它重返文明之路瞬间崩塌。巴克被卖之后,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学了很多过去不会的本事,为了不受棍棒的欺凌,它学会看人的脸色。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巴克明白到:根本没有所谓的中间道路,要么自己控制别人,要么自己被人控制。仁慈不应该出现在原始的生活环境下,仁慈其实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恐惧,如果被误解那么就会带来死亡。可能被敌人杀死,也可能杀死敌人;可能被敌人吃掉,也有可能吃掉敌人,这就是现实,同时也是规律。巴克对身处的世界具有这样的认知:要么自己控制别人,要么自己被人控制,其实对于人类社会这样的认知也适用。不过,在人类面前,不管多有智慧的动物最终也只能是被控制的,这也是巴克追求自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命得到释放的过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坛逐渐兴起了自然流派,许多国家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家与作品,相比之下,美国文坛则萧条很多。《野性的呼唤》的出版为美国文坛带来了全新的景象,注入了清新的文学风格。作家不仅在作品中深刻体现了生命的受制,同时也借助描写巴克持续的自然改变体现了对生命释放的认知,把充满野性与惊险的淘金生活、雪橇狗挣扎求存的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可以将“野性的呼唤”理解成大自然的召唤、兽性的呼唤,呼唤人们挣脱现实的枷锁重寻最真的自我。
虽然巴克的生命受制于人,但是它一直在不断地寻找解脱,期待自由。巴克生命的释放过程其实就是它回复野蛮兽性的过程。在北方,巴克为了活下去慢慢地变化,逐渐回到了原始的生活中,小说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它的这种变化:它完成了野蛮化的过程,现在终于可以逃避开道义而保护自己了。这句话证明了巴克已经死去的兽性又重新回到了身体里。生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傀儡戏呢?古老的歌涌出它的脑海,它变得和祖先们一样了,之所以会变都是因为人们在遥远的北方发现了昂贵的稀有金属,可莫奴尔却只是一个园丁助手,没有办法赚到足够的钱供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随着巴克在北方呆得越来越久,它对于人类社会觉得更陌生,自己也变得更加孤独了。除了爱桑顿之外,它对其他人类没有太大的感受,也没有什么感情,人类对它来说已经不具有吸引力了,可是荒野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大,它好像总能听到森林里有悦耳的声音在叫它。巴克之所以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其实是由于脑海深处记忆中的人类温暖生活已经开始远离它了,它正向着原始的生活逐渐迈进,它正在慢慢完成自己返本归原的变化。突然之间,巴克知道做最后一搏的时机已经来临了。巴克觉得自己见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它好像回忆起了自己一生所有的片断,那白雪皑皑的大地、茂密的树林、皎洁的月光让世界异常的宁静,甚至宁静得有些可怕,不过巴克觉得这一切都非常自然。虽然只是原始的画面,但是事实却也恰恰如此。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巴克已经不断唤醒了内心沉睡的兽性,它好像已经看到了祖先们生活的场景了,内心也随之越来越激动。和桑顿一起到了淘金的地方之后,桑顿一心扑在淘金上,巴克没有其它的事情就整天在森林中玩耍,它试过连续几天不回营地,因为野外对它的吸引力太大了,同时它也越来越喜欢捕杀其它的动物了,越来越像它的祖先了。它好像总是听到那首古老的歌,被那歌弄得很烦躁,歌就像巴克的种族那么古老,歌中饱含着历代的凄惨过往,巴克被悲歌震撼得无所适从。巴克面对旷野呻吟和悲鸣时,就是在释放心中的痛苦,这些痛苦它的祖先同样承受过;它对黑暗以及寒冷的恐惧感,同样来自于祖先。巴克会被歌声震撼,说明了它已经慢慢告别文明社会,开始向蛮荒进发了。不过,因为受到桑顿爱的牵制,巴克最终还是返回了营地。桑顿的爱紧紧束缚着它,使它没有办法远离。这就导致了巴克处于高度紧张的心态之下,纠结于陪伴主人以及返回原始世界之间,无法抉择。
其实,能阻止巴克变成野兽的唯一力量就是它对主人桑顿的爱,桑顿的死让它能够没有任何负担地回到原始世界。在杀了叶海特人帮桑顿复仇之后,巴克明白了它完全可以躲开人类的棍棒,用自己的力量杀掉那些令它讨厌的人类。因此,桑顿死后,巴克过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生活,能够和同伴一起自由的奔跑、大声的嗥叫,它开始自己嗥那首古老的狼群之歌。从巴克在深林中追逐雪兔这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巴克的身体里充满了生机与力量,文章营造的意境也非常唯美。它终于自由自在地支配着自己的生命,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快乐与自由完完全全地占据了,这种快乐是除了死亡之外其它一切事物中都能找到的,它就像星星之火,不断滋长壮大,从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从漫天繁星的夜空中飞舞出来。作为巴克凄惨北方生活的唯一一点温暖,桑顿是无可挑剔的好主人,因为他发自内心的爱,才抑制了巴克身上渐渐觉醒的兽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命始终还是向往自然以及和谐的,展示出惊人的自然界运行规律与进步精神,让人们会因为生命的强大和激扬而心潮澎湃。重返原始之后的巴克尽管变成了野兽,可它仍然记得桑顿的爱,到了夏天它还是会回到桑顿去世的地方怀念主人,这种长久浓烈的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说的血腥气息。
总之,从《野性的呼唤》中,我们可以从主人公巴克身上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巴克追求自由的路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的目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小说《野性的呼唤》,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杰克·伦敦不畏艰险、追求自由的生命哲学。
参考文献:
[1] 沈惠佳:《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对自由的渴望》,《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2] 黄露莹:《“野性”与“人性”矛盾的统一——〈野性的呼唤〉与〈白牙〉对比浅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 刘洋:《对〈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与“野性”的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