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懂“小候鸟”的悲伤
“妈妈,我们回来了!”话音刚落,一群孩子欢声笑语地推开院门,飞快地跑到等待许久的李秋会身边。他们扔下书包,将李秋会团团围住,讲述着学校里的趣事。49岁的李秋会脸上笑意盈盈。这是6年来每次放学都会出现的情形。
2011年,家住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的李秋会开了一家餐馆。由于她为人热忱实在,加上餐馆距全乡唯一的中心学校不足百米,人流量大,生意一直不错。
寒冬腊月的一个晚上,天色已黑。李秋会偶然路过校门口,发现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小脸冻得通红。她动了恻隐之心,将孩子带回餐馆,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住在附近的山里,要翻几座山才能到家。“你们的父母呢,为啥不早点来接?”孩子们眼圈一红:“爸妈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腿脚慢,每天很晚才能来。”原来,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因生活贫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能留下来与家中老人或亲戚住在一起,寒暑假时才能和父母团聚,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候鸟”。
那晚,李秋会辗转难眠。自己小时候也曾住在山里,因为担心上学迟到,鸡叫一遍就得起床。有几次鸡叫得早,匆匆忙忙走到学校才发现空无一人,只好站在门口等,上课时瞌睡得连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后来小学未毕业便辍了学。
独行在黑黢黢的山路上,那份恐惧与孤单让李秋会至今难忘,“绝不能让孩子们再受我当年的苦!”第二天,她便把自家挨着学校的二层老宅腾出来,供孩子和家长们歇脚用。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秋会大姐,你真是个大好人,太感谢你了!”看到幼小的孩子和跋涉而来的家长可以不受严寒之苦,李秋会欣慰不已。
2012年3月的一天,一个叫王全喜的中年人来找李秋会:“大姐,我父亲残疾,母亲去世,家里实在没人能照顾我儿子王进,不如让他带上铺盖卷儿和火炉,放学后在您这儿自己生火做饭,晚上就在您家地上过夜,我还稍微放心些。”王全喜满脸的愁容打动李秋会,她爽快地答应了。五六个境况相同的孩子也一起住了进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秋会照例走到老宅门口,突然听到孩子们惊恐的叫声,推开门,一束硕大的火苗迎面而来,她急忙用水将火扑灭,原来王进生火时不小心将火星溅到旁边的纸板上。惊魂未定的王进扑到她怀里,号啕大哭:“阿姨,我想爸爸。”其余孩子也跟着哭了起来。
孩子们满是泪水的脸庞和无助的眼神一遍遍在李秋会脑海中浮现,她的心生生地疼。“赚钱没有尽头,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不如把餐馆租出去,由我来照顾他们。”这个念头忽地冒出来,久久盘桓不去。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012年7月,李秋会把餐馆租了出去,找人将二层老宅改造一新,添置了新床铺,当起专职的“留守妈妈”。听说李秋会开办了“爱心留守之家”,附近十里八村有困难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她这。最初,她只收秋扒乡中心学校的留守儿童,后来,一些父母无力抚养或被舍弃的孩子也找上门来,李秋会全收入家门。
30多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上初中。既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又要关注思想、辅导学习,李秋会忙得像个陀螺。到了晚上,孩子们都睡着后,她还要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赶上有孩子头疼脑热,她一夜都不能合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吃饭、穿衣、购买学习用品等开销越来越大,靠餐馆的租金已远远不够。有一次,她路过垃圾堆发现有几双破袜子,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将袜子捡回家洗净补好,让那些光着脚的孩子穿上。李秋会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2013年6月,一个叫瑞瑞的10岁小男孩来到留守之家。瑞瑞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有智力障碍。常年无人陪伴和管教的瑞瑞性格暴躁,难以相处。没过几天,有个小姑娘就哭着来告状:“秋会姨,瑞瑞打我!”李秋会过问时,瑞瑞振振有词,“道歉有什么用?谁让她碰我!”气得李秋会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收拾床铺时,李秋会发现瑞瑞枕头下压着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坐在爸妈中间,瑞瑞幸福地笑着,眼神清澈而明亮。“把照片当宝贝一样藏着,可见他是个重情的孩子。”李秋会不由得一阵心疼,下决心要给这孩子更多的爱。
自那之后,李秋会一有空便陪在瑞瑞的身边,和他聊天、玩游戏。瑞瑞的歌声很动听,她便鼓励孩子们跟着瑞瑞学唱歌。这份关心与看重激发了瑞瑞的自信,他渐渐变得开朗爱笑,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竟然考了班级第二名。
瑞瑞拿着平生得到的第一张奖状,向李秋会深深地鞠了一躬:“秋会姨,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从今天开始,我就叫你妈妈吧!”这句话让李秋会泪流满面。孩子们也都哭了,他们把李秋会紧紧搂住:“你就是我们的媽妈,谢谢你。”
在李秋会的影响下,留守之家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哪个孩子遇到难处,其他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一次,李秋会外出买菜时受了寒,高烧烧到39度。孩子们心急如焚,有的做饭,有的端水,有的买药,一个个像小大人一样把李秋会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三天后她彻底痊愈。
爱心传递,接力筑巢
6年来,李秋会收留的“小候鸟”来来去去,已超过100人。丈夫发现她每年都要把自家的钱像无底洞一样贴进去,非常气愤,“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咱家有多少钱能供你这样往里花?”“我知道你这些年也跟着受苦了。可如果我不干,就有孩子会失学,我实在放不下啊。”
孩子们敏感地嗅到空气中的异样,他们感激李秋会,不忍心让她左右为难。每天放学后,孩子们便主动帮着李秋会的爱人做家务,“爸爸,你累了一天,我帮你捶捶背吧。”“爸爸,我去帮你倒杯水。”时间长了,李秋会的爱人也被孩子们打动。“秋会,钱省着点花就行了。咱们这么做说不定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是大好事。我支持你。”
2014年11月,栾川县供电公司运维部检修工区主管段建伟在入户巡线时,偶然听说李秋会的故事,深受感动。经过几番打听,他带着给孩子们买的手套,风尘仆仆地来到留守之家。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快乐模样,深深感染了段建伟,他感慨道:“孩子们状态这么好多亏你呀,不过这么重的担子不能让你一个人扛,以后我们也会经常来,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尽自己一份力。”此后,段建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公司的爱心志愿者来看望孩子们,捐衣赠物,开展主题活动。
2016年,当过代课教师的同乡陈月莉主动找到李秋会,和她一起照顾孩子们。
李秋会多年的坚持感动了乡亲们,帮着做点家务,送些米面,似乎也成了秋扒乡村民不成文的习惯。2018年4月,“守护候鸟的留守妈妈”李秋会被评选为“中国网事·感动2018”一季度网络人物,她说:“我不求孩子们长大后能记得我,只要能温暖他们就足够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妈妈,我们回来了!”话音刚落,一群孩子欢声笑语地推开院门,飞快地跑到等待许久的李秋会身边。他们扔下书包,将李秋会团团围住,讲述着学校里的趣事。49岁的李秋会脸上笑意盈盈。这是6年来每次放学都会出现的情形。
2011年,家住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的李秋会开了一家餐馆。由于她为人热忱实在,加上餐馆距全乡唯一的中心学校不足百米,人流量大,生意一直不错。
寒冬腊月的一个晚上,天色已黑。李秋会偶然路过校门口,发现十几个七八岁的孩子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小脸冻得通红。她动了恻隐之心,将孩子带回餐馆,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住在附近的山里,要翻几座山才能到家。“你们的父母呢,为啥不早点来接?”孩子们眼圈一红:“爸妈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奶奶腿脚慢,每天很晚才能来。”原来,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因生活贫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能留下来与家中老人或亲戚住在一起,寒暑假时才能和父母团聚,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候鸟”。
那晚,李秋会辗转难眠。自己小时候也曾住在山里,因为担心上学迟到,鸡叫一遍就得起床。有几次鸡叫得早,匆匆忙忙走到学校才发现空无一人,只好站在门口等,上课时瞌睡得连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后来小学未毕业便辍了学。
独行在黑黢黢的山路上,那份恐惧与孤单让李秋会至今难忘,“绝不能让孩子们再受我当年的苦!”第二天,她便把自家挨着学校的二层老宅腾出来,供孩子和家长们歇脚用。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秋会大姐,你真是个大好人,太感谢你了!”看到幼小的孩子和跋涉而来的家长可以不受严寒之苦,李秋会欣慰不已。
2012年3月的一天,一个叫王全喜的中年人来找李秋会:“大姐,我父亲残疾,母亲去世,家里实在没人能照顾我儿子王进,不如让他带上铺盖卷儿和火炉,放学后在您这儿自己生火做饭,晚上就在您家地上过夜,我还稍微放心些。”王全喜满脸的愁容打动李秋会,她爽快地答应了。五六个境况相同的孩子也一起住了进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秋会照例走到老宅门口,突然听到孩子们惊恐的叫声,推开门,一束硕大的火苗迎面而来,她急忙用水将火扑灭,原来王进生火时不小心将火星溅到旁边的纸板上。惊魂未定的王进扑到她怀里,号啕大哭:“阿姨,我想爸爸。”其余孩子也跟着哭了起来。
孩子们满是泪水的脸庞和无助的眼神一遍遍在李秋会脑海中浮现,她的心生生地疼。“赚钱没有尽头,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不如把餐馆租出去,由我来照顾他们。”这个念头忽地冒出来,久久盘桓不去。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012年7月,李秋会把餐馆租了出去,找人将二层老宅改造一新,添置了新床铺,当起专职的“留守妈妈”。听说李秋会开办了“爱心留守之家”,附近十里八村有困难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她这。最初,她只收秋扒乡中心学校的留守儿童,后来,一些父母无力抚养或被舍弃的孩子也找上门来,李秋会全收入家门。
30多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上初中。既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又要关注思想、辅导学习,李秋会忙得像个陀螺。到了晚上,孩子们都睡着后,她还要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赶上有孩子头疼脑热,她一夜都不能合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吃饭、穿衣、购买学习用品等开销越来越大,靠餐馆的租金已远远不够。有一次,她路过垃圾堆发现有几双破袜子,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将袜子捡回家洗净补好,让那些光着脚的孩子穿上。李秋会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2013年6月,一个叫瑞瑞的10岁小男孩来到留守之家。瑞瑞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有智力障碍。常年无人陪伴和管教的瑞瑞性格暴躁,难以相处。没过几天,有个小姑娘就哭着来告状:“秋会姨,瑞瑞打我!”李秋会过问时,瑞瑞振振有词,“道歉有什么用?谁让她碰我!”气得李秋会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收拾床铺时,李秋会发现瑞瑞枕头下压着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全家福,坐在爸妈中间,瑞瑞幸福地笑着,眼神清澈而明亮。“把照片当宝贝一样藏着,可见他是个重情的孩子。”李秋会不由得一阵心疼,下决心要给这孩子更多的爱。
自那之后,李秋会一有空便陪在瑞瑞的身边,和他聊天、玩游戏。瑞瑞的歌声很动听,她便鼓励孩子们跟着瑞瑞学唱歌。这份关心与看重激发了瑞瑞的自信,他渐渐变得开朗爱笑,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竟然考了班级第二名。
瑞瑞拿着平生得到的第一张奖状,向李秋会深深地鞠了一躬:“秋会姨,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从今天开始,我就叫你妈妈吧!”这句话让李秋会泪流满面。孩子们也都哭了,他们把李秋会紧紧搂住:“你就是我们的媽妈,谢谢你。”
在李秋会的影响下,留守之家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哪个孩子遇到难处,其他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一次,李秋会外出买菜时受了寒,高烧烧到39度。孩子们心急如焚,有的做饭,有的端水,有的买药,一个个像小大人一样把李秋会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三天后她彻底痊愈。
爱心传递,接力筑巢
6年来,李秋会收留的“小候鸟”来来去去,已超过100人。丈夫发现她每年都要把自家的钱像无底洞一样贴进去,非常气愤,“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咱家有多少钱能供你这样往里花?”“我知道你这些年也跟着受苦了。可如果我不干,就有孩子会失学,我实在放不下啊。”
孩子们敏感地嗅到空气中的异样,他们感激李秋会,不忍心让她左右为难。每天放学后,孩子们便主动帮着李秋会的爱人做家务,“爸爸,你累了一天,我帮你捶捶背吧。”“爸爸,我去帮你倒杯水。”时间长了,李秋会的爱人也被孩子们打动。“秋会,钱省着点花就行了。咱们这么做说不定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是大好事。我支持你。”
2014年11月,栾川县供电公司运维部检修工区主管段建伟在入户巡线时,偶然听说李秋会的故事,深受感动。经过几番打听,他带着给孩子们买的手套,风尘仆仆地来到留守之家。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快乐模样,深深感染了段建伟,他感慨道:“孩子们状态这么好多亏你呀,不过这么重的担子不能让你一个人扛,以后我们也会经常来,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尽自己一份力。”此后,段建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公司的爱心志愿者来看望孩子们,捐衣赠物,开展主题活动。
2016年,当过代课教师的同乡陈月莉主动找到李秋会,和她一起照顾孩子们。
李秋会多年的坚持感动了乡亲们,帮着做点家务,送些米面,似乎也成了秋扒乡村民不成文的习惯。2018年4月,“守护候鸟的留守妈妈”李秋会被评选为“中国网事·感动2018”一季度网络人物,她说:“我不求孩子们长大后能记得我,只要能温暖他们就足够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