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吕叔淑先生也曾说过:“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家也说类似的话。可见,课外阅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检验的良好途径。然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从而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营造阅读气氛——激发兴趣
1.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开始,我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少年时代(如毛泽东、周恩来、匡衡等)热爱读书的故事,介绍他们的杰出成就。同时,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学生,请他们介绍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2.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于是我积极倡导家长每天尽量抽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有文化的家长可与孩子进行读书比赛;不识字的家长,可让孩子读书给家长听。读完之后,再交流各自的收获和体会。由于家长的支持,据反映,有一部分学生在家里还当上了小老师。
3.课内引读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言尽而意未尽,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不满足。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间,鼓励学生深读相关文章,使课内外知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各单元的主题,定期布置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指定的篇目或查找相关资料,并通过每周五的“课外阅读交流会”或该课课堂进行反馈、检查。这样,学生就不只是认识几个字、会写几个字,而且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一次洗礼,学会应该怎样做人。
4.借助听故事促读
对于不愿读书的小学生,如果教师给他们指令性地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他们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倘若教师借助听故事的这种课外阅读的启蒙手段,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因为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辨别善恶,对听过的故事印象较深,对未听过的故事产生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渴望。如此,对于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有意让讲者讲至情节紧张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欲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下回分解”,不是讲者继续讲下去,而是让学生自己借阅此书。学生被兴趣驱劝,争相借书,即达到了激励学生自觉读书的目的。
二、加强阅读指导——保持兴趣
1.精心筛选,推荐阅读材料
目前,课外读物内容驳杂、良莠不齐,并不适合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低年级学生阅读,因为农村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缺乏,鉴别能力较低,所以,帮助农村低年级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书籍;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推荐合适的读物。
2.教给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如低年级倡导的诵读默读和悟读等)灵活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好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中把好词语、好句子、认识的生字以及读后的感受——写下来。每周至少上交两篇读书笔记,并从中评选出优秀笔记予以公众表扬,大部分学生的欣赏能力越来越高,好词佳句越找越准,读后感谈得越来越深刻,越到位。
三、搭建舞台,展示阅读成果——巩固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机制。基于这一心理,教师必须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阅读才能的舞台,满足其内心的成就感。为此,我班开展了下列活动:
1.课前三分钟阅读
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轮流或自愿登台朗读课外读物的部分章节,或介绍读物的梗概,或声情并茂地讲一个动听的小故事,或提几个饶有兴趣的小问题。如“脑筋急转弯”“十万个什么”等,或猜一个小谜语,以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及阅读欲望,为其创造了阅读成功的展台。这一活动深受到学生的欢迎,每天的课前三分钟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展示欲望,乃至出现了一种让人激动的好现象——如果某学生已准备了阅读内容,而当天又没有时间让他在课前三分钟展示,他就会想方设法让老师知道他的内容,或下课讲给你听,或与你书面交流。记得有一次该活动中,我们班“小才男”(我封的)×××虽然准备了一个小笑话,想让全班学生开怀一下,可是那天我没有叫他,而把机会让给了平时很少发言的两个同学。后来,他居然在做同步训练时,把这个笑话现写在了作业的空白处:“老师,我这儿有个笑话……”当时,我激动,我高兴。于是,我在故事的下面画毛毛虫:“谢谢你给教师讲的笑话!”
2.展评激励
每周评选出若干优秀读书笔记,并定期展览,让学生在相互评议、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学习正确的读书方法。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竞赛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背古诗等等,评选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百事通,并奖励一本作业本,或一颗糖,或一张小奖状,学生已高兴得不亦乐乎了。
(责编黄桂坚)
一、营造阅读气氛——激发兴趣
1.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开始,我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少年时代(如毛泽东、周恩来、匡衡等)热爱读书的故事,介绍他们的杰出成就。同时,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学生,请他们介绍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2.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于是我积极倡导家长每天尽量抽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有文化的家长可与孩子进行读书比赛;不识字的家长,可让孩子读书给家长听。读完之后,再交流各自的收获和体会。由于家长的支持,据反映,有一部分学生在家里还当上了小老师。
3.课内引读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言尽而意未尽,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不满足。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间,鼓励学生深读相关文章,使课内外知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各单元的主题,定期布置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指定的篇目或查找相关资料,并通过每周五的“课外阅读交流会”或该课课堂进行反馈、检查。这样,学生就不只是认识几个字、会写几个字,而且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一次洗礼,学会应该怎样做人。
4.借助听故事促读
对于不愿读书的小学生,如果教师给他们指令性地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他们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倘若教师借助听故事的这种课外阅读的启蒙手段,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因为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辨别善恶,对听过的故事印象较深,对未听过的故事产生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渴望。如此,对于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有意让讲者讲至情节紧张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欲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下回分解”,不是讲者继续讲下去,而是让学生自己借阅此书。学生被兴趣驱劝,争相借书,即达到了激励学生自觉读书的目的。
二、加强阅读指导——保持兴趣
1.精心筛选,推荐阅读材料
目前,课外读物内容驳杂、良莠不齐,并不适合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低年级学生阅读,因为农村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缺乏,鉴别能力较低,所以,帮助农村低年级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书籍;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推荐合适的读物。
2.教给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如低年级倡导的诵读默读和悟读等)灵活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好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中把好词语、好句子、认识的生字以及读后的感受——写下来。每周至少上交两篇读书笔记,并从中评选出优秀笔记予以公众表扬,大部分学生的欣赏能力越来越高,好词佳句越找越准,读后感谈得越来越深刻,越到位。
三、搭建舞台,展示阅读成果——巩固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机制。基于这一心理,教师必须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阅读才能的舞台,满足其内心的成就感。为此,我班开展了下列活动:
1.课前三分钟阅读
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轮流或自愿登台朗读课外读物的部分章节,或介绍读物的梗概,或声情并茂地讲一个动听的小故事,或提几个饶有兴趣的小问题。如“脑筋急转弯”“十万个什么”等,或猜一个小谜语,以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及阅读欲望,为其创造了阅读成功的展台。这一活动深受到学生的欢迎,每天的课前三分钟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展示欲望,乃至出现了一种让人激动的好现象——如果某学生已准备了阅读内容,而当天又没有时间让他在课前三分钟展示,他就会想方设法让老师知道他的内容,或下课讲给你听,或与你书面交流。记得有一次该活动中,我们班“小才男”(我封的)×××虽然准备了一个小笑话,想让全班学生开怀一下,可是那天我没有叫他,而把机会让给了平时很少发言的两个同学。后来,他居然在做同步训练时,把这个笑话现写在了作业的空白处:“老师,我这儿有个笑话……”当时,我激动,我高兴。于是,我在故事的下面画毛毛虫:“谢谢你给教师讲的笑话!”
2.展评激励
每周评选出若干优秀读书笔记,并定期展览,让学生在相互评议、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学习正确的读书方法。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竞赛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背古诗等等,评选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百事通,并奖励一本作业本,或一颗糖,或一张小奖状,学生已高兴得不亦乐乎了。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