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特长生的一些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应该是与音乐文化紧密相连的,音乐教师应该将其对应的文化知识贯穿到音乐技能训练上,指引学生挖掘其文化内涵,指引他们进行创造性表演,加强其音乐实践活动能力。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学习音乐可以使一个人修身养性。自先秦时期萌发的音乐教育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教育家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官学、私学的音乐教育实践,形成了我国古代重视音乐教育的传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面发展、特长优先,音乐教育被重视已越来越深入到千家万户。尤其音乐教育中特长生的培养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尽管音乐特长生培养并不都以造就音乐专门人才为首要任务,但他必须是在音乐方面有所特长的人。因此,这种音乐教育与面向全体人民的国民音乐教育在音乐能力的要求上会有所不同,但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力度更强,在培养时要求更加严格。笔者提出了音乐特长生培养的几个突出问题,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还未完善思考,只是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探讨。
  1.音乐是一种文化
  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文化。文化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人的精神、价值、意识等。广义的文化指人所创造的一切财富的总和。而作为艺术种类中的音乐则属于精神文化范畴。1992年内特尔在国际音教会大会上的发言就提出了将“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点。目前,国外音乐教育已把“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音乐”或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界定。郭声健在其著作《音乐教育论》中对音乐是一种文化有非常深刻与全面的论述:“音乐是一种文化,它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它与音乐之外的其他相关文化艺术如文学、绘画、心理学、社会学等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能表现一切观念和事物,它能提供文化中最内在的精神手段”。历代的音乐家及流派众多,几乎都与同时期重要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及经济学流派发生关系,其理论涉及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音乐艺术的发展必将受到社会的、文化的发展影响。
  再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看,音乐的传播行为说到底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整合行为,其存在方式是以音乐文化的整体存在为事实依据。若我们仅仅将音乐符号视为音响形态的符号,不仅与音乐传播中的诸种传播行为不相合,音乐传播中产生的诸种特殊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并且也与音乐的存在方式相违背。而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音乐的产生,其形态特征离不开与其相伴的文化行为的存在,两者关系不可分割,直接相关。当然,若从更大的方面看,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方式、生产方式、科技水准、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变,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音乐的形态、风格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无论从何种角度、何种层次去审视,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2.主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特别是学习一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作品,例如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更应该掌握一些音乐知识。而现在很多音乐特长生弹了许多年钢琴,拨弄了很多年的乐器,倒头来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一无所知,更别谈对大型作品的赏析了。据许多音乐特长生反映,专业课上老师基本上只谈技法,对于乐理知识与欣赏极少谈到。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理论知识相应的带到专业技法课堂上,通过技法性操作来熟练理论知识。以钢琴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旋律做模进练习来熟悉各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通过运用和弦以及解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背谱,通过对作品的句法分析了解曲式等等。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让音乐特长生更好地把握理性知识,融汇与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才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除此之外,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与音乐欣赏的关系也甚为密切。丰富的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将非常有助于音乐特长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把握。
  3.创造性地进行音乐表演活动
  3.1技法训练要注意音乐感的培养。出色的表演技巧是获得成功表演的前提,因此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基本功的训练。技术训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能自如地掌握运用表现音乐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乐器学习中老师强调练习各种练习曲的原因了。正如素描是绘画的基本功一样。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纯技术训练并不等同于“纯技术观念”,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熟练地掌握技术,而熟练掌握技术是与艺术结缘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技术上不过关,不可能完善地表现音乐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诸多的钢琴理论书上都提倡在乐曲中提高某项技术,而不主张单纯的、机械的进行技法训练。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两点:第一,技术训练不等于否定了音乐感,如果丧失了音乐感,那么在进行技法训练的特长生都可称为“音乐机器人”;第二,技术与表现要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所提倡的“声情并茂”,“得之心而应之手”便是主张将技巧与表现完美结合的至理名言。
  3.2丰富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特长生中,他们的表演都是独唱、独奏、独舞,很少有机会与他人一起合作进行音乐表演,除了中小学文艺调演大型的文艺活动中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的表演。单独表演固然能够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表演水平,但是集体表演更有利地使表演者的听觉、协调能力得到更大的锻炼。在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与他人合奏的教学内容,如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内容标准中就有这样两条:①唱各种曲目,独唱并与他人合唱。②用乐器演奏各种渠目,独奏并与他人合奏。因此,特长生进行音乐表演的形式不可单一化,要两种形式相结合。
  3.3积极进行音乐交流。世界上很多知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之间都经常在一起讨论音乐,以促进相互的提高。大家在文化学习科目上也知道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可是在艺术学习上却忽视了这一点。参加社会音乐培训班的特长生相对请家庭老师辅导的特长生要稍微好一点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两点:第一,技术训练不等于否定了音乐感,如果丧失了音乐感,那么在进行技法训练的特长生都可称为“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两点:第一,技术训练不等于否定了音乐感,如果丧失了音乐感,那么在进行技法训练的特长生都可称为“音乐机器人”;第二,技术与表现要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所提倡的“声情并茂”,“得之心而应之手”便是主张将技巧与表现完美结合的至理名言”;第二,技术与表现要统一,中国传统美学所提倡的“声情并茂”,“得之心而应之手”便是主张将技巧与表现完美结合的至理名言,由于上课的形式是集体课,能接触的同伴与参与讨论的机会多一些。而后者基本上只有与自己老师交流的时间,一方面由于文化科目的学习比较紧张没有时间与别人交流,另一方面,自身也没有树立这种音乐学习需要交流的意识,大多数特长生是闭门造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老师首先应该让特长生树立一种进行音乐交流的意识,其次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音乐学子交流讨论,例如每周集中特长生开个小型的音乐会,要求每个人进行音乐表演,并对别人的表演做出音乐评价。通过这种形式,既能提高他们的技法,又能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
  出色的表演技巧是获得成功表演的前提,因此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基本功的训练。技术训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能自如地掌握运用表现音乐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乐器学习中老师强调练习各种练习曲的原因了。正如素描是绘画的基本功一样。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纯技术训练并不等同于“纯技术观念”,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熟练地掌握技术,而熟练掌握技术是与艺术结缘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技术上不过关,不可能完善地表现音乐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诸多的钢琴理论书上都提倡在乐曲中提高某项技术,而不主张单纯的、机械的进行技法训练。
  4.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学习音乐艺术就好比在建造一个金字塔,文化底蕴越深,塔顶就越尖。假若你对欧洲文化、历史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你能演奏好贝多芬、莫扎特的乐曲。事实上,有的学生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手指僵硬了,而是文化空白了头脑空了。音乐教育应该是与音乐文化紧密相连的,然而在我国当前的音乐特长生培养中往往注重技能的学习,导致了特长生音乐素质不够完善,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局面,这不利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音乐特长生,其学习者和家长应该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所学的目的,以及确定自己拥有对音乐或是对所学特长的兴趣,如果只是为了增加升学“砝码”或是做着发财的明星梦而学其特长,那只会苦了家长又害了孩子。而作为教授音乐特长生的音乐教师,对特长生的培养不能局限在音乐表演上,即技法性的表演,老师应该是指引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加强其他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力,如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等等,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应该将其对应的文化知识贯穿到音乐技能训练上,指引特长生挖掘其文化内涵。
  总之,就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言,需要音乐教师长期努力,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定位首先是对音乐情感的培养,被培养者要对音乐有兴趣,充满激情,建立感情,形成一股长久的“恋情”;其次,在先天性音乐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后天性音乐素质,加强“专一性”,而“专一性”又来源于欣赏力与表演力;最后,要多加强其文化底蕴,为“音乐成长”积蓄后劲,达到厚积薄发之势。这样,我们对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才会有永远的成效。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其次,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自己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三,要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教材的编排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其设计已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索
期刊
【摘要】幼儿的安全问题成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天性好奇、好动、好模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我园将安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总目标。  【关键字】幼儿安全;保护意识;家庭教育;责任;隐患  
期刊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英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情景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但在这其中既有收获,也有误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却忽略了活动的有效性,机械操练的刻板情景阻碍了学生运用语言,复杂化的情景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创设一条有效的途径,能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成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道难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期刊
【摘要】当今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与研究的目光投向第二教时,忽略了对第一教时的探讨。如何让第一课时不再受到冷落,很值得探讨。  【关键词】重视导入丰富字词强化初读引导质疑  不知是几乎程式化的教学套路束缚了教师的思维,让大家无法上出新意,上出精彩;还是现在讨论得日趋激烈的课时划分问题至今未理出头绪。总之,在当今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上,上得最多的还是阅读教学的第二教时。  有人形容语文阅
期刊
音乐智能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并且,童年期是一个人音乐智能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尤其是3-5岁,是发展儿童对节奏和音调敏感性的关键期。本文拟从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相结合,音乐智能与视觉空间智能相结合,音乐智能与肢体运作智能相结合等方面来促进幼儿音乐智能的发展。  1.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他所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儿童数学教育从注重知识的灌输,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培养并重;从教会儿童知识,到儿童的自主学习、不断创新;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一个重要变化是将以往独立存在的数学领域纳入到科学领域之中,使儿童的数学学习与自然环境、科学探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人类社会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在科学技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成了人们关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因此,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师,让我们勇敢地去揭开音乐创作教学神秘的面纱,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想象力得到极大的丰富,在音乐创作的蓝天下展翅高飞。  1.研究背景及现状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
期刊
幼儿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切都为幼儿发展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幼儿已经有了创造能力的萌芽,又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主题探究活动成为幼儿园主要的课程模式之一,而在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题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
期刊
侧手翻作为一个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的一部分多次出现在体育教学中,同时也出现在中学体育专业加试的体操专项中。它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力量与柔韧性,提高身体灵活性与协调性,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能使学生在完成侧手翻动作时优美、大方、连贯、有节奏感、方向好、动作准确规范呢?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运动素质,其中专项力量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基础,因此专项力量的训练在侧手翻教学中起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