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席专家档案:
郭冀珍,196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高血压科、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从事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所致脑、肾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人优化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研究。2000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授予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卓越贡献奖",2003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部聘为“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关注自己的体重,当心血压升高
不少人认为,中年以后体重必然会增加,发福是正常现象,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只要心态好,就可以"胖并快乐着"。其实,此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肥胖是一种病态,会引发高血压。据统计,肥胖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而高血压病人中则有一半是胖子,尤其在中年人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高血压的办法,因此,病人要与高血压打一场持久战,要终身服药,常测血压,调整药量,平稳降压,以免病程长久引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建议中年人经常称体重,目前常用体重指数作为测定标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BMI≥23为超重,≥25为肥胖,18.5~23为正常。例如,一个人身高170厘米,体重85千克,他的体重指数为29,应属肥胖。若通过运动和节食,体重减到70千克,则体重指数为24,还属于超重,应继续减肥。平时,要常测体重,一旦发现体重超重,就应积极节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使BMI小于23。千万不要到了肥胖阶段再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的减肥是一个痛苦而困难的过程。
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警惕糖尿病幽灵上身
如果高血压已成现实,就应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尤其是肥胖的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下列三个方面:
1.每年至少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若发现空腹血糖在6.1~7.8毫摩/升,或进食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升,要再复查一次,仍然不正常的,应视为糖耐量异常,有糖尿病前期的可能。
2.每年至少测一次血脂
若发现三酰甘油大于1.7毫摩/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小于0.9毫摩/升,女性小于1.0毫摩/升,说明脂肪代谢异常。血脂异常与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三酰甘油越高,越容易发生糖尿病。
3.注意腰围的变化
除经常称体重以外,还要测测腰围。若腰围男性大于85~90厘米(2尺5寸半~2尺7寸),女性大于80~85厘米(2尺4寸~2尺5寸半),则属于腹型肥胖。也就是说,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这比单纯体重超标危险性更大。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四肢较短,腰围容易大,是腹型肥胖的易感人群。腹型肥胖者尤其容易发生糖尿病,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白种人大胖子比中国人多得多,但糖尿病并不比中国发病率高的原因。
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要注意,以上三项异常都是发生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尤以糖耐量异常的危险性最甚。每年在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中,有10%~15%转变为2型糖尿病。如果上述三项同时存在,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将升高2.3倍。在发生糖尿病的人群中,腹型肥胖者占的比例最高,腹型肥胖会诱发脂肪肝,还常有血尿酸升高,即痛风等。这一系列代谢异常,都是促使心脑肾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种代谢异常的病人,常常引起体内许多炎症因子增高,如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因子与一般的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细菌感染的炎症不同,炎症因子可引起全身动脉硬化,严重时可引起血管狭窄。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可引起冠心病;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可引起缺血性卒中等。
发现危险因素,积极治疗
倘若发现自己有上述代谢异常,切不能听之任之,认为反正目前无明显不适症状,不必治疗。相反,应抓紧时间给予药物治疗。在用药同时,要定期查血脂、血糖,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效地实施减肥,增加运动。总之,在即将发生糖尿病的萌芽期,应及时逆转上述危险因素,远离糖尿病的风险。要知道,一旦两病同存,心脑肾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将成倍增加,后患无穷。
郭冀珍,196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高血压科、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从事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所致脑、肾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人优化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研究。2000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授予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卓越贡献奖",2003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部聘为“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关注自己的体重,当心血压升高
不少人认为,中年以后体重必然会增加,发福是正常现象,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只要心态好,就可以"胖并快乐着"。其实,此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肥胖是一种病态,会引发高血压。据统计,肥胖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6倍。而高血压病人中则有一半是胖子,尤其在中年人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高血压的办法,因此,病人要与高血压打一场持久战,要终身服药,常测血压,调整药量,平稳降压,以免病程长久引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建议中年人经常称体重,目前常用体重指数作为测定标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BMI≥23为超重,≥25为肥胖,18.5~23为正常。例如,一个人身高170厘米,体重85千克,他的体重指数为29,应属肥胖。若通过运动和节食,体重减到70千克,则体重指数为24,还属于超重,应继续减肥。平时,要常测体重,一旦发现体重超重,就应积极节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使BMI小于23。千万不要到了肥胖阶段再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的减肥是一个痛苦而困难的过程。
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警惕糖尿病幽灵上身
如果高血压已成现实,就应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尤其是肥胖的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下列三个方面:
1.每年至少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若发现空腹血糖在6.1~7.8毫摩/升,或进食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升,要再复查一次,仍然不正常的,应视为糖耐量异常,有糖尿病前期的可能。
2.每年至少测一次血脂
若发现三酰甘油大于1.7毫摩/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小于0.9毫摩/升,女性小于1.0毫摩/升,说明脂肪代谢异常。血脂异常与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三酰甘油越高,越容易发生糖尿病。
3.注意腰围的变化
除经常称体重以外,还要测测腰围。若腰围男性大于85~90厘米(2尺5寸半~2尺7寸),女性大于80~85厘米(2尺4寸~2尺5寸半),则属于腹型肥胖。也就是说,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这比单纯体重超标危险性更大。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四肢较短,腰围容易大,是腹型肥胖的易感人群。腹型肥胖者尤其容易发生糖尿病,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白种人大胖子比中国人多得多,但糖尿病并不比中国发病率高的原因。
肥胖的高血压病人要注意,以上三项异常都是发生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尤以糖耐量异常的危险性最甚。每年在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中,有10%~15%转变为2型糖尿病。如果上述三项同时存在,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将升高2.3倍。在发生糖尿病的人群中,腹型肥胖者占的比例最高,腹型肥胖会诱发脂肪肝,还常有血尿酸升高,即痛风等。这一系列代谢异常,都是促使心脑肾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种代谢异常的病人,常常引起体内许多炎症因子增高,如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因子与一般的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细菌感染的炎症不同,炎症因子可引起全身动脉硬化,严重时可引起血管狭窄。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可引起冠心病;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可引起缺血性卒中等。
发现危险因素,积极治疗
倘若发现自己有上述代谢异常,切不能听之任之,认为反正目前无明显不适症状,不必治疗。相反,应抓紧时间给予药物治疗。在用药同时,要定期查血脂、血糖,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效地实施减肥,增加运动。总之,在即将发生糖尿病的萌芽期,应及时逆转上述危险因素,远离糖尿病的风险。要知道,一旦两病同存,心脑肾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将成倍增加,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