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些语言的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学不到的,必须通过阅读数学文本来学习和加强。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贯穿在其它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重视阅读教学,利用丰富有趣的数学阅读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入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指出:“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阅读要从语言角度去理解数学,而面对思维、语言、观察力和注意力尚在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往往不注意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因此在信息窗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三个层次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引导学生完成从“信息”到“数学信息”的转变。如:不是只用“有小猴子、小青蛙”这样的一般语言描述,而是“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描述,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小猴的数学信息,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信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及时准确的评价。如:“你不但说出看到了什么,还用到了数学信息!智慧星奖给你!”“说得完整又清楚,你可是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
3.强化训练。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小朋友、小花、小鸟的数学信息,这样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也学着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看到的事物,完成了一种意识上的提升。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在引导学生的问题生成
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阅读思维的核心。数学阅读应侧重于阅读者自己生成问题。阅读信息窗,提出数学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显著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提问题时容易出现“漫无边际”的苗头,在教学中可采用扶、放相结合的策略,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把相关的数量搜集在一起,按照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有根有据地提出问题,完成从会提数学问题到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变更。如:“你能不能根据看到的信息,再提一个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样巧妙引导,顺势开启了学生迁移学习、模仿学习的智慧之门,也让学生对“这样的数学问题”越来越明了了。
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重构,要融入学生个人的理解和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要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贵于自得,学生数学阅读要从“教师问题+学生阅读”过渡到“学生阅读+教师问题”,最后到“学生阅读+学生问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应使阅读方法多样化
1.模仿式。一年级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刚开学时,教师主要采用模仿的方法,教学生一个数一个数地读、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语言来练习说。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简单的基本数学概念,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模仿式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2.找字式。学生刚升入一年级,识字量有限,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着文字障碍,有的学生光依赖老师读题,我就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认识数学课上常用的几个汉字,如“上、下、前、后、左、右、第几”等,这些字在习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如:“从右边数,小猴排第______。”在这句话里面,你不是认识右和第字吗?先找到这两个重点字再去练习读题,长此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了。
3.填空式。在培养学生较规范、有条理地说话时,教师可设计填空式练习,来减缓学生语言表述的难度,让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下连贯,把数学思维过程说得清楚完整。如教学连加时,结合教具操作出示这样的填空题:5+2+1=( )。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先摆上5根小棒,再摆上2根,再摆上1根,合起来是8根。先算(5)+(2)=(7),再算(7)+(1)=(8),所以5+2+1=(8)。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操作过程有序地叙述出来,并展示了5+2+1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说清了算理,培养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4.质疑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次序地阅读,对新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善思、多思、深思,能够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小括号》时,利用电脑画面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图中两只小鸟在计算妈妈一共捉了多少只虫子。原来今天一早鸟妈妈出去一共捉了三次虫子,第一次捉了5只,第二次捉了3只,第三次捉了7只。鸟妹妹先算5+3=8(只),再算8+7=15(只);而鸟哥哥算法简便,先算3+7=10(只),再算5+10=15(只)。鸟妹妹说:“你怎么能先算后面的呢?”鸟哥哥说:“我是借助‘小括号’来这样计算的。”这时鸟妹妹提出疑问:“小括号有这么大的作用吗?遇到算式里有小括号怎么办呢?”通过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的质疑是由“小鸟”提出的,学生容易接受,便抢着阅读课本寻找答案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
一、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入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指出:“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阅读要从语言角度去理解数学,而面对思维、语言、观察力和注意力尚在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往往不注意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因此在信息窗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三个层次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引导学生完成从“信息”到“数学信息”的转变。如:不是只用“有小猴子、小青蛙”这样的一般语言描述,而是“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描述,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小猴的数学信息,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信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及时准确的评价。如:“你不但说出看到了什么,还用到了数学信息!智慧星奖给你!”“说得完整又清楚,你可是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
3.强化训练。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小朋友、小花、小鸟的数学信息,这样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也学着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看到的事物,完成了一种意识上的提升。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在引导学生的问题生成
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阅读思维的核心。数学阅读应侧重于阅读者自己生成问题。阅读信息窗,提出数学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显著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提问题时容易出现“漫无边际”的苗头,在教学中可采用扶、放相结合的策略,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把相关的数量搜集在一起,按照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有根有据地提出问题,完成从会提数学问题到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变更。如:“你能不能根据看到的信息,再提一个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样巧妙引导,顺势开启了学生迁移学习、模仿学习的智慧之门,也让学生对“这样的数学问题”越来越明了了。
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重构,要融入学生个人的理解和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要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贵于自得,学生数学阅读要从“教师问题+学生阅读”过渡到“学生阅读+教师问题”,最后到“学生阅读+学生问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应使阅读方法多样化
1.模仿式。一年级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刚开学时,教师主要采用模仿的方法,教学生一个数一个数地读、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语言来练习说。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简单的基本数学概念,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模仿式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2.找字式。学生刚升入一年级,识字量有限,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着文字障碍,有的学生光依赖老师读题,我就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认识数学课上常用的几个汉字,如“上、下、前、后、左、右、第几”等,这些字在习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如:“从右边数,小猴排第______。”在这句话里面,你不是认识右和第字吗?先找到这两个重点字再去练习读题,长此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了。
3.填空式。在培养学生较规范、有条理地说话时,教师可设计填空式练习,来减缓学生语言表述的难度,让学生注意叙述的前因后果,上下连贯,把数学思维过程说得清楚完整。如教学连加时,结合教具操作出示这样的填空题:5+2+1=( )。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先摆上5根小棒,再摆上2根,再摆上1根,合起来是8根。先算(5)+(2)=(7),再算(7)+(1)=(8),所以5+2+1=(8)。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操作过程有序地叙述出来,并展示了5+2+1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说清了算理,培养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4.质疑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次序地阅读,对新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善思、多思、深思,能够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小括号》时,利用电脑画面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图中两只小鸟在计算妈妈一共捉了多少只虫子。原来今天一早鸟妈妈出去一共捉了三次虫子,第一次捉了5只,第二次捉了3只,第三次捉了7只。鸟妹妹先算5+3=8(只),再算8+7=15(只);而鸟哥哥算法简便,先算3+7=10(只),再算5+10=15(只)。鸟妹妹说:“你怎么能先算后面的呢?”鸟哥哥说:“我是借助‘小括号’来这样计算的。”这时鸟妹妹提出疑问:“小括号有这么大的作用吗?遇到算式里有小括号怎么办呢?”通过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的质疑是由“小鸟”提出的,学生容易接受,便抢着阅读课本寻找答案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