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品社课中实现德育的本体功能——育德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树立德育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德育是塑造新人格的教育的观念。虽然我国学校德育正在实现根本的转化,但是,我们看到学校的德育仍然存在“危机”。它表现在“德”的无奈——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处于困惑之中;“育”的无力——大量的教育投入,效果却惊人的低下。什么原因?我们应当反思。
  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已经习惯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心理教育等等内容当作德育的内容。学校的德育确实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功能,社会对学校德育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也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上看,从理论上讲,学校德育的本体功能始终是“育德”,即学生品德的发展和培养,忽视育德的本体功能,就是舍本逐末。
  德育的目标是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塑造个体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要达此目的,首先必须使受教育者了解和懂得社会行为规范,发展其道德认识能力,包括建立道德概念、发展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这些都没有超出智育范围。当前,学校德育中大量运用的道德说教,实际上属于智育,如果称为德育的话,那是在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德育课程。智育中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德育则要进一步面对和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这是德育超出智育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德育比智育更为困难的地方。我们只有在解决知与不知这个智育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两个层次的转化,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和要求。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互相配套、注重实践能力的德育体系,随机性、随意性比较大。
  德育是触及受教育者人格和心灵的陶冶工作,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人的个性包括独立性、独特性、创造性、完整性等特性,以上方面的发展却是德育工作长期忽视的。教育不应当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还要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要启发和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把教育的作用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发展学生的个性应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为基础。我们正是缺乏这个基础,我们强调的是“标准件”、“统一模式”。我们应该实施个别指导、个案咨询等因材施教的方法,力图“小批量,多规格生产”。
  以上是从教育的角度谈德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个性的培养,则是一个重大课题。
  以往的德育之所以忽视个性甚至排斥个性发展,其根源在于把个性与社会共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个性与共性是现实社会中同一个体身上所表现出的两种不可分割的性质,其中个性是具体的,共性是抽象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拿道德教育来说,道德规范是每个个体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而是普遍的、社会化的,是共性。但是,道德教育的对象却是特殊的、个体化的、有个性的,因此道德教育中同时应该包含着个体个性化的过程。因为社会道德规范不是一种具体的行为个案,而是一定的行为准则,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个体行为仅要求不违背规范,却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个体行为是千篇一律的,那种仅会在单调的道德说教中强调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道德教育模式之所以总是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要求不可能穷尽所有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少去解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教会学生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思考自身行为之后果,由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地破除自我中心化,并能个性化地创造性地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道德选择。这里充满着哲学智慧和人生智慧。
  基于以上道德思想,我们要确立以下六种观念:一、要确立素质教育德育为核心的观念;二、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三、要确立道德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唯一基础的观念;四、要确立道德实践是检验学生品德素质高低唯一标准的观念;五、要确立教育是关键的观念;六、要确立德育整体性的观念。
  社会的变化永远超出我们课堂中的想象,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以道德实践为基础,才能搭起道德的框架,使“育德”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知识竞争的世纪,我们的下一代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思维活跃、富有探究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在实验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 实验教学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知识竞争的世纪,我们的下一代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思维活跃、富有探究创新能力。因此
期刊
小学毕业升入初中,要对语文等学科进行一次综合检测。小学语文内容多、时间短、重难点密集、考点频繁,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复习方法不对,效果甚微。传统的复习方法给学生频繁的考试,以考促学,搞题海战术,结果师生疲惫不堪,成绩不理想。语文有它自身的特点,主要靠平时积累,想在短时间内突击起来,不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语文成绩功在平时,那是不是语文不需要复习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迁移教学、设定梯度任务和评价学生四个教学细节,阐述了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让有效教学尽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精彩魅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魅力课堂  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
期刊
应用题教学不仅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由于聋生的听觉缺陷导致语言障碍,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偏低,很难弄清问题和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解决应用题时的欠缺。  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更适合聋生的应用题教学法,以下就是自己总结的几种方法: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心理学提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充分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新课程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
期刊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复杂,还有很多干扰的数量关系, 加之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对真假数量关系难以辨别,增加了小学生解题的难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根据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充分将习题的数量关系图形化、直观化、形象化,将生活的知识融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先将解应用题的教学经验论述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培养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有效的一个策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且思维能得到有效激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活跃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呢?现谈谈自己
期刊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语文学科的复习,容易流于两个极端:一是天天模拟考,逐人逐课逐项过关,教师忙于讲、改、评,学生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师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负之感;一是认为复习就
期刊
《科学》是一个简单的科目,因为它所灌输的是非常普遍的日常知识,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或者很多学校将其排列到“小科”、“副科”的行列,甚至有的学校虽然开了这样的课但根本不给学生讲,使之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科学》这一科目看似简单,但它要灌输给学生很多东西,让学生明白很多日常的道理,有益于学生终生的生产生活,我们不要将其丢弃到角落里,要打造出精彩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 方法  “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