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之我见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难表达的话题。在网上随处可见如今大学校园里流传的在大学里必做的4件事中,关于恋爱,说道:要不留遗憾的轰轰烈烈谈一场。其实,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一直引来大家的热议。步入大学,在环境、学校、老师、同学的感染与熏陶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婚恋观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正处于由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的年纪,对爱情婚姻,也许都有最初的认识和理解。而在社会上,天南地北,到处因大学生自我婚恋观所表现的行为,令人费解也难以接受。
  为了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婚恋观,我自行设计了16道题,在全国各地网络覆盖区随机发动广大好友同学、陌生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了一项网络问卷调查。作答的大部分为全国在校大学生,少部分人是非在校大学生。
  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有如下:
  (1) 性别
  (2) 是否有男/女朋友
  (3) 您对大学恋爱的态度是
  (4) 您对恋爱的理解
  (5) 您认为大学生认识爱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6) 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7) 您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8) 您是否认为大学里是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
  (9)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您怎么看
  (10) 您认为你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11) 您的爱情观是什么
  (12) 您觉得大学恋爱成功的几率是
  (13) 您谈恋爱是以结婚为目的吗
  (14) 您认为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15) 您认为恋人/爱人的关系是
  (16) 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的学生
  经过统计,共收回了186份问卷结果。在问卷结果中,以大一为主体的调查人群中,30.23%的有男/女朋友,可见作为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无论是环境还是心境上的变化,让这些既成熟又懵懂的少男少女对恋爱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但绝大部分人群采取的观望态度和单身的状态,证明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吧。可见,当今大学生也并没有受到太多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并没有因为寂寞而一味跟风急于谈恋爱。
  大学生对在大学谈恋爱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反对。大部分的人是赞成的甚至是无所谓的。可见,在中国日益开放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最能注入新生命力的人群,对爱情抱有的是最纯真的、最初的、最干净的想法。有人说:“大学里谈恋爱 ,会成长很多,大学里的恋爱是最单纯的。在你还没有变的那么世俗之前谈一场轰轰列烈的爱情,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最理想化的爱情在校园里。对于在大学里是否是最佳的恋爱时期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支持的。
  有一半以上的人面对大学里的恋爱还是以比较中肯的态度来面对的,以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为目标,以共同生活为目的。代表一般的人对大学时期的恋爱还是非常认真的,并没有持有游戏人间的想法。而也有41.86%的同学对此抱有的是比较随性的态度,认为大学里的爱情并不是急于求来的或是找来的,应该一切随缘,跟着感觉走,让时间做最好的安排。
  面对大学谈恋爱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利大于弊。76.74%的人认为大学谈恋爱可以丰富大学生活,使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恋爱可以使人充满活力,天天开心,充满战斗力。但是也有近30%的同学认为谈恋爱还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浪费时间,肯定会和自己的学业相冲突的。因为你不能把谈情说爱的时间安排在24小时之外,而且,没有经济基础的恋爱是不稳定的。毕业之后,很可能劳燕分飞。
  调查结果中在大部分的恋爱消费都是依情况而定的,这其中急需要理智安排有需要将价值发挥到最好。
  面对大学里的恋爱,虽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从下面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大学谈成功恋爱直至结婚还是没有很大的把握的。只有近两成的同学认为大学谈恋爱成功的几率是超过50%的。可见,目前学生在校期间也许生活学习状态较稳定,但是大四以后面临的考研,找工作种种问题,使得二人分道扬镳。外加至近一半的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并不以结婚为目的,这也使得两人之间的想法意见不和,使得感情破裂。
  学生在婚姻问题上还是以感情为重的,婚姻中最重要的是责任。学生在这方面还是考虑的简单。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和理解还是非常干净和纯真的。在看待恋人/爱人的关系上,大多数希望找的是一种可以患难与共,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精神伴侣。
  有人说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遇缘分,将会如影随形。通过一天的问卷调查,两天的结果分析。我似乎得到了这样一个看法:面对大学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美好的大学生活,可以充满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而正在恋爱中的同学也应该肩负起身上的责任,用一颗包容温暖的心好好喝呵护对方,保留彼此间那份最纯净真挚的感情。无论未来怎样变幻莫测,重要的还是要走好脚下的路,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珍惜身边的人,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感情,善待自己的心灵。
  人生充满着变数,大学生的一切更是没有定型。对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解,更是需要调查去探知和了解。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也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启蒙时期,小学体育在我国素质教学当中有着较为基础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体育的学习是学生体育学习初始的阶段。如何在新课改之下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改革,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是我们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对现有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研究之下从小学体育实效性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
期刊
摘要: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学校老师应用辅助教学的工具,把教学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该文从多媒体课件特点和类型,浅析多媒体课件在学校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学校;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在教
期刊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其中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而且科学的健康观,不但是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既不仅要在身体的生理方面健康,而且心理上也要健康。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为目标,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新的教育理念转
期刊
上大学是每个学生的梦想,也是每个父母的期待。然而,据调查显示,类似“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大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逃课、不听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的倦怠情绪。心理学认为,某种特定行为只是个体的外在表现,导致这种行为一定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因此,厌学行为也必定由厌学心理所引起。  一、大学生厌学问题分析  (一)精神分析理论对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分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作为高考文科课程的考试科目,一直以来都是文科学生学习的难点。之所以定义为难点是因为传统高中政治教学过于机械化,死记硬背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被学生所理解与接收,往往收不到理想效果,成为一门难以攻克的学科。新课改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制成为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也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师主体的传统填鸭式课堂已经逐渐被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所代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倾向于自
期刊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沟通的便捷性给职业学校德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直面急剧上升的网络犯罪和道德失范问题,这也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积极思考对策抵御其负面效应,做好职业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网络浪潮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全面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改变了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进程。笔者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改变出发,探讨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从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高职教育;课程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丰富教育环境
期刊
摘要:要想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师素质是关键。而教师教育心理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应另有追求。它首先表现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追求教学过程的知行平衡,它涉及到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和人本思想的深刻建立;在教学交往上追求师生之间立体的特殊人际交往,它体现为师生间多层次的角色转化和教师个性品质对教育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互动教学;教育心理内求;知行平衡;立体交往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
期刊
摘要:新课标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地理案例教学被广泛的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显著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具备关于地球和宇宙环境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问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科学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小学科学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调控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