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经》当中他玛的人物形象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圣经》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奠基石,其中女性形象为数并不算多,而他玛就是这些女性形象中的一个,出现在《创世纪》第三十八章当中。旧约圣经当中的他玛逐渐由扁平形象成长为丰圆人物,由附属的被动角色质变为勇毅智谋的独立女性,本文将通过具体情节来分析他玛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圣经》;他玛;犹大;女性形象;人物分析
  引言
  他玛的名字是“枣树”或“棕榈树”的意思,是旧约中记载的一个人物。她是犹大的大儿子珥的媳妇,是法勒斯和谢拉的母亲。她牺牲了自己的名誉和乃至差点丧失生命就为了实现她长久以来的愿望。他玛从平淡的形象逐渐成长,从被动的角色成长为勇敢机智的独立女性角色。她的悲惨故事并非是孤立的事件。如果不去在更大的语境中解读,可能会出现断章取义。《圣经》中的他玛形象有很多特点,也有很多方面,因此,研究《圣经》中的塔玛形象和女性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他玛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遭受到制度戕害的女性形象。
  在创世纪第三十八章中,他玛先成为了犹大的长子珥为妻,珥却因自己的罪孽被耶和华杀了。犹大就请次子俄南和他玛同房,为长子珥留下后裔。不过,俄南采取中断性交的方法,避免生下不属于自己的后代。耶和华憎恨俄南的做法,也使俄南死亡。那时,犹大怕第三个儿子示拉若与他同房,他玛就跟随独生子到他哥哥那里去,于是让他玛先回娘家。但他玛看到示拉已经长大了,也不履行诺言……这里展示出的希伯来文化中,女性被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是附属于男性的存在,受父权和夫权支配和控制。他玛一波三折的经历带给这个女性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和痛苦直至完全绝望,他玛完全丧失了女性自身的权利,成为了繁殖的工具,成为了大环境中的受难者,最后导致的他玛对犹大的复仇。
  二、他玛有着反抗的精神,有着独立的思考与抗争的意识,虽然被控制在了骗局中,但是她敢于撕破骗局的网,与命运做最后的反抗。
  他玛在后来被送回娘家做寡妇,但是她仍没有忘记一件事:神要透过女人的后裔族,赐下世人的救世主。他玛听说犹大要剪羊毛路过她所在的城,她就扮成一个妓女,把她公公给骗了,不管怎样,她有了犹大家的血脉。他玛的所做出来的一切在他人看来是疯狂的:这其中包括“克死”自己的两个丈夫;当自己无法再下嫁给第三个男人时,就去勾引了自己的公公。这在一般人眼中卑鄙下流的事情,但是他玛却能够忍受他人的唾骂、律法的处置,只想把福音传递下去。他玛认为自己所受到的种种苦难和福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她不会因为自己前面两个丈夫的死去而动摇,一心只想着死也要把福音传递下去。令人意外的是,他玛是记载在耶稣基督家谱中的第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他玛能够进入到基督的家谱当中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从这个情节看来,他玛敢于和命运的不公相抗争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足以看出他玛内心不同于女性一般的顺从的心理,而是运用自己的头脑和胆量去与现实做最后一搏式的抵抗。
  三、他玛是富有智慧的女性,能够沉着冷静地设计出极其细致有效的布局。
  他玛在听到犹大要路过的消息时,就坐在她公公会经过的城门口,戴上了面纱,以此假扮成为妓女。当犹大来到这个的时候,因为他玛戴着面纱,所以犹大并没有认出他玛。犹大决定以一只羊作为代价,而他玛却要求犹大的印、带子和杖来抵押。后来他玛也与公公犹大同房并且怀了孕,犹大后来送去羊羔时,发现他玛已经带着印、带子和杖离开……最终犹大不得不承认她和孩子,并且认为他玛比自己更为公义。由此可以看出他玛所体现出的那种女性独有的智慧与严谨的形象特征。
  许多人认为创世记三十八章与周围的信息是不和谐的,突然插入的故事情节似乎前后并不连贯。其实并不是这样,本章经文中的类似词汇,如带子,印章,杖,以及犹大的悔改与转变,将这一章和稍后几章的信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这一章中犹大的言行与稍后几章中的犹大之间的转变强烈对比下,我们看到上帝恩典的大能在一个悔改之人身上的彰显,上帝的恩典在犹大和他玛的身上清楚的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他玛骨子里带着坚忍与毅力,头脑里又充满了女性的智慧,只不过在特殊的背景环境下,女性的独立与自由不会被尊重,因此造成了其命运的悲剧性,也造就了他玛这个《圣经》当中众多女性形象当中普遍而却又着独特意义与价值的一个。
  参考文献
  [1]赵建宇.《<圣经>中他玛形象的演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5:(11).
  [2]赵建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再诠释——<圣经>中他玛的悲惨故事》[J].《作家》, 2011:(22).
  [3]何多.《淺议中国古代与圣经旧约女性观》[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2020:(10).
  作者简介:曲洪锦,出生日期:2001.04.10,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瓦房店市,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学历: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赵高横征暴敛,级级盘剥。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胡亥认为赵高关于现在的法律不适合新形势要求的主张,必须修改律法的建议颇有道理,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就重新修订法律。  赵高以“查余孽““追同党”“找牵连”为名,全国上下大肆抓捕嬴政近族远亲官民,宫廷内外疯狂搜查秦朝过去文武百官……  他又大杀皇室、兵勇、将军。所有前臣吏卒都不能幸免,被赵高以“谋反”罪名公开、秘密杀掉……  嬴政家族十个公子在咸
期刊
摘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大禹文化便是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的经典代表。并且在当今的城市景观以及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应用价值。更对当今的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提升。而在安徽蚌埠市对于大禹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体现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禹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加强研究,有利于安徽蚌埠市提高自身的文化实力,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大禹文化符号更多的展示到人们的面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使得敦煌文化重塑辉煌,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将目光投向这里。敦煌壁画是世界艺术界的瑰宝,其壁画元素多元化,且色彩丰富,在艺术界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今,敦煌壁画在洞窟里沉睡一千多年,对现代人来说,它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参观欣赏价值,但缺乏与现代设计接轨,缺少创意开发,这是很可惜的。本文基于敦煌壁画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力求对这
期刊
圆明园文创产业起步较晚,新时代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如何借鉴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等文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文创产业发展路径,是圆明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创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博物馆条例》中规定“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2016年5月16日,文化部等四部委发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制建筑为主,在建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美观,往往会采用较为复杂的装饰。 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经五千年,在建筑方面,不同时期的能工巧匠也根据时代特点创设出了不同风格的华丽建筑。随着木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并赋予了极强的等级观念,成为我国古代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秦砖汉瓦、明清故宫雕梁画栋已经成为我国古建筑中重要的代表。中国地区气候宜人,适合木制植物的生长,古代人民在进行建筑的
期刊
摘要: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对于服装的美观需求越来越强烈,服装艺术设计们为了满足这一现代化需求,巧妙的将手绘艺术应用其中,从而使服装艺术设计达到了一个水平。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对服装艺术设计中手绘艺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首先探讨服装艺术设计中手绘艺术的发展,然后分析应用价值,最后对具体应用状况展开分析。  关键词:服装艺术设计;手绘艺术;应用  前言:  现代服装已经不仅仅要求其具有遮
期刊
摘要: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中,作者以壮丽山河与山间云雾为主要描写对象,以西洋作曲手法为主,结合传统民乐作曲,大量运用二胡演奏技巧,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富有极高的艺术性。 在二胡演奏情感表达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江河云梦》 ;艺术分析;情感表达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意义,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特定时代下音乐形态的不断变异与动态发展的美学特征
期刊
摘要:民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设计创新、增加设计文化厚度,也有利于民族设计品牌的构建,同时还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由于技术、观念等因素影响,当前传统美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价值意义也不限于传统概念的延伸和发展,更是生生不息观念的传承及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因此将其置于平面设计中是市场的发展规律,也是一种正确的抉择,这样不仅能够为平面设计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
期刊
摘要:每天忙碌的生活让人们的精神十分的紧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超越物质需求的第一要素。饮食是人类生活的必须项,一个好的就餐环境会让人快乐并且心情放松,在餐饮空间中注入中国传统的,吉祥的纹样元素融入到餐厅各个角落,可以使公共空间的文化层次又上升一个新高度。吉祥纹样的寓意非常好,它可以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和传承力。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造当代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把中国传统吉祥纹样
期刊
摘要:《李尔王》以其宏大的场面、激烈的情感和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构成一组悲怆的交响曲,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本文从社会反讽的角度解读《李尔王》的文本,从戏剧所描绘的社会环境、人物关系和颠倒的现实三个方面入手,剖析出莎士比亚在这一戏剧中对当时社会的反应和讽刺。  关键词:《李尔王》;社会环境;社会讽刺  英国戏剧诗人莎士比亚的名字一直以来被人们以“天才”二字装点着,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