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和自主创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两方面阐述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三方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关键词:自主创新;综合国力;培养人才;体制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八大报告中也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所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的重大使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坚定基础
(一)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要想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有科技做支撑。同时,要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振兴第三产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多的国家。与我国巨大的能源需求相对应的是,全球蕴藏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消耗巨大,预计在四五十年之后就会枯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以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早晚会遇上“天花板”,无力上升,乃至回落。
现在,人们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把科学技术看做“第四产业”,很多企业不仅加大了企业内部的研发经费,而且对一些新的甚至尚在研发之中的科技成果也十分感兴趣,不惜一切去争取先进的技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也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
(二)自主创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正因为此,我们十分渴望拥有核心技术。要想得到核心技术,需要巨大的投入。
为了能够获得核心技术,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首先采用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法,但国外的技术进入国内之后不仅没能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技术,更没有在此基础上促进我们技术的改造和成长。随后又尝试了利用国内的广大市场换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办法,但我们缺乏人才去真正了解和掌握关键技术,更重要是国外企业大都不会同意共同研发,同享成果。最后我们又采用了资本运作的方式,但发达国家对新技术设置了层层壁垒,使我们的收购活动连连碰壁。历史与现实已经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因此,要想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想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中,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引领经济发展的走向,将真正实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如何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一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做为教育改革的先导性指标。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同时,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需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所以,如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它们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但同时,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本身就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本身就资金不足根本谈不上去搞技术创新。因此,我们可以设立类似于欧盟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这些企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在财政、税收及科技人员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各类院校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让“象牙塔”内的大量的有利民生发展的、市场前景好的创新型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要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自主创新强调自觉、主动地创新,是创新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应该成为政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精神及创新人才的宣传力度,使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深入人心,使创新者受到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还应继续加强科学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广大民众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学习科技,敢于探索求新的社会风气。
二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自主创新制度保障体系的核心,也是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既要努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又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不断出现创新成果未能及时申请专利、被他人侵权不知积极调查申诉以及无意间侵犯他人产权蒙受损失的事件。针对这类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工作增强企业的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要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鼓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却遇到层层阻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国有企业中垄断成分过多,这种类型的企业不需要创新就能够很轻易的得到较高的垄断利润,这就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乏力,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的降低,进而会产生抵触情绪,从长远来看,这种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创新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因些,对国有企业要有新的创新鼓励机制,从而营造起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创新热潮。
关键词:自主创新;综合国力;培养人才;体制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八大报告中也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所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的重大使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坚定基础
(一)自主创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要想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有科技做支撑。同时,要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振兴第三产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多,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多的国家。与我国巨大的能源需求相对应的是,全球蕴藏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消耗巨大,预计在四五十年之后就会枯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以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早晚会遇上“天花板”,无力上升,乃至回落。
现在,人们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把科学技术看做“第四产业”,很多企业不仅加大了企业内部的研发经费,而且对一些新的甚至尚在研发之中的科技成果也十分感兴趣,不惜一切去争取先进的技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也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
(二)自主创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正因为此,我们十分渴望拥有核心技术。要想得到核心技术,需要巨大的投入。
为了能够获得核心技术,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首先采用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法,但国外的技术进入国内之后不仅没能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技术,更没有在此基础上促进我们技术的改造和成长。随后又尝试了利用国内的广大市场换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办法,但我们缺乏人才去真正了解和掌握关键技术,更重要是国外企业大都不会同意共同研发,同享成果。最后我们又采用了资本运作的方式,但发达国家对新技术设置了层层壁垒,使我们的收购活动连连碰壁。历史与现实已经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因此,要想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想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中,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引领经济发展的走向,将真正实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如何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一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做为教育改革的先导性指标。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同时,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需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所以,如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它们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但同时,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本身就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本身就资金不足根本谈不上去搞技术创新。因此,我们可以设立类似于欧盟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这些企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在财政、税收及科技人员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各类院校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让“象牙塔”内的大量的有利民生发展的、市场前景好的创新型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要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自主创新强调自觉、主动地创新,是创新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应该成为政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精神及创新人才的宣传力度,使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深入人心,使创新者受到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还应继续加强科学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广大民众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学习科技,敢于探索求新的社会风气。
二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自主创新制度保障体系的核心,也是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既要努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又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不断出现创新成果未能及时申请专利、被他人侵权不知积极调查申诉以及无意间侵犯他人产权蒙受损失的事件。针对这类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工作增强企业的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要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鼓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但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却遇到层层阻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国有企业中垄断成分过多,这种类型的企业不需要创新就能够很轻易的得到较高的垄断利润,这就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乏力,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的降低,进而会产生抵触情绪,从长远来看,这种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创新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因些,对国有企业要有新的创新鼓励机制,从而营造起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创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