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家庭是幼儿个性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浅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依据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说明家庭教养方式的功能,最后根据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 家庭;幼儿;个性
  【中图分类号】G6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教育进行和教育效果的一个因素。有较高文化知识及修养的家长比较客观地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性格、特点,去挖掘孩子潜在能力。其次,家长的职业对幼儿个性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反映出知识分子的家长懂得一些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较正确、恰当地培养孩子的个性。
  (二)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现代竞争的社会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博学多才,有一技之长。但孩子不一定按照家长的愿望去发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据调查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让孩子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种愿望并不强烈。他们比较尊重幼儿,觉得孩子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应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选择;而另一些家长由于文化层次较低,他们有一种补偿心理,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按家长的设想道路发展,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三)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教养行为
  在活动中,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比较明智,不主张用物质奖励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较重视父母言传身教的方法,能尊重幼儿兴趣,尽量满足幼儿好动的愿望;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倾向于以物质奖励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忽视父母的榜样作用,有抑制孩子兴趣的倾向。他们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二、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1.好奇好问,对一切新异事物都感兴趣。他们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都会提出问题。
  2.心理活动缺乏目的性。儿童由于缺乏明确的活动目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从兴趣出发,易受客观因素的干扰。
  3.活泼好动,喜爱与学习有关的游戏。但另一方面又保留着学前期爱玩好动的特点。
  4.意识的倾向性还不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较单纯,独立性较差,对师长的话(特别是老师的话)百依百顺,较易于模仿成人的行为,许多行为只是习惯所影响,并没有成熟的动机。
  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一)四种教养方式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国内学者刘金花认为评定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有两个: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尊重、理解孩子)。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分为四种类型:娇宠型、专制型、冷漠型、权威型。
  (二)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不同影响
  1.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 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对小孩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应,对小孩百依百顺,任凭其呼风唤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却不知如此的娇纵会导致小孩子形成任性、无理取闹、惟我独尊、缺乏礼貌等一系列不良的性格特征。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2.专制型父母——控制+不爱(拒绝) 控制有余,爱心不足。这样的教育方式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过度叛逆行为。当孩子的反抗被压服时,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和创新精神等许多宝贵性格特征便被随之毁掉,逐渐形成粗暴、冷漠的性格,或形成执拗、怪癖、神经质、情绪不稳定、自卑等性格。
  3.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由,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易形成冷酷的、情绪不安或消极的、与世无争、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这样的环境造就的小孩子基本表现得自傲、自狂、目空一切、自以为事。
  4.权威型父母——控制+爱(接受) 父母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动,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显示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但不苛求。遇事同孩子商量,不把成人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民主教养的态度易使孩子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者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的个性。
  (三)教养方式的功能
  教养方式的第一个功能是情绪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就是那些关于个体被信任和接受的信息。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其个人特质如何,个体的价值经验总会得到承认。这种信息将会提高个体的自信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就注意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性支持功能,发现孩子对外界社会的反应与父母所提供的温暖和安全分不开,没有这种关心,孩子的行为发展就容易出现反常。同时,孩子自身也会发展出一套与父母建立关系的依附模式,通过依附,孩子从父母处获得温暖和安全感。孩子在面临新的情境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依附关系中的方式相似。并且情绪性支持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研究者在探讨教养方式与神经质关系时就发现,不良的教养方式,如拒绝、偏爱及过度保护等易使子女患神经症。
  家庭教养方式也影响儿童的应激行为。应激行为是指伴随应激的心理反应,个体在外显行为上发生的某些变化。通过研究发现,温暖或是严厉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应激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拥有双亲温暖的孩子在应付紧张生活事件上要比拥有单亲温暖的孩子有优势。另外,父亲和母亲温暖的影响也不一样,母亲的影响要大于父亲的影响。从总体影响上讲,不论父亲的温暖如何,母親的温暖总是最主要的。在这里应该注意区分温暖与溺爱。温暖的父母爱孩子,他们在肯定孩子良好行为的同时,也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溺爱则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论其正确与否。母亲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在遇到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与一般孩子相比,受父母溺爱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挫折感与焦虑。
  四、教育建议
  根据幼儿个性差异对家长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对家长来说几种教养方式的家庭给予正确指导,引导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不是消极地冷漠,或过于的溺爱。
  对文化层次低的、特别是个体户家长中教育观又存在失误的家庭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引发其发挥观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定期召开同类家庭家长教育子女经验的交流、研讨会,互相取长补短,纠正偏差行为,更新观念,具有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使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探讨、研究适合不同类型家长的指导方法与指导模式。促使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文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担负起培养有良好个性发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莲清:对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思考.中国家庭教育,2006,9
  2.公桂兰等: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2006,(9)
  3.蒋索等: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备课感悟:  备好一堂课就如同与教材,与文本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要朝思暮想,要全情投入,要耳鬓厮磨,要彼此依恋。有亲亲我我,甜甜蜜蜜,更有舍弃与煎熬,矛盾与妥协。  正文部分:  一、文本细读,聆听文字的声音  文本细读是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种高效的备课技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工具。他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因而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广泛有效的数学交流是数学教学的必要模式和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无不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期刊
目的:
  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复杂的细胞降解、回收机制,在眼部细胞生长发育和一些生理病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小梁网是眼内房水流出通道的主要调节器,然而小梁网组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细胞老化。小梁网组织功能障碍将导致眼内压病理性升高,进一步诱发青光眼等严重的眼部疾病。为了研究自噬在小梁网组织中的活化情况,本研究收集了40例健康捐献者的小梁网组织标本,检测自噬相关指标LC3B及P6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这有助于加深对小梁网组织退行性疾病的认识,也为日后青光眼活体标本研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数据调查研究结果入手,梳理并分析当代社会环境下社会对共青团组织的认识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共青团;共青团组织;团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群体的社会结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共青团的组
期刊
【摘 要】 转变研究生英语教学理念,培养国际化新型人才是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任务型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首先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其次通过在非英語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任务型教学改革步骤,探讨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反思。  【关键词】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实验;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的哲学教学现状不太乐观的问题,作者通过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以教学改革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今后高职高专哲学教学应该从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用不同的教材等五个方面努力,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自觉地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表述的崇高价值理想,并将这种价值理想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最高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职高专;哲学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DCS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模式、实践应用及其DCS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验室开发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DCS课程;实验室开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集散控制系统(DCS)》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我们结合该课程的特
期刊
【摘 要】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爱”思想,其中心意旨就在于关心和热爱学生。而现今出现的众多虐童事件却与斐氏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我们应当从斐氏的“教育爱”思想中获取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利启示.  【关键词】 斐斯泰洛齐;“教育爱”思想;虐童事件;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指出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广安城乡结合部某初中地理教学为载体,探讨在地里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节假日和假期生活应该是重要的学习和体验环节。假期作业重要性可以用“承上启下”四个字来概括,它既是学生对上学期学习的梳理总结,又是对新学期学习的铺垫积累。但是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假期生活重视和指导不够,学生在假期生活中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如何提高假期自主作业的完成质量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自主作业;质量;作业设计;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