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钟,灵山禅心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日,世尊于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金色婆罗花,世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五灯会元》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成为一种信仰,与众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代代相传着关于“佛”的故事。在中国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正是一个个古老神秘的佛教故事,使其境内的鸡足山成为享誉东南亚与五台、九华、普陀、峨眉齐名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如磁石般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信徒不远千里来此顶礼膜拜,瞻仰圣山。“梵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鸡足山如此显要的地位,来自它的开山祖师迦叶尊者所笼罩的神秘光环。佛祖生前曾命金鸡使者到人间寻找一方净土,佛祖涅槃后,大弟子迦叶遵其遗愿,捧锦斓袈裟,携舍利佛牙,找到金鸡落脚的地方——鸡足山。就是在这里,迦叶召集各地传教僧团的五百罗汉,主持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集结会诵,佛教经典得以保存流传,而鸡足山也成为了中国佛门五大道场之一。
   后来,迦叶隐身,守衣入定于华首门内,交袈裟给八百年后肉身出世的弥勒佛。又传说这道门每隔五百年就会开合一次,于是华首门成为鸡足山最神秘的地方,凡到鸡足山的信徒们必来此朝拜。元、明两代,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八大寺七十一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三十六寺七十二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之众。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才人辈出,薪火相传的盛景使鸡足山历经千百年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时候,对事或景我们常因熟悉而忽略,以至视而不見,更无感于斯。但鸡足山于我却不会,虽造访多次,但它的空旷幽远和佛光霞影一直被我钟爱,而寺里那如诉如歌的诵经声声,仿佛是穿越法界的菩提子,伴着木鱼阵阵,在佛无声的笑里悄悄得道。
   有时从小生于高原的山里人,一生累于山,也超然闲于山。当脚踏旋涌而来的山的波涛,置身于风云交际的磅礴时,心中只有一个大大的笔酣墨饱的惊叹号,鼓动着生命在升腾。被尘世凡俗酱染得没有了颜色的那份沉重与疲惫,顷刻间消融殆尽,余下的只有山峰雄伟气势溶解后的一身清纯!有人说:一个人,得有所敬畏。这话我很以为然,因为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山,或一人、一物、一语、一水、一景、一事、一欲横梗于心或是舒畅于怀,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感悟不同而已。
   登上金顶,茫茫天地、云长云消、滚滚红尘尽收眼底。远处,苍山十九峰比肩排立,柔媚百态,美丽静谧;洱海烟波迷茫,闪烁泛光,像一块玲珑剔透的碧玉镶嵌在一片迷蒙的山间。山脚下,涌向山峰、涌出山峰的人流,渺小得竟如一粒粒微尘!近处,嶙峋峥嵘的山崖上,绿意森森的古林间,到处都是熏香缭绕、祥云弥漫。处在这样的境界中,人会忽然飘飘欲仙起来。难怪佛祖释迦的大弟子饮光迦叶尊者,要抱锦斓袈裟、携舍利佛牙,来此山设置宣讲佛法的道场,并守衣入定于华首门等候来世佛的降临。也难怪古往今来官宦子民蚁涌而来,或虔诚礼拜,有求于山,或鸿志在胸,抒发于山……无论是僧尼、帝王、有识之士,还是普通平民,他们的心中都有过对此山峰擎天豪气的敬畏吧,抑或是皆进入了“四围山色观无相,万里月华听有声”的境界。
   这是灵山,是中国最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我不知道是山因佛而有灵性,还是佛因山而有仙骨,使脚下的路那样绵长。这是灵山,我更不明白,这灵性、这仙骨,对凡俗之人的私欲何以堪!
   困惑、茫然之余,我又一次仰视眼前这擎霄之峰,心又一次狂跳不止。突然明白,鸡足山,便是鸡足山,永远地横空出世,永远地遗世独立,唯我独尊。不会因为人们的信仰而升腾为超然物外的灵幻,也不会因为人们的私欲而降低头颅、摧眉折腰。风鞭雨笞如此,晴和温煦依然。纵使没有历代皇朝问津,纵使没有一代一代的游人骚客在山巅朗声慨叹,仍一样的峭拔高峻,仍一样的遗世独立。任凭云长云消,任凭雪落雪融,任凭赶马人的调子在凄婉与欢悦中轮回千年……山峰,终以亘古不变的姿势显示着天地间的雄风正气,以辽远超拔的目光审视着芸芸众生。
   人站在山前,与山峰相对,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我想,不足的是山的那份坦荡,那股豪气,那种铮铮凛凛的傲骨。人活着,太多的私欲、太多的疲软充斥着身心。正气、善良、宽容……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形成的品质正在物欲的冲击下,不断地坍塌和损毁。在茫茫大化的迁流中,人甚至只剩下自己的影子了。“夸父弃其杖,而人间邓林芬芳”。人,只有投入这山林,登上这雄峰,才能放下手中那柄双刃利剑,才能领悟到什么是豁达,什么是超然。
   鸡足山,在不经意间感受了“佛”的光彩与魅力。透过明亮的天空,庄严宝相,慈眉善目,使心底再多的邪恶也荡然无存,这也许就是宽泛的信仰加心底的善良而形成的无孔不入的强大力量吧!放眼苍山瑞雪、洱海碧波,群山波澜起伏,胸中顿开茅塞。那不正是一种大气开阔,令人在眼花缭乱、醉眼蒙眬中却又宁静安祥、回归自然,自醒自警的一种理智的心境平和状态吗?为此,让我感悟到佛的文化更是一种善的文化,佛的教育更是一种无声的自我教育,佛的感召之路更是一种心底良知的自我发现之旅,是被还原了的美丽。正是,拈花微笑,見性成佛……
  
  责任编辑:彭琼瑶
其他文献
我曾写信告诉过一位学友,说来到学校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老校长手里领到一把锄头和半分菜地。   那是十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常是一人宿校的我在空寂无聊的长夜里,就用这样美丽的谎言,一次次修饰并打发着学校里的寂寞。当然,尽管此后我还先后到过三个学校,却都从未有过亲自种菜的经历,直到如今我常常光顾妻子所在的学校并且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里,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才想起我曾有过那么一段足足五六年的寂寞时光
期刊
喜欢喝茶,那是我在蒸汽火车头上养成的习惯。由于要挥舞双臂往炉膛里添煤,熊熊烈火烘烤胸膛,汗水湿透了衣衫,喝下的茶水都是大口大口的,可以说多出于生理需要,解渴而已。后来进了机关,喝茶的习性也一直伴随,丝毫未改。坐办公室的时间长了,方才觉得,喝茶其实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那份平和的滋味,散发着繁华浮躁中的优美和淡泊。   就我个人体会,多喝茶有明显的疗效,明目清心,滋润皮肤,又显年轻,更有精神。尤其是
期刊
又到棠梨花盛开的季节了。   春节过后,满山满坡的棠梨花就开了。白花花,一大片一大片,山坡上沟坎边随处都能看到一树树盛开的棠梨花。单独一朵棠梨花很小,但是棠梨花是成簇成簇聚在一起开放的,所以,当她们迎着春风绽开笑脸时,那就是山里春天最朴实又最热烈的盛景。   棠梨花开了,字燕就该回家了。这是字燕给家里人说的。离家到上海打工四年了,不是字燕不想回来,她天天都在想家乡的古城,想家乡的巍宝山,想古城
期刊
当我们走进客厅时,一幅令人醒目的书法一下子跃入我们的眼帘:“古乐传今令人惊心,民间自我传习更令人佩服”。这是美中艺术交流中心周文主任为李藩的题词,由大理州著名书法家孙祖德手书。  李藩,今年75岁。这位民间“古乐大师”和古建筑“木雕大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白族民间艺术家,住在云南省风光秀丽的大理古城崇圣寺旁的三文笔村。他从做木工学徒开始,走上了自学成才之路,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传播白族民间优秀传统
期刊
淡淡的想念     从来就没有人能说清楚   风是从哪个方向飞来   就是被放逐了的爱情   也只能在静静地等待   我不知道一个梦要做多久   才可以醒来   静静睡下的姿态   也很美   像一弯朗朗的明月     从来就没有读懂   关于遥远的内涵   在离你很近的时候   我一样没有看到激情   所以我一直忘了白天或黑夜     有时连最亲密的朋友   也只
期刊
白云妹妹    你好吗   故乡的风   是否还那么执着   对你穷追不舍      白云妹妹   你好吗   故乡的山   是否还那么痴情   决意把你挽留      年复一年   蓝天下   总会出现你那飘逸   洁白的身影   你用自己的美   点缀着故乡的美      日复一日   你——   望夫云   忠实地守候在   苍山之巅   深情
期刊
最近,北京的一位朋友问我:你将在哪里度过本世纪的最后一天?“大理”我答道。“为什么?”“因为对我来说,大理简直就是地球上的天堂,甚至比我梦想的天堂还好。”   在我担任中国——苏格兰友好协会会长的几年中,我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许多地方我到过一次或两次,但不论是工作旅行还是度假,我都一次次选择云南,特别是大理。   有那么多东西一次一次地吸引着我回到大理。欧洲风雪肆虐的一月,那里却有着蓝蓝的天空
期刊
盛开村庄里的梦   新鲜的太阳   黄色的花潮     微风中妩媚的村庄   沸腾着俊俏的脸庞   波澜起伏   心花怒放   滋润着村庄里的心田     油菜花牵伸的清晨   用手轻轻抚摸   本想沉默的亲近   一种轰轰烈烈的弥漫   深情地体验     沾满花香的村庄   美丽而又和谐   梦已成熟   村庄丰收喜悦    责任编辑:彭琼瑶
期刊
记得,那天,灯火非常阑珊   回眸眼神飘向沉静夜色   镌刻着温暖的火花   把天空从我身边   划出一道银河   继续熟悉的对望     那芬芳花丛里曾经的牵念   彼此的温度纯洁并传递于手   血管跳跃,让我感受到   你已平静了不安心灵   仿佛幸福穿越绿光森林   也是这样,牵手走向永远     这些日子里总想去忘记   那个夏天的离别   正是冷空气刚好散开的
期刊
黑话人,是居住在云南鹤庆县西山、剑川县东山和丽江市北山毗连山乡境域的彝族的一个支系。因先民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古老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单音节语言,周边居住的各族群众无法与其进行口语交流,便谑称其为“黑话”,从而便把说这种语言的彝族群众亦称为黑话人。  鹤庆西山区,位于县城西30华里,彝族为主体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闭塞。鹤庆黑话人普遍信仰的宗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西波”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