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长大了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4年前,我4岁,大姐带着我和母亲去小城照相。老十字街最热闹,那里有座两层高的百货楼。就是在百货楼前,大姐用两分钱,买了一小勺红彤彤的炒河虾,那香喷喷的滋味在我脑中也飘浮了近四十年。之后十多年间,我进城的次数极其有限,对于小城的印象,也不过是个略大些的村子罢了。
  十几年前,我才迁居小城,新家就安在小城东北角的一栋五层楼上。那时候,我依然感觉小城真小。从三楼下来,往东走不远就是郊村,往北走三分钟可到野外,往南走十分钟就能走到北汝河。北汝河河道很宽,河水却不大,河滩上一片荒芜,还有很多取沙留下的沙坑。
  贯穿小城的主街道,东西有三条,南北只有一条。我住的那条街在最北边,路况还最差。它像一条猪肠子,不仅弯曲,而且宽窄不一:中段是菜市场,可往西到县高中,却一下子变窄了,这里天天都会“肠梗阻”。中间是人民路,也不太畅通。那里有个花坛,堪称小城的中心区域,因为三大购物商场都在那里。人多车多,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也多,经常会堵个一塌糊涂。
  小城里的楼房呢,普遍不高,12层的杜康大酒店算是最高的。如果站在楼顶,可一览小城全貌,四周多是平房瓦房的建筑,平常无奇,跟乡镇的区别在于面积大了点。
  然而这才几年时间,小城就在我的目光中,突然变大了,长高了,变靓了。
  我家往东、往北,抬眼全是高楼。东边的郊村与小城已连为一体,北边绵延的也是高楼。往南走,要先穿过秀丽的滨河公园,才能走到河边。河对岸也成了城,一条河,把小城分为老城和新城。新城的楼房更高、更大、更多,鳞次栉比,30多层的也屡见不鲜。
  新城崭新的面貌不用细说,老城的改造也全部完毕。除了楼房更高、街道更加开阔外,布局也更加合理了,大型生活超市也多。贯穿东西和南北的街道,都多了两条,还增添了环城路。更值得一提的是,城北紧邻的凤凰山,已开发成为森林公园;城南的瑞云山也修建了一条健身步道,小城人随时都可以登山远眺,休闲健身。而城中心的刘伶广场、北汝河边的滨河公园,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那里绿植遍布,四季如春,还配套有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球类竞技场所等。
  北汝河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三级橡胶坝已全部建成蓄水,极目望去,碧波荡漾。野鸭在水中嬉戏,白鹭在浅滩游戏,鱼儿时不时跳出水面,似乎也想要看看小城的变化。岸边,自东向西也是一条健身步道,要么沿岸平行,要么顺河绕行。步道上还标有行程刻度,提示健身人对自己走了多远更加明了。
  然而,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在大小街道上。行驶线、标示牌、停车位、交通信号灯越来越完善,横冲直撞的行人和车辆少了,私停乱放的现象没了,遵守公共秩序的多了,街道一下子顺畅起来。每日里,洒水车、扫尘车、喷雾车不停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就算被水洒在了身上,也不会有人抱怨,還有什么比吸上清新空气更令人舒爽的事呢!迁居县城以来,我从没见过像现在这样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这些美好,像春风拂面,让每个小城人都赞叹着,惬意着。
  令人感叹的,还有小城之夜。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大街小巷里流光溢彩。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刘伶广场和滨河公园,那里灯火闪烁,一如仙境。穿梭其间,赏夜色、谈生活、话人生,也可以聆听灯柱音箱播放出来的轻音乐,甚至可以踩着乐点,跳起来、舞起来……
  小城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老百姓舒坦生活,是改革开放带给百姓的福祉。如今的小城人,正携手共进续写新的诗篇,小城人的生活,也必然会更加甘甜幸福。
其他文献
我相信每一粒粮食的心,都是红色的  像一个贫窮的母亲。  在大旱之年,藏在胃里的粮食也被搜出来  交给火焰。  五百年前的一粒粮食,它并不能活到现在。  作为子孙,它保留着一颗  卑微的心。而繁殖的力量,已让一个地壳  变得沧海桑田。  每一次餐前,我敬畏这些粮食  如劳作的农民,  甚至比神明更为看重。  在变异的粮食里面,一个村庄的孤寂  已被牢牢锁死。  作为半个农民,我有着二分之一的粮食血
期刊
我并不信仰光。  在黑暗中,我呆得足够久,足够久——  我关心任意一个死者,  和一个杳然而去的鬼魂。它们都无法返回  还原为身边的光。  如果我收藏光,用来制造另一个  小小的太阳,  我將愿意接受它,炙热的烘烤  而成为火中的陶瓷。  我将碎裂,  却并非玉碎。
期刊
憑什么,我无法在身体里  安置下一台抽水机?  一台12马力的抽水机。  一台钢铁做的抽水机,它吐出的烟雾  是否能熏黑一个农民的肺  一个农民儿子的肺?  如果安置不下一台抽水机,  那就安放一个模型吧  连模型都无法塞进去,  那就放进一台纳米的潜水泵。  除了抽水之外,它还抽血  日日夜夜将血从低处送到高处,  从人间送往天堂。
期刊
迷路的人收回光线  和他摇晃的世界观。  无数使命坠落,两只柚子  在枝头发出铁锈的声响。  平底锅下柴火刚刚燃尽  一摞烧饼,还有余温。  系“海天酱油”围裙的妇女  打算收摊了:  秋風将至,吹透内心的茅屋。
期刊
再见,篱笆。  秋后的篱笆接近于无用,母亲  每日拆掉半米,  用来熬粥、烧水。  不是每一根篱笆都有明天,都能等到  春天的信使。  通常它们是废柴,并无多大用处  却还能发光、发热  制造令我们温暖的火焰,一些使者。  好日子快要来了,  在大雪封门的时候,篱笆便挡不住风  也难以阻止一场细雪。  看到一些出门的人,  他们拆掉一根篱笆,拿在手里  戳向地面,  试着测试雪的深度……  而世界
期刊
提起四十年前那场雨,父母至今依然心酸。场上的麦子生芽,他们的心上扎针。  那年土地刚承包,难得风调雨顺,风吹麦香,农人心里在开花。父亲说,今年可有白馍吃了!不等麦子焦头,父亲就忙着收拾碾场事宜。他挑来井水洒湿地面,套上滚框、榫头和铁钩,拴上绳子开始碾场——把长满荒草的麦场收拾得瓷顶顶,光溜溜,真正才是麦天的开始。我感觉,碾场让麦收有了神圣的仪式感。  麦子陆续割完后,就摊在场上,晒得焦干。父母的肩
期刊
27年前,我的婚车是一辆北京吉普。  用吉普车迎亲,是当时结婚的“高配”。娘家到婆家,只有六里路,可当时第一次坐汽车的新鲜体验,令我在心底产生了一个奢望,啥时候我们也能买得起一辆汽车呢?  奢望长了四个轮子,可生活却在自行车的俩轮子下展开。婚后第一年,我在离家20多里的小镇工作,每到周末,爱人就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一路上,他使劲踩着脚蹬子,身子还有节奏地左右摇晃。我搂着他的腰,长发随风起舞。行至人少
期刊
春天写下精美诗句  春风弹奏曼妙乐章  飘飞山林的一朵云  天空遗落人间的,几只羊  泥土的枝条上,开放山泉花  季节的藤蔓上,斜卧几抹香  爱一个女子,就爱她开怀地笑  流淌满身的,温润霞光  而我,只想握住你清香的名字  把一枚迷路的月亮,請回家  责任编辑 谭 滢
期刊
草木穿越洪荒,群山绵延  隆起的主峰,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绿色铺成的绒毯,细密结实  飞鸟盘旋  站在山顶的人气宇轩昂  心中装下辽阔的天地  張开手,就是翅膀  闭上眼,物我两忘  多想带一座山浪迹天涯  不管走到哪里  疲惫的肉身都有稳稳的依托
期刊
多年前,栾川还不通公路,去一趟洛阳全靠脚量,单程就要好几天。栾川的木材如果想运到洛阳,可苦了那些放排人,辛苦不说,如果遇到激流险滩,搭上性命也是有的。因为交通闭塞,山里人的日子更苦,生活资料比如食盐,时不时也会断顿。  早些年,在粮食局工作的父亲,一次去洛阳开会穿了双新鞋,翻山越岭没多久,脚上就磨出了血泡,加上沉重的背包,他就狠狠心雇了一匹骡子……尽管半路就下来了,可结果还是受到了上级领导严厉地批
期刊